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一天是公元1991年5月25日,是我成功到达黄河源头的日子,追随着这奈黄色的巨龙,我历时两个多月,行程五千公里。在这条河边,中华文明从五千年前开始发轫;在这条河边,中华帝国创造了空前的辉煌。在这条河边,中国人形成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情感。”  相似文献   

2.
极限     
湛蓝无垠的大海,从太空俯瞰,再辽阔的海面终有边际;然而从平面眺望,又是浩瀚无涯的。无论你跨越多少道蓝蓝的海平线,前面依然有新的海平线!  相似文献   

3.
该书《蒲序》(蒲坚教授撰)中介绍说:“从研究线索来看,这篇论文是按照两条线索展开的:第一条是立法线索。按照这条线索,研究中国古代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研究其立法活动,二是其成文法律。为了研究立法活动,就要对其立法机制、立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理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道路,极其重要。邓小平对农业问题有一系列论述,“两个飞跃”是他这方面思想的高度概括。早在1962年,邓小平总结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三年困难的经验教训,就提出要“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从体制问题上来解决”。他说:“所谓从体制问题上来解决,就是改变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现有关系。”“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包产到户的,要使他们合法化。”“总的来说,在全国,要巩固集体经济,也就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方向。’1980年5月邓…  相似文献   

5.
首先,这一重要的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 布局问题,在工作安排上,是一个战略部署问题;在理论上,是一个结构问题。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我们党为了全面推进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要从“总体布局”上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党在对这条道路成功的探索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罪呈现多发态势,尤其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虽然这只是个罪,但其影响已经超出个罪的范畴,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在刑事审判实践中,通过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主客观方面构成要件的解读,发现了这一个罪解读中存在的两个悖论。其主要原因是该罪的入罪门槛过低,刑罚权的干预范围过大,同时法律条文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要修订该法条,可以借鉴德国立法模式,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从信用卡诈骗罪中剥离出来,独立成罪。  相似文献   

7.
要从体系上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从体系上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从体系上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学习掌握这一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认为,要从体系上把握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要搞清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对象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必须充分认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意义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第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部农村工作目标的集中体现。农村各项工作总体上讲要围绕实现小康目标展开,这是现阶段在农村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多数农民已经跨越温饱阶段以后,增加收入是他们第一位的需求。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实现农村小康才有基础,农村稳定才有基础,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改善不了,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康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用“两个飞跃”理论指导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李文学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刘小力 《新东方》2009,(12):42-45
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新中国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和被动挨打的历史。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历史性跨越。在总结新中国外交60年的成功经验时,外交部长杨洁篪认为最突出的主要有两条: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韩康 《人民论坛》2014,(13):75-77
<正>中国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成熟社会的任务,开始向着大众高消费的入门阶段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门槛"。要跨过这个"门槛",需要改造中国特色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1949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与成长,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2013年新一届政府换届后,中国经济升级版成为国内经济界一个重要话题。讨论中国经济的发展升  相似文献   

12.
围绕发展区域化支柱产业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舒惠国邓小平同志1990年在谈论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12亿人口,其中80%是农民,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以“民工潮”的形式一浪涌似一浪地冲入城市,城乡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其规模之大、增长之快,史无前例。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教授说过中国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人口,一个是农业。而这两个问题的焦点,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1、农村流余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改革。这两条发展主线,是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的社会主义实践和探索后找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同时也可以说是发展的逻辑起点,这就是20年前那场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就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来说,中国新时期民主政治正是以这次大讨论为思想基础发展起来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决定了它是一场决定民族心理和精神走向的讨论,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成功地从…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7,(4):113-113
2007年6月1日零时8分,长征系列火箭托举“鑫诺三号”通信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以来,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0次飞行。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中国航天员两度飞天.从成功发射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到首次出口整颗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的一次次腾飞.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个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学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发扬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学风。当前,团以上领导干部对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已形成共识,不少单位和同志还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突出的表现有两个:一个是把学习理论要进  相似文献   

17.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未来15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将以一个什么样的综合素质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同样地也关系到我们海南特区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示在国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我们要进~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创特区新…  相似文献   

18.
易靖茗 《台声》2013,(2):78-81
他们曾经是两条平行线,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如果无缘,可能今生部不会遇见。冥冥之中,月下老人将红线系在了充满童真的孩子身上,通过孩子让这两条平行线跨越自己.最终有了交汇点。真所谓古话说得好——  相似文献   

19.
刘安民 《世纪行》2012,(6):15-16
一、学习党代会报告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我个人体会.报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报告通篇贯穿了“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这条主线、红线。这条主线、红线,站位很高,气势很足,张力很强,充分展示了省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湖北未来发展的宽广视野和高远目标.体现了跨越发展、高位求进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船只到达美洲的文物证据——石锚和有段石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本文试就古代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和最早到达美洲的人是谁这两个问题,根据文物,给予说明,并作出论证。要说明的情况有两点:其一是在北美“浅海”中发现了古代东方石锚;同时,在中国汉代铜鼓上和陶船上发现了船锚图形和石锚模型。另一是有段石锛除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和岭南等地外,还分布在南洋群岛、太平洋、玻利尼西亚群岛以至南美洲等地。要论证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是沿太平洋北部海岸和顺太平洋中部各岛,在古代是否各有一条航路通往南、北美洲?另一是最早打开这两条航路的人是谁?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