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至2008年,她5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尤其是2008年她管理的83亩棉花,总产籽棉5.23万公斤,单产630公斤,创产值29.3万元,年利润达到14.36万元。她就是兵团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勤奋学习为她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相似文献   

2.
热心人马峰     
兵团自营经济标兵、农七师个体经营大户、共产党员、今年51岁的一二三团马峰同志,1994年以两万元的资金开办私人养鸡场,经过10年的拼搏,现已拥有百万元资产,年孵化雏鸡20万羽,出售商品鸡15万只,除去成本年纯收入30余万元。他富了没忘周边的父老乡亲。从2002年起,他义务奔波于克拉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员是一盏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共产党员是一面旗,率先垂范,不计得失。”农七师一二五团十五连兵团劳动模范何海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一个个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普通党员做出的不平凡的业绩。甘做群众贴心人1993年团场成立青年排,何海花被十五连选任排长。当时的青年思想波动大,不安心工作,何海花就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入手,自费为他们订阅了《青年文摘》《青年科学》《读者》等青年人喜爱的刊物,同时请技术人员给他们上技术课,指导他们工作,逐渐和他们贴近了距离。就在何海花干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连队从甘肃接来一批农民工,连队让何…  相似文献   

4.
今年42岁的薛显云,在农十师一八四团五连这块土地上一干就是6个年头,凭着自己的泼辣能干,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99年她怀着对兵团的热爱,来到了农十师—八四团,成为五连的一名正式职工,当年,夫妇俩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收入达1万余元。2000年,她承包了30亩棉田。不懂种植技术的她,就虚心向技术人员和老棉农请教,抓住农时精心管理,做到棉田干净无杂草。由于管理有方,30亩棉花籽棉单产335公斤,总产量10吨,当年就实现纯利润1.76万元。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又收入近万元。2001年,她承包了39亩地,年底棉花籽棉总产量13吨,纯收入达2万余元。薛显云又投资1.3万元购买了一台小四轮,夫妻俩仅帮别人解放棉苗、浇水、打顶、拉运棉花收入达1.5万元。  相似文献   

5.
《兵团工运》2020,(2):21-21
六师的兵团第二代军垦战士、新疆准噶尔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员朱凤莲在为兵团职工服务的同时,竭尽全力做好为地方各族人民服务。22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行程10万多公里,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个人累计销售农资近15万吨、销售额3.5亿元、利润近1000万元的突出业绩。在兵团这个大熔炉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
蜀汉 《廉政瞭望》2006,(11):26-27
检察官查封赃物时,从她家中收缴了高档服装1156件,其中上万元的貂皮大衣就有5套,高档鞋160双,帽子20顶,各类高档化妆品300多种……购衣物花去公款近50万元,做美容花去20多万元,为男友挥霍花去40万元……如此大手笔的高消费,如此数额巨大的贪污,竟出自一个工作仅两年,年仅23岁的  相似文献   

7.
张丽英是农八师一四七团十三连的一名普通农工,她依靠勤劳和科技种田,自1991年以来,连续16年包地无亏损,共生产棉花62.9万公斤,创产值230余万元,上缴利润80余万元,先后盈利63万元。她曾多次被团场授予种棉状元、科技致富能手、三八红旗手、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4年被兵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8.
刘作会第一次创业是从22岁开始的,她开理发店,丈夫经营小餐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经过15年的摸爬滚打,夫妻俩积聚了近20万元财富。  相似文献   

9.
<正>7月4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六连职工任琼华被全家人推选为"科技家长"。任琼华今年42岁,她认真学习种田技术,种出的棉花产量高质量优,从2003年至今,年收入均在15万元左右。她是全团出了名的致富能手,去年被树为兵团劳模。  相似文献   

10.
曾才平是农一师七团五连的一名普通农工,1999年至2004年累计为七团生产棉花98056公斤,平均籽棉单产378公斤,创造产值44万元,上缴利润11.8万元,个人纯收入13万元。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川妹,从1995年参加工作至今,连续8年荣获“先进生产者”,从1999年至2000年连续2年荣获农一师塔里木劳动奖章;1999年至2001年连续3年被评为团植棉状元;2001年获师“三八”红旗手称号;2002年荣获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2003年被评为农一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2004年荣获农一师市劳动模范、兵团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在几年的植棉过程中,曾才平靠着“拼搏、奋斗、进取、勤奋”八个字实现自身价值,显露其川妹的“辣”味。 1999年4月23日,一场罕见的暴雨、冰雹袭击了整个阿克苏地区,超低温霜冻持续30分钟。曾才平承包的35亩棉苗没有逃过这次厄运。望着早上还是一片  相似文献   

11.
在覃志新48岁的人生历程中,从1992年10月收受了第一笔贿赂款20万元,到2004年11月收受最后一笔贿赂款20万元,前后跨度达12年。令人诧异的是.在12年的时间里,覃志新历任中国银行海南省三亚分行副行长、行长、海南省分行副行长,仕途一路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2.
<正>任琼华,女,汉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1988年从天府之国四川来疆,在农二师三十四团落户参加土地承包。在过去的21年,她累计向国家交售籽棉110万公斤,创产值440万元,连续17年荣获团场"先进生产者",2005年荣获农二师"优秀党员"、"五好职工";2006年被兵团授予"兵团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8年被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07,(1)
在覃志新48岁的人生历程中,从1992年10月收受第一笔贿赂款20万元,到2004年11月收受最后一笔贿赂款20万元,前后跨度达12年。令人诧异的是,在12年的时间里,覃志新历任中国银行海南省三亚分行副行长、行长、海南省分行副行长,仕途一路畅通无阻。2006年8月2日,覃志新受贿案在海南省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上,公诉人指控覃志新非法收受25个单位或个人贿赂,共计人民币1417万元、港币30万元、美元13万元;而且还有人民币1726万元、港币184万元、美元66万元、英镑1.4万元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涉案金额折合人民币共约4000万元。“从涉案金…  相似文献   

14.
今年47岁的冯文兰是农五师八十六团的一名养殖致富能手,七年来,她努力学习养殖知识,大胆运用新技术,靠多种养殖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她的"文兰养殖场"年饲养黑白花奶牛23头,猪300余头,短期育肥羊已累计出售3000多只,兔子200多只,平均每年盈利8万元以上.近年,她多次被农五师、兵团授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兵团百佳养殖示范户等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兵团再就业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5.
正1950年11月7-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的率领下,分别经辑安(集安)、临江进入朝鲜,执行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任务。从辑安进入朝鲜的是由张翼翔军长率领的9兵团第20军近5万人;从临江入朝的是9兵团的兵团部和由彭德清军长率领的第27军、由张仁初军长率领的第26军,共10万余人。9兵团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三野在华  相似文献   

16.
历史没有忘记,1994年12月28日,兵团奎屯医院诞生了。 10年来,兵团奎屯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长李国俊的带领下,发扬兵团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自手起家,终于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拥有250张床位,设备先进、门类齐全的二级甲等医院。而且凭借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在北疆重镇—奎屯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信誉,床位利用率由建院初期的78.6%递增到113%;固定资产由建初期的180万元发展至}2003年的8900多万元,2004年底可望突破l亿元大关;人均产值也由建院初期的3.2万元递增到目前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普通的团场职工,杨青莲先后荣获了兵团、农七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兵团双文明屯垦戍边劳动奖章"等25个光荣称号。特别是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先后4年被评为团优秀共产党员。有人说,杨青莲"能"。是啊,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团场职工,她为团场生产棉花近40万公斤。生产小麦8万多公斤,个人纯收入10多万元,是团场的科技示范户。也有人说,杨青莲"傻"。2000年,单位只付7000元工资,她就甘愿为连队管理了无人要的650亩棉花。当时她自己还承包着53亩地,望着一连片的9块地,几名外来的雇工才干了一个星期,就受不了那份艰苦,走了。她和  相似文献   

18.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988年8月,陶学新在农一师八团地膜机厂当上了一名车工。厂里的工人们都说她是一个“工作迷”。的确,她一天到晚就没有闲着的时候,车间里的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厂里为她算了一笔账,从1992年到1995年,她共创产值20.57万元,创利润7.2万元,用4年时间完成了16年的工作任务,被人们誉为走在时间前面、提前跨入21世纪的人。优异的成绩,换回了丰厚的回报。她先后获得农一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十佳青年”“优秀党员”、兵团“双学双比先进个  相似文献   

19.
杨桂英是农一师一团十九连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植棉女工,年仅39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棉花种植工作。仅2000-2004年,杨桂英累计总产籽棉55.3万公斤,平均亩产籽棉391.6公斤,实现总产值231万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润36.2万元。1986年,杨桂英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了盛产棉花、水稻的农一师一团,在十九连开始了她的团场职工生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大田一线承包土地。她努力钻研种棉技术,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对植棉工作的执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先后获  相似文献   

20.
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果实。2004年至2008年,她五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总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她就是农一师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1990年郭继红随丈夫从中原大地来到二团十八连。她从勤奋学习农场作物栽培知识入手,把农场"科技之冬"培训当作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