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17,(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革命。然而,遵义会议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共产国际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因此,此次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本文将首先从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开始,全面讲述遵义会议是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八七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点,同时也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八七会议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3.
林华俤 《党史文苑》2007,3(2):10-12
八七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点,同时也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八七会议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4.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组织策划了长征专题——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旨在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5.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组织策划了长征专题——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旨在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6.
<正>遵义会议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且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所集中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成为我们党引领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1984年1月,廖汉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留下"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1年2月,李鹏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后题词:"发  相似文献   

7.
施一夫 《新湘评论》2006,(10):14-16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组织策划了长征专题——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旨在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1937年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抗战,取得最后胜利,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抗战胜利以后,到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又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屈武在这些历史转折的关头,都得到周恩来的真诚帮助,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抗战期间在重庆抗战全面爆发后,在苏联呆了12年的屈武于1938年绕道西欧,由海路回国。到香港以后,他首先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派驻香港的代表廖承志,他们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并能在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 ,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找到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的方法 ,坚持不断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的几次全国代表大会 ,就是总结历史经验并在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的枢纽和转折点。一在党的历史上 ,党的“七大”和“八大” ,可以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善于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坚持与时俱进的两次代表…  相似文献   

10.
西湖会议是大革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陈独秀政治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这次会议,使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放弃了之前反对国共合作的主张,转而同意实行国共合作。大革命最后的结局,是否是成也此,败也此?历史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历史的“转折点”。对于党的建设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样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特别是在某些重大理论观点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对党的建设有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谭仕伦 《当代贵州》2006,(20):16-17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会议,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会议。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会议,分别成为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个转折点,是我党历史上的两座丰碑.前者在中国革命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成为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后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于严峻挑战的时候,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路线,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点.本文拟就这两次会议实现转折的历史背景、转折特点、历史意义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历史背景之比较  相似文献   

15.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得益于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条件。其中的人和就是发扬了以民主团结为核心的一系列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10)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胜利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长征是人民军队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长征的胜利,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经过80年的岁月洗礼,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7.
<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革命战争和自身组织关键问题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日趋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决策核心由此初步形成。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已被庄严写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永载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册。杰  相似文献   

18.
正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此,中国革命这艘航船在毛泽东这个伟大舵手的带领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攸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战、坚持抗战到底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抗日战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由幼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王晓光 《当代贵州》2014,(20):10-11
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并不只是一个历史故事,更多的是在会议的整个过程中所彰显出的革命精神。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重温历史经验,弘扬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