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 1.重智轻德现象依然存在 在各级文件和会议上,都强调学校务必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但在实践中,德育首要地位被大大弱化。德育已不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而是学校诸多工作中的一项工作,德育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甚至只能成为学校教育这个百花同中的点缀。“学校质量”就是“考学成绩”,这才是学校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我们一直探究的主要课题。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市明星学校、市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单位等。  相似文献   

3.
即将向我们走来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尤其对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会带来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改革学校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尽快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刊拟开辟专栏讨论“知识经济与德育变革”问题,探讨知识经济的一般特性;知识经济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对学校德育的全方位影响;学校德育如何实行变革迎接挑战,等等。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撰稿,热烈参加讨论,为推动德育面向新世纪的变革和创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德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人的德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学校德育环境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课程、活动等方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通过对学校德育环境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德育是人本理念在学校德育中的具体延伸与体现。它强调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以激活人的内因为突破口,实现对人的德育教化。湖北省松滋市万家中学在“用生成性德育打造和谐校园”德育工作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湘潮》2007,(7)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德育实效性低下,帮助学生奠定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成为了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德育的工作本质、高校的德育工作实质及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探索适合高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7.
潘熙宁 《党建》2013,(11):46-4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高校要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使德育教学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这几年来的德育教学经验,以及与大学生的普遍接触和深入了解,发现大学德育教学与学生发展存在着“反差”;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相对封闭性存在着“反差”;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负面影响存在着“反差”;改革的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的德育内容及方法存在着“反差”;学校全面发展的目标与家长的单一要求也存在着“反差”等。针对这些困惑和反差,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一种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通过德育把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具有优良品质的个体,使其适应现存的社会关系,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具有多渠道、全方位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说营造环境氛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那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则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为学科教学始终是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科德育在中学德育新格局中的应有作用,坚定学生的理想与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2.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也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我们都是“社区人”。作为德育主体之一的社区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社区德育环境资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可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品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如果去除德育,教育也就不成为教育了。可以说,保证学校德育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我们教育的成败,更是关系到我们国家事业的兴衰。多年来,学校德育不断推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整体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德育实效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知行脱节”是种种现象中值得关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必须综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坚持德育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协调统一的方针,做到德育的统一性与个体的独特性相结合,并注重对人的主体性精神的培养,充分体现个体人格发展的内涵及层次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实现德育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时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充实学校德育内涵,避免用“标准的”、“划一的”母本去熏陶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格的学生,创设个性化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重智轻德的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生活完全脱节的教育,真正的德育是在生活的实践中培育出来的,能够面向社会生活大环境的教育。学校德育要回归生活,那么学校德育生活化就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直接主张,本文从德育生活化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来论述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有效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抓好德育,既是全社会的任务,更是学校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创造新成果,进行优质高效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正是鉴于以上认识,汉川二中克难奋进,在构建和谐校园、唱好主旋律上真抓实干,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其学校德育教育举世闻名。以忠诚意识为核心的日本大和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学校德育教育来延续的。现行日本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两大部分构成,且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共同成为日本德育不可或缺的两大领域。  相似文献   

18.
孙先亮 《先锋队》2015,(8):18-19,3
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德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将德育融入学生的自身发展中,将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智慧发展中,使德育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说教式的灌输、毫无滋味的接受,而是潜移默化的浸润,润物无声地发挥。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开辟了更新更广阔的空间领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社会、个体为载体,实现学校德育社区化、家庭化、个体化,形成“四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个体)德育新体系。这一新的德育体系,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学校德育应以养成青年学生“社会生活习惯一社会生活方式”、“学校生活习惯 学校生活方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工作。对任何学校来说,要扎扎实实地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地奉行一个僵化的德育模式是不现实的,必须走出校门,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们的成功经验。但我们发现不少学校在移植非本地德育经验时,缺乏系统全面的思考,来者不拒,生搬硬套,盲目接受,造成了德育工作的实效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在德育认知上,对德育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时代性及地域性的认识;在德育实施中,对本地、本校德育资源认识和开发利用不到位,学校德育工作简单化、程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