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新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2 0世纪 90年代 ,国家安全理论已从传统的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发展为以国家综合安全为核心的现代新型国家安全理论。从现代新国家安全观的角度审视我国现有的危机管理体制 ,有多重潜在危机存在的转型期的中国现行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显然远不能适应现代国家安全的新要求 ,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任务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建构新型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已成为国家安全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现世中国之崛起,决定了构建现代化的“新国家”,已然成为新时期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为此,必须构建良政政府。新时期良政政府的基本的公共管理选择,除“构建新国家与良政政府”所述有限政府、开明政府外,还包括有效政府、法制(法治)政府、理性政府。  相似文献   

3.
政府限度与国家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毅 《行政论坛》2006,(5):15-17
主要论证“有限的政府,绝对的国家”这一观点。首先,从政府为恶可能性的原因来分析政府限度的必要性;接着,从“国家乌托邦框架”的视角来理解国家权威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并从自然法传统来论证这一视角的合理性;最后,界分政府与国家的关系,从职位和机构的权威来体现国家权威,界定政府权责和边界,既强化市场型的强政府模式,又强调维护国家权威的时代意义和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4.
宪政视角下的中国公共行政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尚有待完善,我国公共行政学界在追踪西方学术前沿,致力于进行管理主义和政策主义公共行政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继续重视并阐发宪政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如果我们立足于从宪政视角完善有限政府的制度框架,公共行政发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地依赖于管理主义或政策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则会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就宪政视角的公共行政规范看,中国有必要加速推进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分权政府、诚信政府和透明政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5,(5):1-7
世界政治流行的理论和观念即话语权所支配的说法,并不能真实地体现很多国家的实际需要和真实面貌,甚至有很多国家深受其害,其中:"自由主义民主"便是这样一种支配性话语。世界政治需要替代性的话语,中国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便是一种努力。从世界政治的大历史维度和大空间维度看,很多国家的成败与否都和国家能力、治理模式有关,而流行的"好制度""好政体"则成为发展中国家难以自拔的陷阱。中国正在建构的"有能力的有限政府",将"人民性"置于制度之中,是通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政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经历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洛克有限政府理论在保护公民权利、实现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有限政府不一定等同于服务政府,在面对不同时期、不同国情下的市场失灵问题以及权衡德治与法治、自由与平等、作为与不作为等现实问题时,有限政府理论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而服务型政府必然是一个有限政府,洛克所提出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以及权利让渡所构成的有限政府理论,对于新时代构建服务政府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5,(6):50-55
政府审计的本质决定了其和国家治理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政府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发展过程也依次经历了监督评价、免疫系统、国家治理等三个阶段。国家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型的新变化与要求,主要体现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保障民生和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功能等四个方面。政府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与着力点,主要体现在预算审计、公共政策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观察分析问题,就会发现国家治理和政府治理在治理的涵义、治理的主体、治理的性质、治理的工具和治理的价值诉求等五个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政府治理需要弱化命令导向、强化协商导向和竞争导向、保持与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之间的良性张力关系以适应国家治理的要求;国家治理则必须适时地调整自身的定位,合理处理国家内外部压力,并协调命令导向、协商导向、竞争导向下的国家治理工具,为政府治理提供必要的前提。辨析国家治理和政府治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解决一个时期以来将二者混同起来所带来的问题,排解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府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9.
沈晓宇 《党政论坛》2013,(4):28-30,1
从追求"好政府"到注重"好政府"与"好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现的是从"良政"到"善治"所代表的统治理论和治理理论的范式转变,是实现社会创新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角色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辉 《行政论坛》2011,18(2):43-47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改革政府"的浪潮,"重塑政府角色"成为政府改革的主旋律。在全球性"改革政府"的浪潮中,中国政府也一直在探求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而有效的政府角色。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揭示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适度的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并进行调节。在当代中国,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取向的改革正急切地呼唤有限政府、有效政府理念。在新凯恩斯主义的视角下,对政府角色现状进行分析,给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有利于寻求市场与政府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管制以及良好政府管制的原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府管制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的活动。政府管制有助于防止垄断,解决信息、外部性、内部性问题以及维护社会公正。政府管制并非万能的,也存在管制失灵的现象。政府管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实现良好的管制。良好政府管制约基本原则包括:公共利益、必要性、可行性、开放性、法治、有效、协调、信息、比例、简明。良好管制是中国政府管制改革的标杆。  相似文献   

12.
"建设什么样的政府"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之廉洁政治建设目标,新一届政府确立了"着力建设廉洁政府"的施政目标。廉洁政府能够凝聚民众早日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力量,同时让民众享受廉洁政府所带来的公平正义、富裕富有。建设廉洁政府实现中国梦,需要践行群众路线、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法治思维和引导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3.
在2011年全国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尝试以民众对不同层级政府的评价差异解释差序政府信任产生和维系的原因。研究发现民众在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绩效、动机以及腐败程度等问题进行评价时显著青睐于中央政府,这种评价上的差异导致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显著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从而产生了差序政府信任。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关传播沟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关传播沟通与行政传播、企业传播有所不同。它使用非行政、法律、经济制裁等手段 ,在实现政府职能上有着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公关传播沟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关传播沟通的理论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社会.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政通才能人和,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调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是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其实质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制度架构。不仅有新公共管理所关注的如何从组织技术和管理手段等操作层面上改进公共服务效率的问题,更涉及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宪政民主主义的重构,涉及到公共行政的理念转变与制度创新。以新公共服务为代表的民主治理理论突破了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思维的窠臼,指出了一条通过政府与社会、公民关系的民主化治理模式的重构,推进公共行政改革,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廉政学是专门研究国家廉政活动和廉政制度建设的独立学科。廉政学的学科使命主要包括:从学科建构的角度,建立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对中国廉政制度与实践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做出理论回应;从历史发展和比较研究的角度,深刻论证我国现代廉政制度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制度提供理论支持;从国家权力配置的角度,论证廉政制度设置的科学性及其具体内容,提供解决实践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探索廉政建设的基本规律,推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Managing Chinese Bureaucrats: A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erspectiv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nventional analysis of government typically focuses on 'politics', that is, interests, conflicts or personalities. But governing a country is not only a task of successfully governing its people but also an administrative task of managing subordinate officials. This is a very relevant issue in a country such as China, with a massive bureaucracy. The top 'managers' of the country – some 30 national leaders – make policies but also manage a large number of bureaucratic personnel. As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s, control problems occur when subordinates have different interests from those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when the behavior of subordinates is imperfectly monitored. Control mechanisms are designed to minimize such problems by either aligning interests or improving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uses this framework to explain a wide variety of administrative phenomena in Chines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9.
西方“整体政府”改革:理论、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方各国进行了以"整体政府"为内容的第二轮政府改革运动。在理论上,西方"整体政府"改革既是对新公共管理反思与批判的结果,又是一定意识形态作用的产物,还与各种协作理论密切相关;"整体政府"已成为当代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新趋向,并形成了一种区别于传统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模式的新型政府改革模式,即"整体政府"模式。该模式具有深刻的内涵、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治理结构。在实践上,"整体政府"改革具有丰富的内容,既有改革模式上的共性,又有具体操作中的国别特色,并形成了一种最佳实践模式。这一最佳实践模式具有独特的文化与哲学、新的工作方式、新的责任和激励机制,以及制定政策、设计方案和提供服务的新方式。西方"整体政府"改革对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路具有三点启示:一是建立"内联"治理结构;二是发展"外协"合作关系;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和谐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