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珍 《民主》2007,(8):30-31
在吉林四平这座被毛泽东誉为"东方马德里"的城市里,有一位自嘲为"不生活在当下里,总是生活在未来"的省政协委员,也是被朋友们戏称为不断有梦的政协人。他学术拔尖、思维超前、参政议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主张人们过着"息交以绝游"生活。所谓"息交",最本质、最具体、最核心的含义就是不搞货币交换。只要不搞任何形式的货币交换,人们就可以完全闭关在蚕茧式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就可以断绝"交"换、停止交"游"了。陶渊明主张取消货币交换的原因有三:他长期在农村,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害怕货币交换打破了他茧缚中的平静;他反对官吏们挥金如土的腐败生活,认为只要取消了货币,官吏们就无"金"可"挥",就"腐败"不起来了;只要没有货币交换,人们就可以通达"秋熟靡王税"的理想"神界"。陶渊明所谓理想是一种脱离现实、违反规律的幻想,今日应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3.
正党员干部的"合格"与"不合格"之间并没有鸿沟巨坎,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当下,就有这样一些党员干部大毛病不犯,小问题不断。比如,有的偶尔参加一次不该去的饭局总觉得无关紧要;有的到基层接受一些价值并不高的土特产自认为理所当然;还有的借故少参加一两次党内学习教育看似无伤大雅。殊不知"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一次、两次,就会有很多次。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毛病没有及时克服,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大问题;看似生活作  相似文献   

4.
<正>五十年并不遥远——《冰河》自序如果一个人要写他半个世纪前的生活,你一定认为那生活已经像历史一样遥远与模糊,多半已经看不清了。不不不,你肯定没有那样的经历。那经历一直像"昨天"那样紧随着我,甩也甩不掉。是什么样的感受叫人无法把它推去、推远?是由于自己说过那句话——"没有答案的历史不会结束,没有答案的历史不能放下"吗?  相似文献   

5.
平日里,有些人总爱作这样的"告示":"我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乍听,这话似乎没有错。我们要批评的不就是做错的事吗?然而,细细琢磨,这话似  相似文献   

6.
正不少人认为,这是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没有钱,生活举步唯艰。90后女孩余元为了探索"零浪费"生活方式,辞去外企高薪工作,和英国男友在高消费的北京过了近3年零收入生活。除了房租,这对情侣几乎没有开销,生活极其环保,却获得了许多家庭都体验不到的满足和幸福感! 2018年12月,他们的"中国首家零浪费无包装商店"在诞生数月后走红京城,余元和男友"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也由此影响了许多人!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五个手指还不一般齐呢!"的确,世界到处存在着不均衡,更何况容纳那么多人的企业组织了.所谓"一人一个心眼儿"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要想搞清楚这些"心眼儿"的内容就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要使人们都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则更难乎其难了.所以,公共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沟通达到协调内外公众.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沟通是绝对重要的,可以说没有沟通,一个组织也就无  相似文献   

8.
<正>二两猪肉大葱包子、一碗炒肝、一碟荠菜,消费二十一元。这是2013年12月28日北京月坛庆丰包子铺里的一份普通账单。尽管消费者的身份不普通——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当天普通消费者一样路边停车、进店、排队、点餐、付款、取餐、吃饭、走人。而整个让世人关注的不普通不在过程,是在事后产生的冲击波,政治生活中"走基层"这个规定动作的"非常规"走法,从庆丰包子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6,(6)
正亲爱的小孩,永远不要忘了像这样兴高采烈地生活,哪怕历尽劫波。——黄蓓佳"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读到《童眸》中的仁字巷在一场暴雨后变成一条河流,我仿佛瞬间穿越回到小学时代。我所就读的游府西街小学比邻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新街口,而20多年前的游府西街也不过是一条两边排列着大小院落的巷弄。班里一个于姓女生就住在其中的一个大院子里,所以我们把那个院子称为"于家大院"。夏天下大雨,应该是排水不给力,院子里满满的积  相似文献   

10.
壹·侨讯     
《侨园》2013,(8):3-3
<正>美化华人孝子每周搭机探母飞行里程绕地球百余圈孝亲无时差,更不需"立法规定"探父母。来自台湾的黄俊德,十多年来,每周末从定居的迈阿密飞到洛杉矶,探望母亲黄王素月,至7月初母亲过世,从未间断。周五到周目,短短不到72小时,成了母亲十多年来周周的盼望。黄俊德每周飞行往返太平洋与大西洋,十多年下来超过600次,每次往返近4650里,总共飞行超过279万多里。若以赤道环绕地球的周长24903里计算,等于环绕地球超过112圈。"看到儿女都在,母亲就高兴",黄俊德说,"能让老人家活在希望里,生活也有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武艺 《侨园》2013,(9):26-26
<正>冷漠在英国生活了几年,与许多英国人成了朋友,我发现英国人身上有不少"非同寻常"的特点,对此,我把它们归纳如下。冷漠英国人的冷漠表现在他们感情上不外露,英国人不大同陌生人说话,也很少激动。即使很伤心的事,也不轻意表示出来。有人说英国人是从冰里刚刚出来的冷鱼,而英国人则总是自嘲地说:"啊,这是因为我们的气候关系。"一般英国人进餐馆,总要找一处远离他人的座位。其实,英国人看不起容易激动的民族,总是认为他们没有自己可靠。英国人不相信信誓旦旦的诺言,尤其不相信用华丽的语言做出的承诺和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正"一票否决"似乎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据报道,某省"一票否决"事项竟多达62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仿佛没什么不能"一票否决",让基层苦不堪言。"一票否决"被滥用,不良后果显而易见。其一,让下级穷于应付,实在应付不过来时,极有可能弄  相似文献   

13.
"不研究乡土建筑,就没有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同样,不研究乡土文化和乡土生活,就没有完整的中国历史。"从1989年起,每年春秋两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组的陈志华教授,都会和他的两位同事——楼庆西、李秋香,带着学生"上山下乡",他们在和时间赛跑——希望赶在乡土建筑消失之前,尽可能地抢救下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7,(9)
<正>岩笛山,其实叫岩里山,就在湘江河那边,因村落旁边有一水一旱两个岩洞而得名。桂林有个著名的岩洞,名叫芦笛岩,我常常把它想象为一支吹奏的芦笛。那么岩里山呢,索性就把它称作岩笛山,也好带个乐器的"笛"字吧。我的母亲是岩笛山的人,那外公外婆和舅舅他们自然都生活在岩笛山了。可我从小没有见过外公外婆,据母亲说他们很早就病逝了。我倒是见过大舅舅和舅娘,那病恹恹的样子,老是卧床养病,不几年便去世了。有  相似文献   

15.
陆忆偲 《学理论》2010,(11):146-148
在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里,"流亡"和"流亡"所带来的乡愁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少年离开故乡的他,因为种种原因再也没有能够回到故国,但那份乡愁却是永远也挥散不去的。他的短篇小说《博物馆之旅》以杂乱的情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错乱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他的乡愁依然浓烈,但他却仍然无法回到故乡。  相似文献   

16.
在繁华的巴黎街头,有许多被称作“克罗刹”的流浪者。他们衣着邋遢,手里总离不开一瓶红葡萄酒,不时仰面嘟嘟喝上几口,在大城市里蹒跚游荡。对初到巴黎的异邦人来说,克罗刹象是个谜。罗伯尔法语词典的解释是:“一种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他们既无职业,亦无住所,在大城市里游荡”。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日报》2016年12月12日刊文介绍陈云曾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20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大跃进"的挫折,中央召开7000人大会,统一思想,共渡难关。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人们急切地想听一听党内经济专家陈云的意见。不过,陈云没有在"大会"上讲话,更没有谈经济,但他在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的陕西省全体干部会议时讲话了,是关于党内生活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几年我们党内生活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生活慢半拍     
正因为在《伪装者》中出色演绎剧中内敛睿智、有担当的大哥"明楼",一个月内,靳东的微博粉丝从十几万暴涨过百万。没有压力?"有。特别大。导演(《伪装者》导演李雪)说,涨1万(粉丝)要请他吃一顿饭……"这段时间,靳东被问了很多次"你觉得自己红了吗""你的生活有什么改变"。他曾不客气地说:"什么叫红,什么叫不红?我在自己的领域(话剧)早就红得发紫了好吧。"但看到上了标题,他又检讨自己"性情所致,口无遮拦"。靳东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提醒自己要慢、慢、慢,反反  相似文献   

19.
敏感     
局长从纪委开会回来,直接进了秘书室,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材料,抖动着对秘书小张说:"纪委领导说了,大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有些不细,也无拒腐防变的具体内容。"小张疑惑地望着局长说:"具体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自古就有入乡随俗一说。《庄子》中说,"入其俗,得其令。"意思就是,到了一个地方,就要顺从当地的习俗,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于人而言,入乡随俗可以迅速拉近距离,避免不合群;于官而言,入乡随俗可以放下架子、少点"官气",力戒官僚主义。所以,入乡随俗本身就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首先要随的一个"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