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每年一度的拉美形势论坛是我院重要的学术活动之一,是中国拉美学界的重要学术盛会,也是我们与拉美各国驻华使节朋友们的重要年度聚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大家出席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表示热烈欢迎!对"2007~2008年的拉丁美洲:多样性与挑战"国际学术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世界上研究拉丁美洲的主要中心之一。英国对拉美的关注较早,对拉美的研究起步也较早,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拉美学已在英国地区研究中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有影响的分支学科。本文仅对英国拉丁美洲研究的情况做一粗线条勾勒。研究的轨迹无论从历史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3.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拉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它的传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战后拉美就业结构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拉美在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是最早实行一体化的发展中地区之一。90年代,拉美一体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许多新特点,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本文拟就近几年拉美一体化的新发展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大家出席我院这次国际学术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国际学术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我十分高兴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们一起回顾和分析一年多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形势的发展。2006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前言为贯彻胡锦涛主席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拉美的重要指示,适应中拉关系发展的需要,2005~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与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连续举办了四届拉丁美洲形势论坛。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以及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媒体对每届论坛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对论坛的水平和国际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论坛成果丰硕,已成为具有较高档次、较大规模和国际知名度的年度学术盛会,是中国社科院和拉美所的一项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7.
为加深对拉丁美洲当前形势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和了解,1991年,拉美所和拉美学会将会同有关研究所和学会,联合举办关于拉美问题的4次学术讨论会。它们是: (一)1991年4~5月份(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下同),拉美所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联合举办“拉丁美洲外债研讨会”; (二)1991年8月份,拉美所同拉美学会将联合举办“世界新格局下的拉丁美洲”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一本研究拉美经济发展问题的力作——读《拉美发展模式研究》韩琦拉丁美洲从19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地区,在其漫长的经济发展道路上,拉美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变化而发生了多次转换。认真研究拉美发展模...  相似文献   

9.
拉美史研究的一项基础工程曾昭耀《剑桥拉丁美洲史》是由世界史学界、特别是由拉美著名的拉美史专家集体写成的。它集国际拉美史研究之大成,是世界拉美史研究的权威性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组织翻译了这部巨著,是我国拉美史研究的一项基础工程。这部具有现...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曾是世界最大的人口移入地之一,也是近代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可谓典型的"种族大熔炉"。15世纪末以来,拉丁美洲出现过4波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外来移民对拉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有关拉美外来移民史的研究既有学术价值,也具现实意义。学界既有成果比较注重移民群体与居住国或者与母国的单向联系和影响;并表现出重大国、轻小国的特点;比较研究的时段多集中在移民早期,对象多为欧洲裔移民。因此,未来的拉美外来移民史研究在整体史、国别地区史、专题史和比较研究等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们既要有宏大的历史视野,也要避免陷入碎片化研究;除了欧洲移民的历史,还应加强对非洲和亚洲移民历史的探讨;不仅要关注早期移民,还要重视"新移民"和"移民回流"现象;注重移民、母国和居住国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外来移民与拉美国家的现代化、多元文化、移民政策、身份认同与国家建构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拉美研究事业的发展 ,加深拉美学者间的沟通和了解 ,从 2 0 0 5年起本刊特设“拉美研究在中国”这一栏目。它以《国内学术界对拉丁美洲研究综述》的形式对上一年的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载于每年的第 2期。由于水平有限、收集的资料不够全面、时间比较仓促等原因 ,《2 0 0 4年国内学术界对拉丁美洲研究综述》一稿肯定挂一漏万 ,在此希望得到同行和读者的谅解。对如何办好这一栏目 ,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4日是拉美所成立45周年纪念日。在过去的45年中,拉美所的几代科研人员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当好中央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为己任,对拉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拉美研究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为公众了解拉美、认识拉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总结过去45年走过的学术之路,拉美所成立了课题组,对拉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和社会文化四个领域中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以“学科综述”的形式发表,以飨读者。限于篇幅,“学科综述”难以包括拉美所所有科研人员(包括业已离休或退休的学者)在过去45年中发表的所有成果,因此本文只能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此外,在内部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以及大量普及性读物、工具书、列国志和译文(译著)等成果也未能提及。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offers a general accou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 (IR) in Latin America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IR thinking in the region, an inventory of IR theory courses in seve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Argentina, Brazil, Chile, Colombia, Costa Rica, Mexico, and Trinidad and Tobago), and an analysis of journal articles selected from five specialized IR journals in Latin America. Although considerable U.S. influence upon the ways in which IR is approached in Latin America is made apparent through this narrative, the specific context in which IR studies have evolved in the region has substantially altered the content of U.S. IR discourse. Therefore,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s of Latin American IR to Anglo-American perspective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对外学术交流 ,我院国际合作局将从今年起协同有关研究所 ,举办国际学术论坛 ,讨论国际问题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今天的会议是首届国际学术论坛 ,讨论 2 0 0 4~ 2 0 0 5年拉丁美洲的形势。中国与拉美虽然相距遥远 ,但浩瀚的太平洋并没有阻断中拉人民相互交往的愿望和热情。 2 0 0 4年 1 1月 1 1日至 2 3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 2 0 0 5年 1月 2 3日至 2月 3日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对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牙买加进行正式访问。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 ,一…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11日,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拉美学会和中国拉美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召开.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拉美学界十分活跃,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学术研讨会,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国际学术论坛“2004~2005年的拉丁美洲”,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共同主办了“全球化时代的南北关系:美国与拉美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拉美经济学科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按照经济学科确定的建设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发展目标,我们继续立足学科前沿、联系国内实际,加强对拉美经济的热点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一拉美经济学科当前发展的特点中国的拉美经济学科  相似文献   

18.
陆楠楠  苏毓淞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15-23,79,80
拉丁美洲的多样性与同质性并存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便于进行科学研究调查的地区,因而受到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偏爱。相对而言,拉丁美洲研究在中国却长期处于边缘的处境。这与中国对外部世界展开认知的动力、需求和支持资源相关,也与特定的知识假设和学术建制相联。本文意在进行一项知识史的考察,力图对中国的拉美研究作出宏观描述,并从媒体报道、学科发展、文学现象、经贸交流情况、国人心目中的拉美等诸多方面,勾勒拉美在中国被认知的现状;同时,参照美国高校的拉美研究与教学状况,对中国高校的拉美教学个案展开更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对在中国更好地开展拉美教学提出若干建议,强调其作为中国发展与拉美之关系的知识储备和基础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2 0 0 1年 6月 2 9日~ 7月 1日 ,在京郊昌平召开了“拉美学会暨拉美所建所 40周年所庆学术讨论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外经贸部和全国妇联国际部的官员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求是》杂志社、《望》杂志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拉美所的新闻工作者和专家学者 ,共 6 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专题报告”和“大会发言”两部分。在“专题报告”部分 ,外交部拉美司的领导介绍了江泽民主席于 2 0 0 1年 4月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