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把乐山建成四川文化强市和国际旅游城市进程中,对名城历史文物的挖掘和开发,整合城内文物旅游资源,提升增强城市的文化旅游观赏价值,深度挖掘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内现有的文物景点和古建筑,把名城内保存的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单一的景点整合起来,大力提倡与发展“乐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唱好乐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顶桂冠大戏,力争把“乐山历史文化名城游”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云南省丘北县紧紧抓住云南省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的机遇,在抓好景区景点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同时,不断探索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演绎旅游,用文化丰富旅游载体内涵”的发展慎式,进一步提升了普者黑景区旅游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和工作任务之一.近年来,川渝两省市围绕整合统战文化资源,在加强相关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护利用机制逐步建立,数字化水平逐步提高,开发潜力逐步挖掘,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然而,当前川渝统战历史文化资...  相似文献   

4.
关注非物质民生 提高厦门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最新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厦门市居民文化消费现状,探讨厦门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抑制性因素,提出主要以发展文化产业来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具有代表性的、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重点保护地段、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景区和周边环境进行全面地保护,特别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进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河南各地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够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普遍缺乏长远规划,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比较严重。因此,要想在以后的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就要加强法律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强化舆论宣传,营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历史文化资源的动态监管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培训工作,防止在旧城改造和村庄整治中大拆大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久、数量多、规格高、遗存少等特点。郑州市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开发利用缺少全局意识,存在"公地悲剧"现象,文化资源加工整理与文化产业脱节以及由于过度开发导致部分历史文化资源正在消失等。鉴于此,我们必须树立"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观念,并时刻保持开发服从保护,保护促进合理开发的意识。郑州市在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时要注意:加强法律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总结成功经验,指导今后资源开发;整合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走联合开发的道路;倾力打造文化精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促进文化走出去;强化舆论宣传,营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8.
冀西北地区以张家口为主体,境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互补、浓郁的军事色彩优势,但也存在着显性资源不多和文化名人较少的特点。当地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学术研究不断深入,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但也存在着保护和开发的思路不清晰、历史文化产业水平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时代运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行文化统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的必然选择,对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促进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拥有丰富的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统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上尚有不足之处,总体上表现为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统战特色不明显,特别是以遗址为呈现形态的大多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统战性”和统战故事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要以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为契机加强文化统战工作,建立市级统战历史文化挖掘保护机构,做好顶层设计,讲好具有天津特色的统战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新发展的矛盾日趋激化;保护不力,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破坏严重;工作基础不足,工作难度很大;有关部门在旧城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因此,保护挖掘历史文化遗址的策略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层次制定保护重点与措施;落实有关保障机制;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打造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品牌建设;全面提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展示利用水平,积极发挥其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失去了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就失去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失去了城市自己的特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塑造具有泉州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就有了重大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剖析泉州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借鉴名城苏州与德国汉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提出泉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共生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所谓陇山文化是指以陇山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它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过程中,陇山文化既有诸多优势,但又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而遇到了瓶颈。本文就如何利用陇山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陇山文化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高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市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要求。当前,传承南宁历史文脉面临市民缺乏文化自觉,中心城区历史格局日渐模糊,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堪忧,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不够等主要问题,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应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快南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古镇古村落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壮民族文化为核心,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构建民俗文化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位置凸现。当前文化安全中不仅有来自外部的侵入性文化安全,更有来自于国家内部的流失性文化安全的影响。文物中蕴含着重要的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铭刻着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历史传承。保护文物,作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保护历史,就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繁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有文化的城市才有独特的魅力。山东省省会济南的城市名片之一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而老城区和商埠区能够代表千年古城及开埠百年城市风貌的成片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文化符号,亟待加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有很强的文化渗透力,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是建设美丽泉城、使"城市更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毕节历史文化资源古老厚重、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夜郎文化、古彝文化、红色文化等,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针对毕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现状,可以通过加强数字化存储与开发、科学规划文化线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打造历史文化品牌等措施,提升毕节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利用率,从而推进毕节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近年兴起的专门探讨历史文化资源的热潮,主要围绕着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推进了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进程,本文对上述研究概况作一阶段性综述。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兴安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精髓在这片沃土上得到了丰富、发展和传承,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大兴安岭精神。我们要深入挖掘大兴安岭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大兴安岭文化的历史传承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其不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同时也经受了时代的考验,在今天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中,整体保护关系到历史文化名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文化传承关系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和个性。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从思想认识、法规制度、专业作为、文化遗产、展示平台、活态利用、社会参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保护和文化传承,不断提升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闽学文化生态保护是福建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闽台文化交流的使命所趋,弘扬闽学文化的应然诉求。当前闽学文化生态保护存在保护规划缺位,保护平台单一,保护资金匮乏,品牌提升力度不足等困境。为此,需加快开展保护论证,促进相关规划出台;需推进保护基金设立,广泛开展资金募集;需深化保护研究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需着力文化品牌提升,强化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