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劳分配就是主张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运用了马克思的劳动创造财富的理论 ,而且运用了马克思的所有权收益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方辉 《理论前沿》2003,(16):12-1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是对马克思的劳动和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贯彻这一原则在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关键是确认企业人力资本要素参与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相似文献   

3.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价值分配而非价值创造范畴。其理论依据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照加入生产过程的各要素的所有权分享劳动成果 ,不仅可以维护生产要素所有权利益 ,还可以避免生产要素的滥用和浪费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现实依据是 :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应统一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中。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各要素内部竞争与各要素之间的竞争使劳动与其它生产要素都通过市场途径参与分配 ,以交换价格为初次分配的实现形式。同时 ,分配还要受到政府的宏观调节 ,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浅谈按贡献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实质是按贡献分配。按贡献分配则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即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分配的结合。因此 ,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这个原则既体现了分配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 ,又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探讨马塘村按生产要素分配模式的形成及其影响,马塘的实践告诉我们: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而且对经济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尽管按生产要素分配坚持的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但它能有效地解决公平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对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也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建立是一个艰苦探索和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十六大又提出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分配原则。丰富了收入分配理论 ,明确了生产要素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应遵循的原则。对于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充分调动各层次劳动者的积极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和实施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文章就按劳分配原则及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提出和发展,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依据、实践及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党的十六大提出生产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理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并按“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10.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误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娟  崔耘 《工会论坛》2001,7(2):54-56
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 ,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分配原则 ,会导致两极分化”的认识误区 ,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营 ,阻碍了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 ,必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人们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标志 ,从而把其当作进行收入分配的唯一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同时 ,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在现阶段,传统按劳分配模式在理论上的不可行(三个前提条件不具备),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则具有现实必然性。我们要引导好由传统按劳分配向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过渡,调整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权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辩证统一,不断优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社会环境,尽快建立健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型分配制度,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这就涉及一个深层次的基本理论问题: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什么?非劳动收入是否等于剥削收入?应当说,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它们各自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剥削是对他人生产要素贡献的无偿占有,因此,以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为基础的非劳动收入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14.
居民收入差距与两种分配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产生收入差距的两种分配收入的分化是分配机制作用的结果。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居民收入差距 ,来自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效率分配与反效率分配。所谓“效率分配”即按生产要素分配。在西方经济学中 ,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被认定与生产要素价格有关 ,个人提供生产要素 ,雇主按生产要素价格向居民支付报酬。要素的价格取决于要素的需求和供给。要素需求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或边际收益 ,要素供给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成本。要素供给者的报酬即居民收入 ,反映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或边际收益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或边际收益是居民收入之源。这就…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重大的理论突破,对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它具有特定的本质内涵;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的原则涉及公平与效率,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能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而历来受到各界的重视。分配方式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分配,也就是利润的分配,但在实践中,除了公有制企业外,其余大多数企业都把劳动者排除在利润分配之外,片面认为劳动力价格就是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分配所  相似文献   

17.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就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在参与分配的过程中同等重要,不能只强调资本、技术和管理而忽视劳动.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一是要明确界定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二是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三是积极寻求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够有效结合的微观基础;四是加强收入分配的政策法律调节.  相似文献   

18.
治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发展必要的经济条件。面对当前平均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正当经济收入并存的分配格局,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有效途径是,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改革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下大力气打击治理不法经济收入,为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按要素分配是以各种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为前提的。人力资本理论从分析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揭示出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突破了传统的按要素分配格局,较好地解决了按要素分配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超 《工会论坛》2003,9(6):5-6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和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是贯彻十六大精神亟待研究与实践的新课题.可从工会视角的深层次思考、要素间平等搏弈协商制衡机制构建、职工权利意识与工会的工作准备等方面,对按要素分配体系构建与劳动参与分配机制建设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