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论视野》2021,259(9):86-93
《论俄国革命》是罗莎·卢森堡在狱中写就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著作。驳斥教条主义者的歪曲与毁谤、论证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就和世界意义、展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坚定信念,是这本著作的主旨。对革命成功后俄共(布)实施的土地政策、民族政策与国家政权建设政策的批判性分析,则体现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度自觉的革命精神与批判精神。卢森堡在批评俄共(布)具体政策时显露出的历史局限性,她关于民主、人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思考,都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探究社会革命何以可能是卢森堡的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关切。卢森堡以她所坚持的资本主义危机论与群众运动自发论,论证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社会革命的客观历史基础和主观能动要素,从客观与主观两个辩证关联的维度为追问和论证社会革命何以可能提供理论根据,进而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辩护。  相似文献   

3.
李平 《学理论》2013,(20):28-29
卢森堡承袭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思想所具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基于她所处的时代,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在时代的思想语境中具有原创性的革命见解。目前国内外对卢森堡革命理论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与其革命理论相关问题的阐释与论述。这些研究成果为探究卢森堡革命理论的原处话语语境,研究卢森堡的革命理论的独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革命主体理论的创立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发展完善的过程,对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亲手锻造出来的,并承担着推翻资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虽然他们一开始会被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拜物教所蒙蔽,但是他们最终会觉醒,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需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成立政党以领导革命,并团结农民建立工农联盟,以使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的革命主体理论对指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等同志吸收了革命主体理论的有益成果,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革命主体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5.
姚建宗 《理论探索》2020,(2):100-109
当代中国进行的法治建设是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法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构成当代中国法治革命的重要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及其新阶段构成法治革命的现实背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构成法治革命的政治背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成法治革命的法治背景与直接动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形成法治革命的基本维度,观念与精神革命、价值与原则革命、规范与制度革命、国家治理革命成为法治革命的核心主题,思想革命、思维方式革命、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革命则构成法治革命的主体意涵。法治革命和包含着法治革命的"社会革命"始终彼此支撑、相互塑造而共同融合在一起,它们始终处于进行时之中。  相似文献   

6.
卢森堡集体谈判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政府从禁止到承认,再到支持,最终趋于成熟的曲折过程,现在已经成为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最有效的手段。该国集体谈判制度具有法律规定明确具体、工会组织积极主动、谈判层级相对集中、谈判内容非常丰富、救济方式规范有效等特点。虽然国情迥异,但卢森堡集体谈判的经验对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设计与运行也能给予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卢森堡和卢卡奇等人的民主理论的内容主要表现在 :对十月革命的总体态度和反思 ;对西方革命道路和方式的看法 ;对革命后无产阶级国家制度和组织形式的认识 ;对党内民主、党和工人阶级关系的探讨。这些理论传统将有助于西方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民主和阶级政治的前提下 ,重新整合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新社会运动三大左翼力量 ,全面推进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8.
伯恩施坦的议会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是他的渐进改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卢森堡尖锐地批评伯恩施坦"议会迷"的思想,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实现议会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对其思想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党员之一,他关于农民革命思想的论述颇有建树。他最早提出农民是永久盟友的结论,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的思想,提出了建立农民武装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初步探索了农民运动发展的道路。张太雷的农民革命思想对我党早期农民运动理论的形成和农民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11.
凯德洛夫是前苏联最著名、最有建树的哲学家之一,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两个领域内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一学术背景使他形成了关于科学革命的独到见解,他指出科学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积累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科学内部.对科学革命的研究必须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来进行,要把科学革命的内容和主题和当时的历史发展条件联系起来,不同的条件将造就不同类型的革命,而不同类型的革命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总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凯德洛夫特别强调了科学革命的建设性特征,而这一特征是非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  相似文献   

12.
凯德洛夫是前苏联最著名、最有建树的哲学家之一 ,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两个领域内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一学术背景使他形成了关于科学革命的独到见解 ,他指出科学发展是质变与量变 ,积累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科学内部。对科学革命的研究必须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来进行 ,要把科学革命的内容和主题和当时的历史发展条件联系起来 ,不同的条件将造就不同类型的革命 ,而不同类型的革命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总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凯德洛夫特别强调了科学革命的建设性特征 ,而这一特征是非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  相似文献   

13.
卢森堡认为,集中制原则在任何国度都是无产阶级解放所必需的,但这必须是无产阶级大众自己独立思考和自觉行动的结果。她坚决反对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实行的集中制,认为后者是一种极端集中制、布朗基主义。同时,她提出,社会民主党的集中制应该叫做自我集中制。卢森堡和列宁关于组织问题争论来自他们关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而这个问题,也正是列宁与普列汉诺夫、考茨基等一批理论家的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认识到社会革命进程是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深刻阐释社会革命的主体是广大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革命的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恩格斯丰富的社会革命思想,对新时代深入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永葆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亨廷顿提出革命三要素:第一,对旧有政治制度的暴力摧毁;第二,新的社会集团政治意识增强并投入政治;第三,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并使之制度化,并从革命斗争主体、革命策略的不同和有无明确的开始、结束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来比较东西方的革命类型。基于该理路,他认为导致东西方革命模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革命前的政权性质不同,导致了其革命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可能”进行自我革命、“能”实现自我革命、“还能”持续推进自我革命,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具有深刻的学理基础、独特的政治前提和长期的伟大实践,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动力在事物内部的基本原理的“支撑”、中国共产党党性和人民性高度一致的政治“前提”“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从而让自我革命实现了从可能向现实的转化,成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历史答案。  相似文献   

17.
18.
庄严 《理论探讨》2003,1(2):22-24
列宁的革命观强调的是政治革命 ,它力图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改造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而葛兰西则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革命 ,它以激发无产阶级的内在潜能和首创精神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它们是适应两种不同社会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在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中是相互补充的。二者的结合 ,对于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晓峰 《学理论》2008,(4):74-76
马克思不仅承认非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将其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理论探索之中,使之成为其哲学革命的内在动力和重要创新来源,直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在非理性问题上形成了与非理性主义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即将非理性因素的运用同人类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在一起,使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由抽象变得具体、生动和丰富。  相似文献   

20.
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自我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目标是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符合历史规律地向前发展,又不断在社会革命中推进自我革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革命情怀,凸显了党以自我革命精神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坚定决心和制胜秘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