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岳麓书社出版定价:45.00元"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族与家风。曾国藩一生修、齐、治、平四个方面都堪称楷模,但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还是曾氏家风文化。本书从《曾国藩家书》出发,探明曾国藩家族的内部关系,尤其是他对兄弟与儿子的教诲。作者在书中将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归纳为四大要点:"和:‘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  相似文献   

2.
<正>清末湘军将领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道光二十年(1840),曾国藩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他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3.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兵败被俘。28日,曾国藩自安庆到金陵,令李秀成书写供词,即《李秀成自述》。不久,曾国藩命人将李秀成杀害。李秀成牺牲后,曾国藩把他写的自述经过删改并撕毁一部分之后,命人抄写两份,名为《李秀成亲供》,一送清廷军机处,一送安庆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密不外露。直到1963年,曾国藩之曾孙曾约农才把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公布于世。李秀成供词的真伪,曾国藩为何要删改供词,为何要撕毁原稿第74页以后的内容?史学界几乎争论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4.
宗承灏 《人民论坛》2012,(10):78-80
·奏折·湘军·私天下晚清湘军是如何崛起的?曾国藩起了什么作用?为何他在写奏折的时候,都要再抄写一份寄给湖南的故交旧友?本期读史,通过破译曾国藩的权力密码,为您解读晚清官场的"政缘效应"与"地缘效应"  相似文献   

5.
<正>晚清名臣曾国藩在30余年的仕宦生涯里,为国为公。清统治者推崇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毛泽东对曾国藩曾有较高的评价。曾国藩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这和他处世治事坚持"廉、公、谦、慎"的四字官德紧密相关。廉,即廉洁,是为官第一要义。曾国藩生活节俭,住不尚奢,衣不尚新,食不尚精,一般一餐只吃一菜,  相似文献   

6.
马军 《传承》2009,(21):42-44
1863年,曾国藩的幕府来了一个新人。他就是容闳,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曾国藩幕府鼎盛之时,招揽各种人才400人以上。清末著名外交官薛福成的《庸庵笔记》记载,曾国藩的著名幕僚达到83  相似文献   

7.
壹 治身与治心并重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在养生问题上,曾国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他力图做到身心并治、口体兼防,要旨是养生以治心为主,以不药二字为准。他曾在家书中指出了具体的治心与治身之法。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在近代诗歌、散文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处于文坛盟主地位。就诗而论,陈衍在《石遗室诗话》里说:“有清二百馀载,以高位主持诗教者,在康熙曰王文简,在乾隆曰沈文悫,在道光、咸丰则祁文端,曾文正也。”论者以为近代宋诗运动,主要是在曾国藩的鼓吹、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晚清几个重要诗派,除以黄遵宪为代表的革新派以外,诸如以邓辅纶、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派,以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观     
《乡音》2014,(3):46-46
推荐书目:《曾国藩家书》出版社: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主要内容: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死后一百多年,对他政治上的评价,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但是,曾国藩会识才用才这一点上,一百多年来却没有异议。曾国藩在世的时候,李秀成说太平天国的失败足“天王不识贤臣”,而曾国藩的成功则是因为“善识人才”。鉴人之术曾国藩“尤善相士”,特别善于识别知识分子。一次,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11.
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著名人物,他在个人修养、品格及才能方面有过人之处。曾国藩死后,清廷赐谥"文正公",这是清政府所能给予臣子的最高评价。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有名望的人物,如李鸿章、梁启超、蒋介石等等,都对曾国藩称赞有加。曾国藩的人生已然达到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的高度,即古人所谓"三不朽"的境界。1917年8月,毛泽东给好友黎锦熙的信中,称曾国藩为有"大本大源"之人,并说: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20,(4)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的栽体,也是家书作者精神风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才华情趣的具体体现。黄埔家书,由于其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具有收藏及研宄的价值。为收集、保护、研宄黄埔家书,弘扬家书传统文化,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杂志社编辑出版了增刊《黄埔家书》,现向广大读者征集订阅。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20,(2)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的载体,也是家书作者精神风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才华情趣的具体体现。黄埔家书,由于其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具有收藏及研宄的价值。为收集、保护、研究黄埔家书,弘扬家书传统文化,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杂志社编辑出版了增刊《黄埔家书》,现向广大读者征集订阅。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8,(4)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的载体,也是家书作者精神风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才华情趣的具体体现。黄埔家书,由于其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具有收藏及研究的价值。为收集、保护、研究黄埔家书,弘扬家书传统文化,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杂志社编辑出版了增刊《黄埔家书》,现向广大读者征集订阅。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9,(1)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的载体,也是家书作者精神风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才华情趣的具体体现。黄埔家书,由于其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具有收藏及研究的价值。为收集、保护、研究黄埔家书,弘扬家书传统文化,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杂志社编辑出版了增刊《黄埔家书》,现向广大读者征集订阅。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的道德追求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民 《湖湘论坛》2010,23(2):79-84
曾国藩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及公天下的思想传统,其忧乐观体现出一种较高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他认为"国以民为本",为政治军,要以"爱民"为念。对于国事公事,曾国藩早年便"誓如己事",更升华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公尔忘私,国尔忘家";对身家私利则廉清自矢,没有将作官视为牟取私利的途径。作为统治集团的一员,曾国藩又有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以及与人民对立的一面。其民本思想具有"驭民"之术的性质,其所忠诚的"公"和"国",也是以君为纲。区别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糟粕和精华,是我们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7,(4)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的载体,也是家书作者精神风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才华情趣的具体体现。黄埔家书,由于其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具有收藏及研究的价值。为收集、保护、研究黄埔家书,弘扬家书传统文化,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杂志拟开设"黄埔家书"栏目,并于2018年出版增刊《黄埔家书》,现向广大黄埔同学、黄埔亲友以及收藏爱好者征集稿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曾国藩的哲学思想,其本人没有专门著作,研究者也较少谈到。其实,涉及这一问题的材料还是相当多的。它散见于信函、批札、日记、笔记之中,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曾国藩的哲学观点。这些观点虽不是曾国藩的发明创造,他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过来加以运用,并取得某些成功。因而,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曾国藩一生中得失成败的思想根源乃至整个近代史,都是有益的。下面分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曾国藩是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非常重视养生。他顺应自然变化之道,身体力行,总结出"十字"养生法。养心。曾国藩力求心安定、气稳定、神安详、身安宁。他认为,修心养性能增强身体机能,而"惩忿窒欲"是养生之根本。"惩忿"意为遇事不烦恼和发怒,能心平气和地对待。"窒欲"就是有效抑制不良嗜好和私欲,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9,(4)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的载体,也是家书作者精神风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才华情趣的具体体现。黄埔家书,由于其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具有收藏及研宄的价值。为收集、保护、研究黄埔家书,弘扬家书传统文化,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杂志社编辑出版了增刊《黄埔家书》,现向广大读者征集订阅。《黄埔家书》大16开,精装彩印,定价268元,随刊赠送创刊30周年纪念签字笔一支、精美书签一枚。2018年9月出版发行。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