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湘评论》2014,(5):64-64
罗荣桓元帅曾经告诫一些党员干部: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 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诚然,当上“官”、骑上“马”,比普通老百姓确实权力大了、地位高了,但必须明白的是,党员干部的地位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只有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唯一正道。否则,就会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沼。  相似文献   

2.
宗言 《新长征》2014,(12):62-63
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实在在地联系群众、春风化雨般地爱护群众、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形成了独特的群众工作风格,是党的政治工作的"巨匠"和"群众工作的典范"。实实在在地联系群众罗荣桓同志把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看作是党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他经常说:"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身上的血液,领导干部脱离了群众,生命就要枯竭。"  相似文献   

3.
正罗荣桓元帅经常告诫家人,一个革命者想的应该是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因为地位不同了、身份变了,要求额外的照顾和特殊的享受,搞特殊化。新中国成立之初,罗荣桓远在湖南老家的女儿给他写信,字里行间流露出爸爸当了大官、一家人可以进京享享福的想法。罗荣桓提笔回信:"你爸爸20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想的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你爸  相似文献   

4.
贺龙元帅是一位对同志、对人民群众亲如骨肉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1937年底,毛泽东曾称赞他"贺老总有三条嘛: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能联系群众。"贺龙元帅的光辉一生,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干革命,干工作。放下架子,感情上贴近群众。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贺龙常说,一定要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体察民情,建立感情。作为杰出的军事家,贺龙懂得士兵与战争制胜的关系。他说:"要用兵,就要爱兵。"他不仅这样教育干部保持密切的官兵关系,而且以身作则,带头做爱兵的模范。1928年冬,部队来到湘鄂边的高山峻岭之  相似文献   

5.
贺龙元帅是一位对同志、对人民群众亲如骨肉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1937年底,毛泽东曾称赞他“贺老总有三条嘛: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能联系群众。”贺龙元帅的光辉一生,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干革命,干工作。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7,(9)
正众多将领都把罗荣桓看作是党内不可多得的一位忠厚长者,对他十分敬重。罗荣桓看上去不像个战将,是因为他的长方脸上,戴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再因为他从事政治工作的时间长,多次担纲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角色,人们有时爱称他为"政治元帅"。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和东北野战军担任政委时,他和林彪被统称为"林罗"。罗荣桓被毛泽东称为老实人,平时话语不多,为人谦和、不虚言,与人相处讲究团结,但一遇到关键问  相似文献   

7.
公仆意识,就是指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内在的意愿倾向,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愿望和要求,是党员干部为官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党员干部只有牢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一切向人民负责,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如何强化公仆意识?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近几年,主与仆、公与私、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被一些人搞乱了,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教育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向党员干部灌输公仆意识,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8.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然而,在当今形势下,少数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上"走了样"甚至"绝了缘",显露出不应有的"五不"现象:不愿联系群众,不会联系群众,不深联系群众,不让联系群众,不真联系群众。这"五不"现象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破坏了党的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罗维 《新湘评论》2008,(11):49-51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主席等重要职务。他虽身居高位,但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他始终把人民的信任视为最高荣誉,他说:“人民信任你,你就决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人民给你多大的权力,你就要负多大的责任。”民本思想是刘少奇执政为民、敢于负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罗雄 《学习导报》2008,(11):49-51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主席等重要职务。他虽身居高位,但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他始终把人民的信任视为最高荣誉,他说:“人民信任你,你就决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人民给你多大的权力,你就要负多大的责任。”民本思想是刘少奇执政为民、敢于负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1.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然而,在当今形势下,少数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上"走了样"甚至"绝了缘",显露出不应有的"五不"现象:不愿联系群众,不会联系群众,不深联系群众,不让联系群众,不真联系群众.这"五不"现象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破坏了党的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谭春兰 《新湘评论》2014,(13):25-26
罗荣桓元帅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创始人之一。罗荣桓在长期的政治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工作风格,他创造的《群众工作七部曲》和在山东抗战时期提出的“争、插、挤、打、统、反”六字方针,为山东的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政治工作“巨匠”,“群众工作的典范”。关心爱护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和长征途中,罗荣桓作为一名政治工作领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罗荣桓元帅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他经常告诫自己和家人,一个革命者想的应该是怎样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不能因为地位不同了、身份变了就要求额外的照顾和特殊的享受,搞特殊化。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战争年代,罗荣桓经常是四海为家。在井冈山,风餐露宿、曲肱而枕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到后来则是中央根据地内的祠堂、茅舍,长征路上藏民的牛屎房,陕北的破窑洞,沂蒙山的庄稼院,都曾是他的栖身之所。长期在险  相似文献   

14.
武文笑 《湘潮》2013,(10):16-20
"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刘少奇一生勤政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心为民、甘做公仆,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勤务员。他深知,所谓的权力和官职都是人民给的,它只能为人民谋利益。因此,他对于人民群众总是满腔热情,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注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利益幸福,凸显了一个领袖爱民、亲民、为民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的事情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再小也是大事。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政府,要找的人首先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偏远、欠发达的民族山区县的党员干部,应常怀“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之心,对群众有深厚的爱,有真挚的感情,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身上闪耀着共产党人很多可贵的品质,感人至深,令人感佩,其中一点就是"低看自己、高看群众"。正因为如此,他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一辈子像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唯独没有他自己。杨善洲从20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在30多年时间里,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始  相似文献   

17.
正罗荣桓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他一生恪尽职守,被誉为"政工巨匠"。在家庭生活中,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的罗荣桓更是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同时也教育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做老实人、干老实事,对党绝对忠诚,时刻为人民服务,抵制特权思想。"永远做老实人"罗荣桓自从投身革命,便将生死置之度外,更是从来没有想过将来飞黄腾达升官发财。1937年秋,作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奉命开赴抗日前线。临别前,他对新婚不久的妻子林月琴叮嘱道,要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永远做老实人"不仅是罗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7,(6)
<正>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进一步挖掘整理丰富荣桓元帅事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元帅的革命精神,助推衡东"五县五化"战略协调发展,衡东县罗荣桓故居管理处特举办"缅怀荣桓元帅"暨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大赛。现面向全国征集参赛文章,具体事项如下:一、征文主题本次征文的主题是:围绕罗荣桓元帅,客观真实地挖掘、充实、整理、丰富史料,缅怀元帅丰功伟绩,讴歌元帅精神风范,唱响时代主旋律。二、组织机构主办:衡东县罗荣桓故居管理处协办:湘潮杂志社  相似文献   

19.
不少基层干部抱怨群众不理解政策不支持工作,总和自己"唱反调"。有时候往群众家里跑一个星期,解释得口干舌燥也未必能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这在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中更为多见。对此,笔者认为,群众"唱反调",是对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执行力和创新力的考验,也是锤炼和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不是刁难我们,而是信任我  相似文献   

20.
宗言 《新长征》2014,(6):62-63
徐向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一生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功高不自傲,位高不自恃.他常以“人民的公仆”自勉,把百姓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把士兵和同志当做亲兄弟,把自已和家人看做普通人,把人民群众视为取肿的靠山,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布衣元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