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历史,挂职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已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不同时期,干部挂职出现了不同的形态,但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发展经济,锻炼干部,扩大交流,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干部挂职走出了清晰的历史脚印。新中国成立后,挂职干部曾用工作队等形式,到农村去指导生产,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等。改革开放以来,干部挂职的形式更加多元,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广大农村是挂职干部主要的输入方向,形成了博士服务团、专  相似文献   

2.
《组工研讨》第21期刊登文章,指出当前加强和改进挂职干部管理工作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视解决“两不管”现象,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管理,事关干部挂职锻炼的实际成效,建议对近年来挂职干部管理工作的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从而不断提高挂职干部管理工作水平。二是重视解决“过客”思想,引导挂职干部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注意教育和引导挂职干部尽快进入角色,自觉做到“不做外行做内行,不当客人当主人、不站局外入局内”,从而克服和纠正急功近利、浮夸虚荣等不良作风。三是重视解决“多头选派”问题,加强干部挂职工作的统一管理。组织部门是干部挂职工作的主管部门,干部挂职工作必须在组织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协调下进行,防止随意性。  相似文献   

3.
挂职锻炼是各级党委培养干部的重要方式。随着中央重视基层导向的进一步明确,各地加大了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的力度,越来越多的干部被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但挂职工作效果的优劣,挂职干部作用发挥的大小、成长的快慢,除了组织部门的统筹协调及挂职干部自身的努力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收单位的培养管理工作做得如何。近年来,宿迁市先后接收省委选派的挂职干部近100名,市委也先后选派四批520余名机关干部到乡镇一线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对于接收择职干部的基层单位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挂职干部作用、提高挂职干部工作成效,应当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挂职干部一律以实职对待,明确分管工作和部门,做到有职、有权、有位、有为上挂、下挂、外挂……多形式、多渠道的干部挂职锻炼,激活了干部队伍这潭水,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中央推进干部交流制度的部署下,  相似文献   

5.
有位朋友到西藏"挂职"某县委副书记,任期三年,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挂职"成了"挂名"。挂职是干部交流、锻炼的一种形式,目的有二:一是支援边远、  相似文献   

6.
正年轻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基层不断磨练,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但现实中,少数年轻干部怕吃苦,不愿到基层。基层挂职也只是为了混经历、镀金身,穿一身所谓"基层锻炼"的光鲜衣裳。所以,有的挂职干部"两头晃",有的甚至"两头都不晃",成为上级机关和基层的"悬浮干部"。挂职干部"悬浮"危害严重。"悬浮"干部要么不到基层去,成为"空挂";要么到了基层,白天怕太阳晒,晚上怕蚊子咬,出门怕鞋  相似文献   

7.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挂职从一开始就是与锻炼干部相联系的。干部挂职锻炼是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不论是在丰富挂职干部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与基层干部打交道的能力,还是在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上效果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干部挂职作为中国政治生态下的一种现象古已有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进入新时期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干部挂职锻炼是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培育执政能力、拓宽自身视野、丰富管理经验,还能有效预防贪污腐败、加强政府间交流与合作。一、干部挂职制度概述早在延安时期,边区政府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探索“三套餐、六导师、九利器”模式,确保挂职干部“不挂置”。“三套餐”即差额“选材”,多岗“下单”,按需“下厨”。坚持单位把关差额确定人选,组织审核差额确定初步人选,常委会研究确定最后人选;坚持对口选派,重点推出发改、城建、交通、民政等与群众打交道多、专业性强、工作量重的岗位;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在县直与乡镇之间、县直与项目一线之间、县直与县直间进行双向交流挂职。“六导师”即为挂职干部配两名生活导师、两名工作导师、两名学习导师。“九利器”包括实行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派出单位直接管理、挂职单位全天候管理的协作管理模式;采取工作月度汇谈、工作体会季谈、工作述职座谈的“三谈”模式;创设实绩月度公示、工作台账季度记实、绩效考核年度评比的跟踪考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干部挂职,要在深入实际、攻坚克难、应对复杂局面中锻炼成长纵观干部挂职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干部认识到:挂职锻炼不仅仅是写在简历里的几行字,而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干部挂职锻炼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有效措施。这些年来,中央十分重视,各地各部门也都按照中央的要求,选派和接收大批年轻干部进行挂职锻炼。从面上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带着这些问题,最近,我们到这方面工作做的比较好的甘肃省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了省委组织部关于挂职干部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分别召开了部分挂职干部和部分市县组织部长、省直单位人事处长参加的座谈会。大家认为,当前加强和改进挂职干部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应当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增强甘肃发展的金融支撑,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邀请中央金融机构选派干部到甘肃挂职。省委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与中国人民银行等9家中央金融机构的负责同志,就甘肃与中央金融机构人才开展交流合作等事项达成共识。中央金融机构和中央在甘金融单位遴选出了一批工作骨干和有培养前途的挂职干部,首批为61名,已陆续到岗开始工作。挂职岗位涉及省政府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3.
一要动机纯 ,目的明。挂职锻炼是提高干部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挂职锻炼的重点应当是“锻炼”,而不应该把目光局限于挂职前后的职务变化上。因此 ,被组织选派的青年干部 ,应当端正动机 ,克服“镀金”思想 ,将挂职锻炼作为自我完善 ,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和服务于社会的一项光荣使命。二要行为端 ,观念新。挂职干部 ,应当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协调好与周围同志们的关系 ,服从接收单位的管理。当前 ,挂…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委、省政府机关的所有正副处长职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省委机关有430多人角逐236个正副处长职位,省政府机关有2490名干部竞争1235个处级领导职位,这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第一次 放榜了!竞争广东省地方税务 局处级职位的公务员们,心 情就像高考发榜时的考生一样,忐忑不安地前来看榜。研究生毕业的郭驰,只有29岁,任主任科员未满3年,若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他。但通过竞争上岗,他出任广东省政府最年轻的副处长。 根据这次省委省政府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处级领导职数需精简20%左…  相似文献   

15.
陈昕 《党政论坛》2011,(19):55-57
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是党选拔培养干部的基本途径。挂职干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为,主动接受挑战,加强实践锻炼,加速成长、成才和成熟,需要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于晓媛 《行政论坛》2011,18(3):44-47
干部公选涉及的环节和内容极其宽泛,就目前情况看,从资格审评、民主推荐、考试和组织考察四个环节对干部公选进行量化测评较为可行。资格审评包括任职年限、学历学位、年度考核和工作嘉奖四项测评要素,具体细化为任同级职位、任下一级职位等九项;民主推荐包括群众推荐、领导推荐两项测评要素,具体细化为本单位的群众推荐、相关部门负责人推荐、服务对象单位的群众推荐等六项;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具体有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际知识等六项;组织考察包括群众意见和领导意见两项。这些量化测评要素可以为干部公选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6,(5):F0002-F0002
根据《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暂行规定》和部务会决定,对机关8个副处长(副主任)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具体是:办公室副主任(事务)、组织处副处长、干部一处副处长、干部三处副处长、干部四处副处长、人才工作处副处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职位各1个。  相似文献   

18.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1,(2):F0002-F0002
2月17日,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德刚赴舟曲县慰问灾区党员干部,看望在灾后重建一线的挂职干部,并同灾区党员干部进行座谈,共度元宵佳节。  相似文献   

19.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0,(12):F0002-F0002
12月21日至22日,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前往舟曲县,慰问受灾党员群众,看望工作在灾后重建一线的挂职干部.就加强基层党纽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调研,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舟曲灾后重建的主战场上创先争优。  相似文献   

20.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当这些地区干部的脱产学习轮训、到东部挂职学习等形式似已淡出之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还有哪些好的途径?广西通过大规模集中培训革命老区和贫困大石山区的干部,使干部的理论素养、开放意识、专业水平和发展能力等各方面均有收获和长进。这是新时期、新阶段广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次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