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监控视频画面质量往往不能直接达到检验、识别的条件,需要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处理。对模糊视频人像甚至需要进行人像重建。运用警视通影像平台人像重建、智能画像专家人像组合重建、Photoshop电子模拟画像重建三种技术手段进行正面人像重建实验和多角度人像重建实验,并对三种重建技术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公安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通过实验研究,三种软件的视频人像重建功能是值得肯定的,在不同情况下能各自发挥所长。但同时三种软件的复原重建能力是有限的,表现为算法上的不足、绘画掌握难度较大以及数据库特征数量不够丰富等,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改善。可以预见,多种重建技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是视频人像重建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取证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电子证据的证明力。本文首先对如何证明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证明真实性的方法。接着探讨了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认为电子证据应属于书证的范畴。最后又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电子证据的取证工具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涉及计算机的案件中,电子证据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提取,因此,普及电子证据的提取方法成为必要。电子证据的固定与提取工作包括对相关设备的保护、搜查证物、固定证据、在线勘查和提取证物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苏林 《理论探索》2015,(2):119-123
提升科学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水平要求做到:严格审查科学证据的证据能力,既要从关联性和合法性方面加以审查判断,还要注重审查鉴定"科学性"对证据能力的影响;严格审查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应坚持鉴定意见等科学证据并没有优先于普通证据的证明力、司法裁判者最终是否采信鉴定意见应当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的原则;确立科学证据的质证制度,包括确立科学证据的言词辩论原则,推行科学证据的庭前开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对科学证据的交叉询问制度;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包括明晰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条件,明确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完善对鉴定人的人身安全保护制度和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健全专家辅助人制度,包括明确限定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和意见性质,明确规定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和诉讼责任。  相似文献   

5.
书面文件长久以来为各国法律认可为可被采纳的证据,成为公共机关和法院均可接受的形式。而电子文件是通过调用储存在磁盘中的文件信息,利用电子枪显示在电脑显示屏上的文字来表现,其存在介质是电脑硬盘或软件磁性介质。作为电子信息的电子文件,已突破了传统法律对文件的界定。因此,与传统书面文件相比,电子文件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加之一些来自外界的对计算机网络的干扰,都可能造成它的丢失、损坏和更改。因此,更增加对其证据效力把握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计算机网络犯罪也对公民的私权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于是电子证据这一以高科技电子介质为载体的证据形式也随之进入新刑诉法的司法视域中,对我国原有的证据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在对电子证据进行搜集和取证的同时,如何判断其真实性及法律效力,就成为目前公安司法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睿 《学理论》2012,(26):55-5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成熟,电子证据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建立系统的、有利于实务操作的民事诉讼电子证据规范,以适应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章彦  张军荣 《学理论》2009,(32):92-93
电子合同的效力包括实体法上的效力和程序法上的证据效力。实体法上的效力受到当事人行为能力是否完全、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形式、格式条款和传达错误等的影响;在程序法上,电子合同的证据效力作为当事人争议的核心问题,涉及到电子合同的司法保障,对于其证据效力应区分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方面来认定。  相似文献   

9.
2013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下称新刑诉法),正式将“鉴定意见”的称谓法定化,替代原先“鉴定结论”之用语,同时对鉴定人出庭作证、人身保障及专家辅助人等问题予以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刑诉法从鉴定人出庭作证、鉴定人人身保护及确立专家辅助人制度三个方面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作出具体规定,也让“鉴定意见”之表述实至名归.此次“鉴定意见”的确立,在具体层面可破除人们对于鉴定证据的盲从,促使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随着鉴定人出庭作证、专家辅助人制度等规定的具体落实,刑事诉讼双方的主体地位与平等对抗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侦查已经广泛运用于侦查实践,由此带来的大数据证据效力问题并未得到刑事诉讼证据理论完整、权威的解释。判断大数据证据的效力,首先,要从获取大数据的侦查行为上判断,只有依法定程序实施的大数据侦查行为,才是取得大数据证据的合法途径。其次,要从证据的形式上审查,只有符合法定证据形式要求的大数据才能作为"呈堂证供",目前只有电子数据和鉴定意见两种大数据证据形式,立法应当赋予其他基于大数据的"衍生证据"以诉讼证据的地位。再次,从证明力上审查,只有符合证据真实性、相关性特征的大数据证据才能作为诉讼证据。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和解释的大数据证据不具有证明力,"鉴定或检验"可以成为审查判断大数据证据证明力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电子证据具有自己的特征。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电子数据这一新兴的证据种类也逐步成为司法领域新的确认事实的重要方式方法。大数据环境在给刑事电子证据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和困惑。应对大数据与刑事电子数据证据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制定符合大数据时代电子证据基本特点、能够有效规范大数据时代电子证据的刑事诉讼规则,进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电子证据由于其隐蔽性和脆弱性等特征,使得其采集、提取、分析都面临不同于传统证据的挑战。应当遵循及时性原则、多备份原则、符合技术标准原则、比例原则,来进行电子证据的采集。同时,应当从可靠性和完整性两个角度审查电子证据的证明力,产生方式、保全方式、原始程度的不同,都会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办公自动化,是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新技术的一种体现,人们正在积极推进它的进程,渴求它的实现。在这股新潮中,邮电部办公厅技术室的同志,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设计、开发了一种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兼容一体的“翰林”中英文电子打字机同微机联网的文件打印、传递的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经鉴定投入使用后,在处理机关繁杂的公文、资料中显示出了令人惊  相似文献   

14.
新《刑事诉讼法》因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明确了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改变了以往立法分散、电子证据采信率低的状况。电子证据入刑,对完善诉讼证据制度、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子数据证据是目前刑事侦查活动经常遇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证据形式,它是随着电子信息技 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证据。本文从电子数据证据的概念入手,讨论了它的特点和分类,进而从刑事侦 查实践的角度介绍了收集、审查这类证据的方法要点。  相似文献   

16.
八十高龄的陈云同志,关心着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他在请一部分电子技术专家来家里作客时说,一定要集中力量把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搞上去,把电子工业搞上去;要宣传普及电子技术知识;财经干部面临知识更新任务,必须看到这个任务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鉴定意见是诉讼证据的一种法定形式,其审查、核实和认定工作涉及很强的专业性。鉴定瑕疵,是指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在鉴定程序、鉴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适用以及鉴定文书制作等方面不符合法律和鉴定规则等规定,但不影响鉴定意见的正确性和证据能力的情形。诉讼环节不同,鉴定瑕疵和鉴定错误的发现、补正和纠正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8.
电子邮件是指运用计算机OUTLOOK EXPRESS工具软件,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在计算机电子信箱之间有效地创建、发送、接收和组织、管理的邮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邮件以其方便、迅捷的优点深受欢迎,正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刑事司法领域。特别是在一些利用计算机犯罪案件中,电子邮件以其自身存在反映着案件客观情况,成为了解案件事实的重要途径。那么,电子邮件是否可以成为刑事证据?电子邮件的刑事证据效力如何?  相似文献   

19.
鉴定意见作为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其合法性毋庸置疑,但其客观性和关联性同其他证据形式相比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鉴定意见不是案件事实直接产生的,也不是人对案件事实的直接感知,而是鉴定人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对案件中涉及的其他证据相关情况的判断,其与案件事实不存在直接的联系。鉴定意见在诉讼中应当是依附于其他证据的辅助性证明工具,而非独立的证据形式。这种重新定位还需加强法庭对证据的质证。  相似文献   

20.
专家证据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广泛运用的证据形式。而在我国当前的医疗诉讼中专家证据仅有鉴定结论一种形式。尽管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正在日趋完善,但医疗诉讼中的现行证据规则仍不能满足现实司法实践的需求,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所确定的专家辅助人制度无疑为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然而,理论界和实务界却更多地关注于对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和性质的认定,而忽视了专家证据在民事诉讼(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民事案件)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