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记共产党员、离休老干部宋进官同志□仝志华梁树江提起宋进官,在广灵这个山区小县可谓妇孺皆知,有口皆碑。普通农民称他为种地的“老把式”,乡镇干部称他为“老农村”,机关同志称他为“老黄牛”,离休后,村里人又称他为“热心人”、“好事人...  相似文献   

2.
庄稼得了病,他一眼就能判断出病因,人称“一眼准”;找他问农技问题,保准“一问灵”;他30年义务为乡亲服务,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庄稼医生”—— 他为庄稼看病“一眼准” “嘟嘟……”一辆摩托车呼啸而至,停车、熄火、跳下、支好车,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看其风风火火的做派,完全像一个毛头小伙儿。其实,他就是现年69岁的冀州市首位高级农艺师王玉根。  相似文献   

3.
在武胜县级机关里,提起段含德,人们无不为他一心为公、兢兢业业的精神所折服,都亲切地称他是革命的“老黄牛”。也因他“正统”,一些人便说他太“憨”,戏称他叫“段憨德”。  相似文献   

4.
“散会──”主持人的话音刚落,蓦地,从墙角站起一人,高声道:“我还没讲呢,这会先别散!”人们一看,原来是多年开会不发言的老刘师傅。只见他激动地瞪大眼睛,结结巴巴地讲道:“在共产党员中,我最敬佩日志斌,同他共事30年,无论是他的技术,还是他的工作,他的办事态度,他的为人,都是最棒的。年轻时自己不服气,跟他较了好几年劲,也没较过他,我算服了他了…… ”这是长春一汽锻造有限公司为迎接建党80周年,以“党旗在锻造飘扬”为主题,以“讲、树”(讲事迹、树典型)为形式,开展“三新”(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能、塑…  相似文献   

5.
吕春 《世纪风采》2009,(3):21-24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人军委常委。这在开国将帅中是仅有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0年8月4日,中共抚顺县委发出《关于开展向郝传德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通知》说:“郝传德同志的先进事迹,既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通知》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学习他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满腔热忱,勤政敬业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学习他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学习他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严于律己、一尘不染、公正无私的廉洁精神”;“学习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2001年6月,郝传德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从我们看到的材料和采访中了解到的大量情况看,郝传德同志在工作上恪尽职守、务实创新,在作风上廉洁从政、克已奉公。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服务百姓为己任,时刻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无限忠诚。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省阜宁县人民检察院,有一位朴实、随和、忠厚的检察官,他叫孙体春。他多次被各级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还被江苏省检察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领导肯定他,同事们赞许他,这是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老三篇”。第一篇:实了解孙体春的人都说老孙是个实在人,是个厚道人。对荣誉,他总是那么谦逊;对同志,他总是那么坦诚。他倡导“互补互学型”的科风,建议科里的老同志既要对年轻人予以关心照顾,积极搞好“传帮带”,又要向年轻人学习,多进行交流与沟通。他为人实在,办事实在,他的热情与友善就像一堆熊熊燃烧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一位显赫一时的人物——向忠发。他出席过中共“四大”、“五大”、“六大”会议,当选为“四大”、“五大”中央委员,“八七”会议上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六大”时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然而,关于他的经历,人们却略有所闻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对“人民”这个词汇有特殊的偏爱,他常使用“人民群众”、“人民革命”、“人民军队”、“人民政府”、“人民共和国”等词汇,这些词汇与他的人民观紧密相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的思考及其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0.
他对固体物理学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一系列冠以他姓氏的成果,如“黄散射”、“黄—里斯因子”、“黄方程”、“黄—朱模型”等,使他蜚声中外; 他不仅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还在拉曼光谱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该学科因他而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科学家为之做出巨大贡献的少数几个学科领域之一”; 他的各种学术著作被国际科研机构大量引用已达五六千次,其中的一本一再出版,在国外被研究者像《圣经》一样放在书桌上; 邓小平同志曾在一次讲话中专门提到他,提出要给他配党委书记,配后勤人员,以支持他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梦悦 《党课》2012,(7):122-123
有人称他是“中国医学界第一位的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一直为海内外传媒所关注。曾有媒体称其为“御医”,因为他曾是周恩来总理医疗小组的组长,曾主持、参与过许多位中国领导人的医疗会诊。还有媒体说他是中国“医务外交”的专家,因为他曾被派往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为其元首治疗……他就是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吴阶平。  相似文献   

12.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是郑培民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在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郑培民始终坚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他尽心尽力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他身体力行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他推动当地名优支柱产业的扩张升级,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他努力推动全省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总结推广素质教育经验,发展壮大“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和“体育湘军”,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句简明…  相似文献   

13.
“一”字为数字之首,“一”字最好认,“一”字最好写。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西安火车东站站长宋宽荣,谈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廉政作风时,他的每一条体会都离不开这个“一”字。他也正是凭着把好“一”字关,唱响“一”字歌,保持了一身清廉,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赢得了全站职工敬佩、信任和赞扬。从“管好第一个最难管的人”谈起曾有记者采访宋宽荣同志,问:“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你作为一个站长,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回答:“要管好第一个最难管的人”。在他看来,作为一站之长,在东站他的权力最大。“没监督的…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个执著的人,在华西这艘“建筑航母”上,他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无怨无悔。他,是一个快乐的人,从创造“深圳速度”到塑造“爱我华西”的企业文化,从国内一座座丰碑式的建筑到海外扬名的工程,他见证了华西的历练,他与华西一同成长,他从奉献中获得快乐。他以他的言行为“爱我华西”的企业文化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周曰礼,曾担任中共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现已年逾花甲,退居二线,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的咨询委员。长期在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经历,使他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极“左”的年代里,他为农民挣脱极“左”绳索的捆梆,做了不少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在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的阴云仍笼罩神州大地之时,他冲锋陷阵,为推进农村改革而斗争。  相似文献   

16.
贾圣尧  温常青 《党建》2005,(11):15-17
20年前,他在战争的硝烟中荣立一等战功,并荣获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先后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拥政爱民模范”等称号,被武警总部评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今年7月,他作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他就是20年前家喻户晓的独臂英雄、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政委的丁晓兵。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内涵,从邓小平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本质思想、对知识分子公正的政治定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及他对国际公平正义追求等四个方面对他以“公平正义”为特征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说起“小康工程”,玉门人就会提起一个人,他就是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张主善。张主善同志13岁参加工作,1982年入党,已经有44年的革命经历。44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调研岗位上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人们称他为“张小康”、“拼命三郎”,农民群众则亲切地称他为“张调研”。张主善同志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作风,实践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机关干部的一面鲜红旗帜。严谨是榜样说起张主善的严,市委办公楼里的年轻人和凡工作上接触过他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没有不佩服的。他经常说:…  相似文献   

19.
孟红  许兴达 《党史纵览》2013,(12):13-16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是既心怀天下,又情系家乡。他对故乡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单就他为家乡诸多学校如“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东山学校”、“韶山学校”、“湖南农学院”亲笔题名的举动.便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生养自己的那方热土的眷恋.体现出他热爱故乡和对故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浓郁情感。  相似文献   

20.
1998年2月16日,经全村党员大会民主选举,43岁的赵福臣从亲哥哥手中接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成为辉南县团林镇兴安村的又一任“村官”。当时,全村2200口人都在议论这样一件事──“哥哥没干好,弟弟能整明白?”转眼两年过去了,他干得怎样?老百姓的评价是最准、最公正的。村民说── 他真“傻” 说赵福臣“傻”,他确实“傻”得可以。他先是把稳稳当当就可以到手的钱拱手让给了别人。没当“村官”前,他每年都承包3公顷水田耕种,当上“村官”后,为能一门心思干好工作,他干脆将这些水田全包给了别人,仅此一项,他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