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牡丹电子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但有着一般企业文化所共有的内涵,作为在中国大地上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又带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色。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企业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亲和的关系,企业员工个体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伦理行为方式,都处于东方伦理文化的氛围之中。牡丹文化是一种渗透着中国企业特有的道德义务的文化。这种道德义务,是一个与企业的运营紧密相联系的规范系统,制约着牡丹的每一个子组织和每一个个体。牡丹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活中,已经把这种道德原则、规范看成是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日益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职业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一张 《瞭望》1994,(30)
无锡新筑“唐城”,原是为拍摄唐明皇杨贵妃影视片用的,如今形成了江南一大景点。许多游人不去游玩烟波浩渺的太湖,却以一到唐城为荣。倾城倾国的杨贵妃生活的宫苑,不能没有牡丹,而牡丹一年中只开十日左右,因而唐城遍植了塑料牡丹。虽是沉香亭应有之物,影视不可缺少,而且摄影留念的游人也不在乎牡丹真假,但假花满山,毕竟毫无意趣。 以假乱真的现象,也不止唐城一处,风景名胜所在,都爱造假。黄山始信峰下有小峰朝天耸立如笔,峰巅有天生奇松一株,酷肖笔尖,因名“梦笔生花”。近年游客如云,污染环境日益严重,“梦笔生花”的笔头枯死(恐怕是文人缺少润笔,江郎才尽的一个象征),管理部门为补救胜景之缺憾,已用塑料另制一松,植于峰顶,从此,再也不怕枯萎。我不明白:既可栽上假松,何以不另栽一株真松呢?把真山真水的黄山松代之以照相馆用的塑料松,又有何趣!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内在需求。因而,它的现状怎样,发展趋势如何,就为许多人所关注。 多方面的材料证实了这样的情况:“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引入近十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由热到冷、由冷到热的发展过程。从企业文化建设被写入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倡导下,在一些地区与行业已是有组织、有领导、更自觉、更广泛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雪球”正在越滚越大。企业文化建设有了一个好的基础,面临着好的机遇。目前的发展态势,正如有的同志所概括的:是共识增多,起点不一,热势继增,“花”繁“果”鲜。  相似文献   

4.
穆静 《瞭望》1995,(Z1)
洪涛教授和他的牡丹事业穆静牡丹向来都是春末夏初开放的。唐代武则天曾下诏令牡丹冬天开花,牡丹拒绝执行命令。这个故事其实说明古人催花的失败。而今年元旦伊始,中山公园内展出的3000余盆冬季催花牡丹却朵朵硕大,五彩纷斓,令观赏者不时驻足、品评,舍不得离去。...  相似文献   

5.
1、怎样运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认识、设计、实现中国的企业股份制改革,使之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避免改革过程中的盲目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今天,系统工程正在走向越来越广阔的社会应用领域,正在成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有效思维框架.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会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时曾高度评价系统工程,他说;“系统工程是处理复杂系统所用的方法,它使我们学到一种处理任何工作、思考任何问题的方法,把方方面面都想到,处理得更周l密、更完整.”有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以系统框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股份制的论述、股份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青少年求学时代便有不少佳对。十岁前,他在韶山冲南岸私塾读书,启蒙教师邹春培。一次老师令其对对子,称如若对不出就要用条竹抽手心。老师出的上联是“濯足”。毛泽东思索片刻即对答:“修身”。命老师暗暗称奇。见没难倒他,老师出了一个更古怪的上对:“牛皮菜”,并对毛泽东说:“你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回答我。”毛泽东略思片刻,对老师说:“先生,我现在回答你可不可以?”一俟应允,他脱口而出:“马齿觅。”老师禁不住连连点头:“牛马相对,好!好!”从此对他另眼相看。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  相似文献   

7.
三线企业的文化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早在人们意识到它以前就存在并发挥着它的影响力。内地“三线企业”作为一种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企业,伴随着它特定条件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具有浓厚特色的企业文化。但是,在市场比文化更“热”的今天,在转换内部机制、走向市场经济的艰难道路中,这种企业文化将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三线企业在其特有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颇具特色的价值观念,我们在怀念它的辉煌业绩的时候,却无法回避它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委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1992年10月,市委批准成立了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与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为一个机构,合署办公,协助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市委副书记李志坚等领导同志对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并亲自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典型调查,参加研讨。他指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扩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八年五月,叶剑英同志在华北军政大学任校长兼政委。这年夏天,学校干部纵队学员的许多家属迁来学校,住房一时解决不了。这些学员长年南征北战,很少与家属团聚,如今家属来了,却没住处。因此,不少人有思想情绪。一个星期天,有几个团级学员外出散步,来到羽底镇外的一个小土地庙。有个学员即兴在庙前写了首打油诗:“生活太单调。出去逛逛庙,庙中泥菩萨,比我更枯躁。”他写完,另一个学员又补上两名:“转身往回走,回去睡大觉。”在一次会议上,干部纵队的负责同志汇报学员思想情况,举了这首打油诗的例子。当念到这首打油诗时,立即引起叶剑英同志的注意,他说:“说什么?慢点,慢点!”于是诗又被念了一遍。叶剑英同志边复述边记,记完了,又加上了两句:“楼  相似文献   

10.
公开性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论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突出强调了公开性原则。他讲道:“扩大公开性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原则性问题。这是个政治问题。不公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又讲道:“我们应当使公开性成为不断起作用的制度。中央需要它,然而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上同样需要它,也许更需要它。人们需要并且应该不仅知道在全国范围内正在解决什么问题,而且知道地方党和苏维埃机关、企业管理机关和工会  相似文献   

11.
企业公民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文化理论作为适应后工业文明阶段的企业管理理论 ,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科学管理对员工视为“经济人”假设的弊端 ,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行为科学对“社会人”假设的局限性。企业文化理论视企业是一个人格化的有机体 ,是载有文化符号、文化信息的“文化人”的集合。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并盛行起来 ,其背后的经济原因 ,是由于 2 0世纪 70年代石油危机 ,使美国企业面临严重危机 ,日本许多产品尤其节油小轿车相继打入美国市场。当时一个相当长的近 2 0年的期间 ,处于经济霸主地位、管理理论屡有建树的美国企业 ,其经济发展速度与战后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与人的肌体一样,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的生长发育既要由“内环境”决定,同时也要受“外环境”的制约。企业文化体系的“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它与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是分不开的,大体可分为三级。一级环境由企业的顾主群组成。企业顾主的追求、喜好、文化心态是企业文化取向所必需  相似文献   

13.
山东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同行。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张瑞敏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就敏锐地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88年,率先成立了山东省企业文化协会。目前许多企业自觉导入企业文化建设,涌现出海尔的创新文化、青岛港的“诚纳四海”、山东电力的“追求卓越”、莱钢的学习型企业、济钢的“和顺文化”等知名企业文化品牌,形成了高水平、规模化的领军方阵,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兴起。回顾整个发展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企业是处于一线的实践者、探索者,同时也需要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优化社会环境,共同打造企业文化品牌,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沉静似水,徐舒儒雅。第一次见到赵鸿月,就使我再也无法忘却他“画界的老蔫”这一绰号。 太传神了!他确实“蔫”,同他对坐,你要是不吭声,他坐半天也不说一句话。然而,不说话并不就表明一个人没有内涵。看看他的画,你就能体味到那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笔下的梅花、牡丹不仅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纪念堂,而且,套一句时髦的话,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美国总统布什和前日本首相中曾根等中外名流的收藏。可他仍旧那么蔫,绝不象有些人那样,把这些事搬出来为自己作广告。讷于言而敏于思,他琢磨的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理论,通过运用各种文化的力量和手段来实施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现代企业管理又一次质的飞跃,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崭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个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资产重组的热潮正在兴起。但是,要使资产重组取得成功,使重组后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真正融汇成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主体,除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外,还需要造就一个为重组企业普遍认同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共同的管理哲学和思想,共同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使参与重组的企业和员工超越各种因素而造成的差异,达到政治、经济、文化上高度的统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有合并、兼并、…  相似文献   

17.
从管理文化视角看,来自于西方管理文化的竞争思想是一种实力竞争思想,它在企业竞争中体现为围绕企业产品服务与市场实力的竞争。中国传统谋略以“谋人”、“谋利”、“争利”为基本特征,在企业竞争中体现为围绕企业之间利害关系的谋略竞争。现实地看,需要从管理文化视角讨论两种竞争认知的管理文化根源、特征及差异,以推动中国企业进行实力竞争与谋略竞争的融合创新,使其在运用谋略竞争中提升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国家创新战略,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实践表明,企业要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就要在技术、产品、人才和制度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企业各方面的创新与进步则来源于企业文化理念的不断创新。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培元固本”,搞好企业精神文化创新,增强企业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元”为首,“本”是“以人为本”。因此,企业精神文化的创新,首先是解决企业领导者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武装问题,也就是使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  相似文献   

19.
说“严”     
孙子论为将之德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他把“严”字列在最后,却不等于不重视它。据史书记载,孙子为将的第一次实践就体现了一个“严”字。吴王夫差为了试验孙武的才能,令他指挥一队宫中的美女演习战阵,他当场就把在演阵中充当队长而又嬉笑、不服从命令的吴王的爱姬杀了,使吴王大惊,同时也赢得了吴王的信任,以后充当吴军主帅,伐楚得胜。 在当今世界上,两千年前的孙子兵法又时兴起来了,号称企业管理能手的日本人倡导把孙子兵法用于企业管理。应聘担任过几年武汉柴油机厂厂长的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治厂颇有高招,给人印象深的也是一个“严” 字,即劳动纪律要求严,产品质量把关严等等。  相似文献   

20.
赤桦 《瞭望》2006,(49)
“我想象不出,是性更危险,还是无知或者回避这个问题更危险。”他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她胸有成竹,立即给出了答案。“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孙媛媛说。“母婴传播,血液传播,还有,”媛媛犹豫了片刻。“还有,性。”说完,这位12岁的苗族小姑娘脸一下就红了。媛媛在向同窗何振雄学习有关“艾滋病”预防的知识。这是正在中国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