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水泡病最近在英国的流行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其病毒的特性上。这种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的肠道病毒亚类中,在意大利1966年第一次流行中分离的毒株与后来于1971年在香港和1972年在英国分离的毒株都有血清学上的关系。作者在本文中报告猪的这种肠道病毒与人的一种肠道病毒的关系,并且推测这种病毒可能是由人传于猪的。 猪水泡病病毒能使新生小白鼠致死。这是肠道病毒中的科赛奇病毒的特性。因此曾试验  相似文献   

2.
1972年12月在英国发生的猪水泡病由于其与猪的口蹄疫相似,曾经引起很大的关注。几天之内就完成了鉴别诊断,主要是由于Pirbright市动物病毒研究所于1966年在意大利发生的一次短期流行和1971至72年在香港发生的一系列流行中所积累的经验。在早年的流行中,曾确定其病原为肠道病毒,在血清学上和感染乳鼠的能力上与已经在猪发现的其他肠道病毒不同。当时未曾考查其与他种动物包括人类的肠道病毒的关系,尽管曾经意识到其特性与科  相似文献   

3.
2007-2011年广东省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广东省2007-2011年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方法对本实验室分离到的49株PCV2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和序列分析。所分离的毒株全长分别为2株1 766bp、45株1 767bp、2株1 768bp。通过序列比对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无论是这49株病毒间还是与GenBank中的8株PCV2基因组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3.2%~99.9%;在遗传演化关系上,49株分离株分布于2个大群,分别为PCV2b和PCV2d分支。提示目前疫苗毒株不处于广东地区PCV2流行毒株分支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科赛奇B_5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的纯化悬液是经过收获和细胞团块病毒的纯化制备的。用纯化的N和H抗原级份(完整颗粒和中空颗粒)进行交叉免疫电泳。曾计算了三株猪水泡病病毒(UKG 72、HK 71和Italy 66)和二株科赛奇B_5病毒(Faulkner和8068)N抗原级份的相对迁移速度(RMV)。科赛奇B_5病毒的标准株(Faulkner)具有与最先分离到的猪水泡病病毒株Italy 66几乎一致的低相对迁移速度。一株科赛奇B_5最近分离株(8068,1973在英国分离到的)具有与1972年在英国分离到的猪水泡病病毒UKG 72株十分近似的比较高的相对迁移速度。同样,猪水泡病病毒香港毒株(HK 71)也具有高相对迁移速度值。最后讨论了这些观察结果与猪水泡病的出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自从Graves氏观察到一种感染人的肠道病毒科赛奇B_5(CB_5)的抗血清能中和猪水泡病病毒(SVDV),猪病毒也能感染人以来,人们就不断推测着两种病毒之间的关系和CB_5病毒在猪病病因学中可能起的作用。进一步的工作表明中和实验能区别两种病毒,也表明CB_5病毒存在着相当大的抗原性渐变。RNA杂交实验证实了这些抗原关系,英国SVDV分离物的RNA和原型(Faulkner)CB_5的BNA之间大约有50%的同源性,在原型CB_5  相似文献   

6.
自Doyle和Hutchings于1946年报告了美国在1945年发生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后,接着一些国家用组织培养技术分离了病毒,并证明为冠状病毒[1、2、3、4、5、6、7、],迄今尚未证明不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株有血清型的差别。 1977年Wood报道:英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一部分是由一种在抗原性上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不同的病毒株引起的[24]。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 报道了比利时四个猪场爆发的症状和流行病学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的腹泻,并在电镜观察中见到多形性典型冠状病毒,但用初代猪肾细胞和次代猪甲状腺细胞培养物盲目传代时并未能分离出病  相似文献   

7.
通过病毒的中和、免疫扩散试验及病毒RNA杂交研究猪水泡病病毒(SVDV)与科赛奇B_5病毒的关系,经过三个方法发现两种病毒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从几个国家分离的猪水泡病病毒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也有差异。最近分离的科赛奇B_5病毒之间也是相似的,但发现它们与原始型(Faulkner)毒株有明显的差异。SVDV与Faulkner 毒株的关系比与最近分离的科赛奇B_5病毒更为密切。我们对于最近出现猪水泡病的关系的观察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湖南湘潭某发病猪场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CPE,应用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试剂盒从感染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并将该分离毒株命名为HN/XT/07。采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Nsp2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发现在2932~3031 bp之间不连续缺失了87个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毒Nsp2基因与PRRSV经典毒株Ch-1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5.5%,氨基酸同源性为80.1%;与2006~2007年流行的PRRSV高致病性变异毒株NX和SD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3%~96.4%,氨基酸同源性为90.9%~95.6%。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情况,2013年从疑似PRV病例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野毒株(R13028株),对其gC基因进行测序及分析,并研究病毒的细胞增殖特性和致病性.结果 显示,R13028株与参考毒株相比在139位至189位缺失51 bp核苷酸,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  相似文献   

10.
广东某奶牛场蓝舌病病毒分离株血清型与基因型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广东省蓝舌病病毒(BTV)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及基因型,于2013-2014年在广东省汕头市某奶牛场进行了蓝舌病病毒监测及病毒分离,同时扩增了分离株的VP7和VP2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从64份BTV抗体阳性牛、山羊血液中分离到16株BTV,主要血清型为BTV-2、BTV-4、BTV-12和BTV-16。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中3个BTV-2分离株与我国台湾(AY493687)、日本(AB686224)、澳大利亚(JQ240322)的分离毒株的遗传关系较近;8个BTV-4分离株与1997年分离自我国云南的毒株(JX560414)同属一个进化分支;2个BTV-12分离株与印度毒株(KC662613)位于同一分支;4个BTV-16分离株与日本毒株(AB686225和AB686226)同在一个大分支上。本研究结果为丰富我国蓝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猪已经有过一种水泡病的几次流行,其病原证明是一种肠道病毒。第一次流行在1966年发生于意大利,接着又于1971年在香港发生一次流行。1972至73年冬季在联合王国发生了一次更严重而广泛的流行,同一时期还曾在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和波兰报告过其他几次流行。1973年6月又在联合王国发生过一些疫情。从流行病学的观点上来看,重要的是要知道各国的疾病是否由同一毒株所致的。通过用在天竺鼠制备的特异抗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与  相似文献   

12.
在猪已经有过一种水泡病的几次流行,其病原证明是一种肠道病毒。第一次流行在1966年发生于意大利,接着又于1971年在香港发生一次流行。1972至73年冬季在联合王国发生了一次更严重而广泛的流行,同一时期还曾在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和波兰报告过其他几次流行。1973年6月又在联合王国发生过一些疫情。从流行病学的观点上来看,重要的是要知道各国的疾病是否由同一毒株所致的。通过用在天竺鼠制备的特异抗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与  相似文献   

13.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中心有关猪水泡病病毒的初步研究结果证实感染猪除具有复层扁平上皮损伤外,还呈脑脊髓炎。本报告的目的在于记述静脉接种猪水泡病病毒后引起猪的神经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流行的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简称水泡病病毒)具有人类肠道病毒中科赛奇病毒(Coxsackie virus)相类似的特征——能引起新生乳鼠麻痹致死。这曾促使我们通过交互中和实验,证实了我国流行的水泡病病毒与科赛奇B_5病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曾用以上两种病毒分别测定了同一份血清的中和效价,说明它们确实存在着共同的抗原结构。我们还从电镜比较观察中,发现两种病毒颗粒的大小与形态基本相同,病毒在细  相似文献   

15.
2016年3月江苏某猪场发生了哺乳仔猪腹泻疫情,导致大部分哺乳仔猪严重腹泻和死亡。为确定此次腹泻的病原,从该猪场采集了6份仔猪腹泻样品,利用RT-PCR方法对可引起仔猪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三种主要腹泻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6份样品均呈现PEDV阳性,而TGEV和PoRV为阴性。无菌处理6份阳性样品后分别接种于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6份样品中仅JSqd3/2016接种后可产生明显细胞病变,且连续传至第5代时细胞病变仍稳定存在。对JSqd3/2016分离株利用针对PEDV S蛋白的特异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PEDV S蛋白单抗能够特异性识别JSqd3/2016分离株感染的Vero细胞。对JSqd3/2016-F5分离株S基因和ORF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JSqd3/2016毒株与目前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经典毒株相比S基因存在较大变异,氨基酸同源性为93.0%~93.3%。本研究结果证实,PEDV变异毒株感染是该猪场仔猪腹泻疫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1月,河南南阳地区某养殖场发生了猪水疱病,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塞内卡病毒(SVV)感染。选择SVV检测阳性的临床样品,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成功分离到1株塞内卡病毒,命名为HeNNY-1/2018株,并在PK-15细胞上对该毒株进行了空斑纯化和生长曲线的绘制。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特点,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其全基因组序列,并分别构建了基于VP1基因和全基因组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HeNNY-1/2018在感染后第24小时病毒效价最高为10~(7.6)TCID_(50)/m L。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株HeNNY-1/2018与我国广西分离毒株GXHZH-1和美国毒株KS15-01呈现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0%和98.7%。进一步分子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18年报道的广西地区的毒株处于较近的进化分支,而与我国早年间分离得到的其他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河南地区塞内卡病毒流行状况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下一步研究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中西部俄克拉荷马州两个猪群中分离出三株猪流感病毒分离物。此等猪群的许多猪有呼吸道疾病症状。一个猪群中一些病猪还有腹泻。在猪睾丸细胞系获得两个分离物,而于鸡胚卵中获得一个分离物。所有三个毒株都是猪睾丸细胞的细胞病原。  相似文献   

18.
从大庆某貉养殖场采集病貉的病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犬肾细胞(MDCK),分离到8株病毒.对分离毒株进行了中和试验、血凝试验、理化性质的鉴定试验,应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VP2部分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病料接种MDCK细胞72 h后产生了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分离毒株可以被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1:106~1:107;分离毒株对氯仿、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热,可以凝集猪红细胞,其凝集作用可被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抑制;用PCR检测病毒的细胞培养液,可扩增出长531 bp的片段,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吉林分离的犬细小病毒株(EU310373)的同源性为99.6%.表明,分离的这8株病毒均为貉源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9.
2013年黑龙江省某猪场发生仔猪死亡并且伴有神经症状,采集死亡猪脑组织,经PCR检测、病毒电镜观察,确诊为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遂将该毒株命名为HLJ8。进一步对病毒gE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与2012年的中国分离株在同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中,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4%~100%之间;与2011年之前分离的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1×103 PFU/mL)的HLJ8株可以引起小鼠死亡以及皮肤瘙痒等典型的PRV感染症状,但其毒力略低于经典强毒株PRV SC株。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免疫猪群出现暴发、流行,经证实其抗原性和毒力发生了变异。为了有效区分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根据国内外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基因序列比对结果,针对UL44和UL36区域的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两步法PCR。第一步PCR针对UL44区域,区分出经典毒株(疫苗株HB98除外)感染与变异毒株感染。第二步PCR针对UL36区域,区分出HB98株与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两步法PCR的敏感度分别达到2~20TCID50和50TCID50病毒量。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日本脑炎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核酸应用此方法进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与猪伪狂犬病病毒国家标准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达到91%,可用于实验室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