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价值观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信息时代,应持什么样的人才价值观?如何塑造具有现代气息的人才?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从马克思主义价值实现论角度入手,对人才价值观历史嬗变轨迹进行考察与反思,对于进一步把握现代人才价值观规律,理顺人才现代化建设发展思路,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现代人才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新一轮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梳理1978年至21世纪初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影响,可以分析价值观嬗变的历程,总结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特点,探讨价值观教育的导控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嬗变。一个多元分歧的社会正向我们走来:多元价值观的对立冲突,造成了社会的分层断裂;价值观的变异扭曲,导致了人们的行为失范;价值观的过度自由,淹没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价值观的不定多变,使得社会关系难以调整。这个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自觉地构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喻发胜所著《文化安全:基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嬗变与传播的视角》,2010年5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从社会核心价值观嬗变与利益博弈的视角考察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专著。作者认为,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祭拜礼仪是传承农村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担凝聚家族成员的功能,而且有助于维持农村社会秩序的有序与稳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在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祭拜礼仪也悄无声息地发生嬗变,象征着农民生活方式与农村社会结构的重要变迁。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价值观建设的几个问题郑国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拓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作为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的价值观的嬗变,对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行为模式必发生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与不同时代社会环境、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教育密切相关。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教育的互动经历了自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与价值迷失”到90年代“理性回归与价值关怀”,至千禧年后的“多元选择与价值坚守”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伟大复兴与价值引领”的嬗变过程。高校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和思想的成长既需要主流价值观强有力的指引,也需要高校全方位投入,开展行之有效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教育,使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汲取有效的能量,形成符合时代潮流、国家需要和与个人相匹配的积极的价值观,成长为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对于新生代浙商来说,社会经济的转型带给他们的是结茧而化蝶一般的嬗变,体现了传承的精华与超越的多彩。新生代浙商在代际传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反哺嬗变”正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着某种潜在作用。在多元激变的社会大背景下,伴随着深层意识中对传统价值的宽容和依恋,伴随着传统行为定势的影响和延续,新生代浙商经历着从传统没有选择余地的单一价值观向自我多元价值观的转变,显现出特殊的反哺嬗变现象,反哺嬗变犹如潜流隐而不现,清而不浊。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道德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应当根据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要求强化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必须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价值观,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的道德价值观,从社会转型期的实际出发加强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层组织,深深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致于中国传统社会被称为宗法社会。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族自身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变化,即在发生嬉变的同时,又同化新生事物。文章还剖析了家族嬗变与同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必须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整合的完整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结合公安院校的特点、公安工作的性质,应从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学法和课程编制等方面全面实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经济变革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物质利益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思想特别是就业价值观上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大学应提前做好教育与引导,将现代教育与传统人文精神教育相融合,塑造并引导大学生形成灵活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随着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变迁而发生与之相应的嬗变。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将肩负起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此,提升民族素质,打造知识型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应成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研究人学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将人学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企业振兴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摆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一、市场经济呼唤人学的拓宽与结合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哲学的现代形态。人学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有其必然性。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思想观念中最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嬗变的核心,是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和发展,追求物质实惠、实现个人价值的取向日益明显和强化。这种变化,冲击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一元化价值观念,反映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份的多元利益关系并存的客观现实。必须看到,人们价值观多元并存的特点是即时性的,这种状况正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如果加以积极引导,它就会朝更高的层次转化;如果放任自流,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得以发展,可能造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因此,面对人们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传统道德价值观因其缺陷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存在道德失重现象。只有正确处理利益与道德、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等辩证关系,树立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才能走出困境,富国利民。  相似文献   

16.
文化、社会、生态"三位一体"公共空间具有引领审美取向、彰显集体人格、促进情感交流的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路径。广州市"三位一体"公共空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健康环保与人性关怀、创意梦想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从文化艺术、社会生活、自然生态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塑造多样载体、弘扬标志精神、营造美丽环境,充分展示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实现了显性和隐性的价值观教育和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环保冲击下,法律价值与文化发生了变迁,法律要素得到了扩充。同时,环境法律扩张,环境法律的效用提升。现代环保还对法律体系有多方面的重构效应,在这种环保不断冲击下的嬗变中,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法仍然有待升格。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作为文化知识较为丰富的青年群体,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他们的价值观蕴纳着独特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价值观发展的缩影和折射.关乎到国家、民族、学校教育、家庭及社会多方面的发展。因而,如何认识和探究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值得我们每个公民思考。  相似文献   

19.
广义的政治学既包括传统政治学,也包括现代政治学,而狭义的政治学只指传统政治学.传统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学既在时间上有先后衔接的现象,但又不是简单的相互更替,它们在现当代是共同并存的.现代政治学或曰政治科学是指试图用科学主义的方法(特别是行为主义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使政治学研究与现实政治之价值取向相对分离,而更趋学术化、独立性的研究方法或学科.而传统政治学或曰政治学是指沿用旧的研究方法(前科学主义、前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使政治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政治功能(或批评检讨功能,或认同完善功能等)的研究方法或学科.鉴于此,当代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新的"政治学"概念,即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也涤荡着社会文化及人们的价值观.这种时代的变革催生了青年文化的产生,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冲突与碰撞又为青年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青年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存在于现代社会发展中,并发挥着特有的社会功能,体现着青年特殊的利益需求和共同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是既有依附也有反叛;既有融合也有偏离.研究和把握青年文化及价值观的演变所表现出的全球性和时代性特征,对解决新时期青年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消弱和化解青年与社会变革之间所产生的矛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