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介棠烈士三封遗书在本刊第七期发表后,激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纷纷投书编辑部,谈感想,发议论。他们的来信,言简意赅,朴实无华。但都是肺腑之言,感人至深。基于此,我们拟在这期起至12期的首页,择发或摘发这些来信。  相似文献   

2.
《湘潮》1990,(12)
读完烈士潘介棠的三封遗书,我想了很多,但令我最感动的是《致青年朋友》一信。“人生是有趣味的,我已尝够了,人生是无趣味的,我又何必再生。在这政治混乱黑白颠倒的湘省中,许多青年男女已作了含冤断头鬼了,我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烈士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了后辈的幸福,视死如归,虽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毫不顾惜,这种大无畏气节使我深受感动。由此我想起在这天下太平、政治稳定的今天某些青年的所作所为以及表现出对社会事业的态度和作风。今年夏,我们衡阳一带久旱无雨。在一些能引水灌田的地方,出现了各占一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争水打闹纠纷时有发生。而建坝修渠,则互相拖沓,少  相似文献   

3.
《湘潮》1984,(4)
诸叔父大人: 事已如此,不成问题!生存如剧戏;死亡不过作梦耳!请诸大人勿过于悲伤!既死亡后,身体切勿用棺椁安葬,可用火焚之为妙!迷信更不要信,免费金钱也[。]此请  相似文献   

4.
正这封遗书是李硕勋烈士于1931年9月14日写给妻子赵君陶的。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我)在前方,你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勋九月十四日"余在琼已直认不讳",这是烈士从容就义的铮铮铁言。"(我)在前方,你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初的一天,笔者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一位男士,操着浓浓的安庆地区的口音,询问我们是不是肥西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得到我肯定答复后,他介绍自己名叫张庆,是安庆一家民间书画艺术馆"懒悟艺术馆"的负责人、安庆市政协委员。我知道懒悟,他是近代一位著名画僧,抗日战争期间曾隐居于肥西紫蓬山西庐  相似文献   

6.
人生之考验,莫过于在道义和生死间的选择。自古以来,殉道以身者有之,弃道求生者有之,叛道偷生者也有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事业和自己的生命只能任取一个的时候,他们是如何选择的呢?请读读下面三封烈士遗书。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是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的诀别信;一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女儿的遗书。这是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正象肖华同志所评价:“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的先烈,表现了最忠贞的气节、最丰富的感情、最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9,(7):57-57
廖保平在5月25目的《燕赵都市报》上撰文指出:5月23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因腐败丑闻跳崖自杀,自杀之前留有遗书:“受惠于很多人,却让很多人因我而受难。往后将还有承受不完的痛苦。剩下的余生只会是别人的累赘。……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谁,都是命。火葬了吧。然后在家附近的地方立个碑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9.
我生在新社会,没能见到车耀先外祖父。但是外祖父留给我们的那封遗书,却一直镌刻在我们心里。这封遗书,实际上是外祖父在敌人的监狱里写下的自传前言。标题是:“先说几句”,全文如下:民国二十九年三月,余因政治嫌疑被拘重庆,消息不通,与世隔绝,禁中无聊,寝食外辄以曾文正公家书自遣,遂引起写作与教子观念。因念余出世劳碌,磨折极多,奋斗四十年始有今日,儿女辈不可不知也。故特将一生之经过写出,以为儿女辈将来不时之参考。使知余:出生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  相似文献   

10.
苗可秀,原名克秀,又名景墨,号而农.1906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县下马塘苗家堡子一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东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预科班,后升入本科.斯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苗可秀被迫辍学,流亡至北平,借读于北大.期间,耳闻目睹日寇之暴行,义愤填膺,立志做“重整山河的圣手”,救民于水火之中.  相似文献   

11.
有位烈士,生前的地位不高,名字也少为人知,然而,在那极端艰难的日子里,他坚持斗争,刻苦读书,潜心研究,探索中国农民革命,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他留下的大批日记和革命斗争活动的总结回忆,笔者读后深受教益。这个小人物,便是欧阳健烈士。欧刚健,原名欧阳明彬,湖南桂阳樟市人。1903年生,1926年夏毕业于衡阳三师,入党于该校。9月,任教于女三师。是年冬,回桂阳从事农民运动,曾任同德团区农协委员长和县女界联合会筹备处顾问。后参加南  相似文献   

12.
革命先躯李硕勋和抗日英雄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崇高的革命信仰、坚强的党性和铁的纪律,哺育培养锻炼出的千千万万个优秀共产党员中的两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实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抵御外敌侵略,李硕勋和赵一曼无限忠于党的革命事业,十分热爱祖国和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敌人皮鞭、刑具、刀枪,面不改色心不跳,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就义。临刑前,他们充分利用宝贵的短暂时间和传统的书信方式,将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爱国、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的内心世界和深厚感情,用满腔…  相似文献   

13.
铮铮硬骨──读刘伯坚遗书曹君贵刘伯坚同志离开我们60年了。他牺牲时年仅40岁。他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崇高的人格,坚贞的节操,他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无限的赤诚是可歌可泣的。1934年,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突围长征,为了掩护突围,刘伯坚把生的...  相似文献   

14.
程朴 《湘潮》1985,(11)
爱情,是人类所特有的最普遍的感情,但对爱情在人生中的地位、爱情的价值持什么观点,却是因人而异的。最近,笔者怀着敬慕的心情,又一字一句地攻读了革命先烈陈毅安给他的未婚妻李志强的几十封信。透过那充满爱恋的激情的字里行间,可以得出一个鲜明的结论:爱情诚可贵,革命价更高。这就是革命者陈毅安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在今年“四·一六”湖南娄底矿难中,身为煤矿安监员的聂清文临终前,用粉笔在安全帽上留下了一封遗书: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二百元,我欠邓曙华一百元……我在信用社给周吉生借一千元……看完这则报道,我内心非常激动:一名普通矿工,在漆黑的矿井下,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迸发出一束昭示世人的耀眼火花———诚信!聂清文和他的十六名工友,是在煤矿发生透水,被困井下六天六夜,抢险失败的情况下走向绝境的。我们想象不到,在那巨大的恐惧到来时,聂清文的复杂心路历程。然而,我们从他留下的遗书中,鉴定出聂清文是一个恪守诚信的人。让他最…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历史遗书为主题,共收录了35个革命烈士的故事。时间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收件人多是父母、妻子。这些遗书大多写于黑暗潮湿的牢房和走向刑场英勇就义的前夕,也有的写于同敌人作战的战场上或被捕的押解途中,遗书的传出及流转又有不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遗书     
文彦 《廉政瞭望》2004,(2):49-49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2,(8)
1949年夏,奉省工委命与邵阳支队(湘中第二支队)会师,时值邵敌“围剿”,军情紧急,我与尹曾谋一面,他时为二支队司令员。当即与政委龙仲,副政委叶苓磋商迅速分开行动,龙仲随衡阳部队帮助工作,并办理党组织各项正式移交手续,叶与尹率部西向突围。两支部队当时内外交困,不堪疲惫。不久闻如圭同志突围中受伤被捕,后壮烈牺牲。龙等亦险遭敌人毒手,我为此事原委也仅拾得一条性命。每忆及此,哭之者再。今读烈士遗诗,原知早年投身革命,备受艰辛,而才华横溢,死年才三十一岁。痛哉。口占七绝一首,以表纪念。  相似文献   

19.
张杰 《党史纵览》2006,(9):26-26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这充满浩然正气的话语,出自革命烈士刘伯坚在狱中写给凤笙大嫂(凤笙,指梁凤笙,系刘伯坚的爱人王叔振的嫂子)并转五六诸兄嫂的遗书.这封遗书现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土地革命战争馆.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5):34-35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亲爱的同志们!当我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国民党匪徒正在秘密疯狂地屠杀着我们的同志,被判重刑的或无期徒刑的同志.差不多全被迫害了!几分钟以后。我也会遭到同样的被迫害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