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原著中,"生产关系"的德文母词为Produktionsverh?ltnisse,英文词则有relations of production和conditions of production。以《共产党宣言》中国传播史为线索,考证汉译词衍变可见:"生产关系"是早期对译relations of production的通用译词,而conditions of production的中文翻译,则先后有"生产制度""生产状况""生产情形""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生产方法"和"生产关系"等译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最终把"生产关系"确立为Produktionsverh?ltnisse的定译词,深刻把握了原著概念的精深之处。  相似文献   

2.
自起源于汉语的"生产"被日本借用,赋予其经济含义,用来表示"财富的创造",以"生产"为第一词素的系列派生词逐步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概念经由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马克思那里,成为一个表示经济基础的经济哲学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传入中国,经历了从非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在译词形式上表现为由"生产力"和"生产诸力"同时对译英文productive forces,德文Produktivekraft,最后确定"生产力"为统一定译词。这一定译词超越了"生产诸力"等译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不仅是一个经济哲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productive forces/Produktivekraft概念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Diktatur/Dictatorship"一词在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外辞典中被译作"主国之职"或"独裁官之职"。马克思主义德语原著术语"Diktatur"在十月革命实践推动下进入日语,日本社会主义者按早先传入日本的《英华字典》模式造词,以和制汉字词"独裁"对译,并会通英语词"Dictatorship"。留日旅日中国人早期多采用"独裁"译法,同时还配词"专制"、"专政"、"专断"等对译英语、法语文献词。中共成立后,直接从德语母词和俄语母词"Диктатура"翻译。"独裁"、"专断"、"专制"和"专政"作为语素与"平民"、"劳农"、"劳工"、"劳动阶级"、"无产阶级"等词搭配,形成"平民独裁政治"、"劳动者专断"、"劳动独裁"、"劳农专政"、"劳工专政"、"劳工阶级专断政府"、"无产阶级专断"、"无产阶级专制"、"无产阶级独裁政治"、"无产阶级者独裁制"等"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多种译法。"Proletarian Dictatorship"在中国经历了从多种译法到统一译法的概念发展史,并完成了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中国化延伸,"专政"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概念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在汉译过程中曾出现过"人情""人类""人类本性""人性"诸译法,最终创造性地定译为"人的本质"。这一定译过程渗透着我国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渗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领悟和创造,"人的本质"术语成为重要的汉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逐步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过程及其在汉语中语言实现过程的文化史、概念史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及其社会文化功能的研究来说,是基础性的工作,在此意义上,"共产主义"这个术语是最为基础和关键性的,而《共产党宣言》是最早被翻译,并且版本最多、流传最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汉语语境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接受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不论是"共产主义"这个术语还是《共产党宣言》在汉语语境中的传入、翻译,日语的中介化都为汉语翻译和接受奠定了语义学和语用学基础。在新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重新考察"共产主义"术语源流,对当代思想范畴与话语体系分析和建构,以及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主要是批判性用法。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创建了"ishikikeitai意識形態"这个日语术语,被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者转译成汉语,其中发生了术语涵义的转化或"误译",与这一概念列宁和苏联理论界中性化用法的影响相契合,在汉语语境中形成"意识形态"这一术语的中国式话语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随着全会公报的发布,"中国之治""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治理效能"等重要概念迅速成为网络热词。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则被誉为"将深刻塑造中国未来的重要决定",是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作了他一生中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在这里他以伟大的理论思考和深刻实践,著就了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奠基之作《反对本本主义》(原著题为《调查工作》).他石破天惊地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新的科学概念,明确提出"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相似文献   

9.
邵飘萍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而且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有益贡献。他第二次到日本期间,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编著《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体认。《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不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而且具体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之特色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知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思想条件。由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编辑的《新青年》6卷5号,即"马克思主义专号",是"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生动案例。从编辑学的角度看,《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是一期非典型的专号,同人色彩浓厚,"留日""经济学""北大"是这批作者身上的重要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不仅上百次提到"人民",而且还特别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地位,《讲  相似文献   

12.
孔子之学辐辏于"觉",此"觉"或"觉悟"由效仿在践"仁"、履"仁"方面可引以为范的先哲时贤的所作所为("效"或"效仿")而得,亦由讲习被认为寄寓了"仁"道消息的《诗》《书》《礼》《乐》《易》等古代典籍("学文")而得。对"学""效""觉""学文"四者之间关系的研琢,乃是窥知孔子之"学"之微旨的要径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劈波斩浪、开拓进取,使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一直走到今天的"强起来",充分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正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一词出于古老的《易经》"三才之道",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易传》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是一项很有创意和富有影响的工作。指的是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19世纪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o勃朗特短暂人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享有文学史上"斯芬克斯之谜"的称谓。阐释和评价《呼啸山庄》是一项极为艰巨而困难的任务,要尽可能忠实地将其翻译成汉语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从饮食翻译分析两个不同译本对归化和异化的不同运用程度,从而阐述: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应和谐统一地运用到译文中,并忠实可信地保持原著文化及风格。关键词:译本;归化;异化;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原本名不见经传,自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此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井冈山才声名鹊起。毛泽东在井冈山战斗、生活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对井冈山情有独钟,先后为其赋词《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词均以"井冈山"为题,又都提到"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以"家文化·镇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实践进行研究,总结了其通过培育"家之风""家之教""家之德""家之责""家之誉",推进文化新风进家庭;通过"镇之魂""镇之诚""镇之美""镇之韵""镇之安",提升镇文明的"5+5"主题模块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先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进步比较快,水平比较高,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这个"先进",可以是"先进的人和集体"。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3卷的序言中说:"如果一个人想要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本文以此为指导,考察了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误读或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意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并根据作者自己学习和研究马列经典著作的经验,对于如何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写作的原样"去阅读马列经典著作、准确理解马列经典著作的原意、避免"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改进学习、教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此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  相似文献   

20.
正民和县以"一封信""一段话""一幅画""一场会"为载体,奏响换届宣传"四重奏",为选出公道正派的"领头雁"和共谋发展的村(社区)"两委"班子夯实舆论基础。"一封信",读懂组织期望。印发《致全县村(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的一封信》 7000份,并通过"民和之声""民和党建"微信公众号推送,县、乡、村三级党建微信群转发,让党员群众读懂组织期望。"一段话",话清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