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探索与突破。利益共同体、制度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构成了社会治理共同体演进的三重逻辑。利益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物质基础;制度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根本保障;价值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多元利益的协调共生、制度的规范运行和价值的共识凝聚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最终目标在于超越"虚假的共同体",走向"真实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人类社会治理方式发展规律,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临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共同体精神缺失等挑战。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等原则,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发展完善社会组织、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培育共同体精神。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特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从历史维度透视,中国社会治理体制的演进轨迹可以分为社会统治、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五个阶段。从现实维度分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面临社会治理理念创新还不适应、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还没形成、社会治理方式还不规范、共建共治共享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的困境。从未来维度展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从创新社会治理理念、重塑社会治理价值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社会赋权的力度,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共建共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共享"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打造,应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实现"共建共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达成"共享"。  相似文献   

5.
共建就是要对多元主体的权责建立制度性安排;共治强调的是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共享是指治理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当前,社区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成为趋势,针对社区治理存在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深圳市福田区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搭建党群平台等方式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路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共同体”将“社会治理”与“共同体”叠加使用,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概括和延伸。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为了营造安全、稳定、和谐、共享的社会环境,治理主体通过平等协商、权责界定和协同合作等方式,在基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情感联合体、利益联合体和命运联合体。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一种更加趋于融合型的社会建设思路,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四个方面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实践,有助于凝聚人心,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共同体”将“社会治理”与“共同体”叠加使用,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概括和延伸。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为了营造安全、稳定、和谐、共享的社会环境,治理主体通过平等协商、权责界定和协同合作等方式,在基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情感联合体、利益联合体和命运联合体。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一种更加趋于融合型的社会建设思路,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四个方面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实践,有助于凝聚人心,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21,(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现实挑战和文化传承的冲击与回应,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共同建设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美好社会,实现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共同治理,完善制度,保障治理成果的共享和“四化”治理目标的实现,良法善治,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是加强和创新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思想指南,是从上而下的管理格局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的需要,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0.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珠三角本地、外地人口倒挂的A镇为分析样本,对人口倒挂镇的基层治理进行深入研究。A镇通过党建引领、社建助力,打造"一委一站两平台三纽带",吸纳广大来穗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畅、人才匮乏、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应通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挖掘基层自主性治理能力等,形成责任分担、权利分配、利益分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不仅关乎民生,还关乎社会和谐发展,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欠发达地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面临一系列问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还不适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社会治理方式尚需规范;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有效解决当前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不仅是主动适应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是顺应欠发达地区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欠发达地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需要从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及价值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社会赋权的力度;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扎根于社区、致力于社区建设的社区社会组织,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职能发挥促进能力建设、深度调研回应社区问题、议题共利引导社区力量、社区营销集结社会资源等具体实践,有效地凝聚了社区力量,解决了社区问题,能够为社区基金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林靖  汪华  杨柳 《唯实》2021,(1):70-74
社会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与热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根据中央提出的"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可以看出将"共同体"这一概念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表明中央在顶层设计上更加注重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20年4月,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省委政协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充分发挥履职职能,需要推进社会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江西"有事先商量"和浙江"圆桌会·请你来协商"是两地关于人民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从对人民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人民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是通过向基层引入协商理念、建立协商机制、输入协商资源三种途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以此促进基层协商民主更加民主化、规范化和社会化。人民政协通过一定的渠道途径发挥职能作用,对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青团》2021,(3):54-55
团临海市委牢牢把握志愿者"既是服务接受者、也是服务提供者"的理念,建立发挥志愿主体作用的运行机制,聚焦社会化动员、专业化发展、品牌化运作,构建便捷的志愿服务参与途径,坚持三个"做好"促共建、三个"转变"促共治、三个"品牌"促共享,助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6.
刘菁 《前线》2022,(12):50-52
诚信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有很深的文化根基。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之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的主体力量是治理共同体,共治的重心在于基层治理,共享的对象是人民创造的实体和智力成果。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诚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治理成果的共享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探索社会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以路长制推进"微治理",整合多元主体力量确立共建制度、建立共治机制、促进共享实现,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这一实践探索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共治自治中的组织领导作用,用制度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机会和权利,发挥了自律、互律、他律协同治理的效能,促成了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享有治理成果的善治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和体系完善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多样多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  相似文献   

19.
周铁根 《唯实》2020,(2):12-13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出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徐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眼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徐州之治"的现实路径,打造以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四位一体"的社会善治徐州模式,在践行初心使命中汇聚起共建共享幸福徐州"大家庭"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21,(5)
政府介入、组织创新与居民集体行动是影响社区治理结构的内在变量。在这三重变量交互影响下,社区治理经历了动员式治理、嵌入式治理和内生式治理的结构性转换。动员式治理阶段,单位制影响式微,居委会普遍成立,政府采取科层式介入的方式与之建立起一种异化的委托代理关系;居民自治意识淡薄,被动参与明显。嵌入式治理阶段,随着"三社"联动在全国的推开,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政策引导下,跟随项目嵌入社区;居民参与具有选择性,仍然没有自主行动起来。内生式治理阶段,政府创新介入方式,注重挖掘社区内部基因,其鼓励居民自主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是一种在地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集体行动的困境,促进居民的组织化参与。在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未来社区治理应该走向一种治理主体互勾互连、治理方式深度融合、治理单元多种多样和治理秩序有条不紊的共同体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