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世珍 《前线》2014,(10):83-8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称《起源》)是恩格斯晚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写于1884年3月底到5月26日,1884年在苏黎世出版第一版。1891年在斯图加特出版第四版。《起源》在中国影响较广,先后出版过多种版本的中文版。本文根据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写作。  相似文献   

2.
<正>18世纪,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世纪。以法国学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深信理性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政治还是上帝,都要由它来解释和判断,相信理性是引导人们发现和确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社会发展的视角,从社会发展序列、路径选择和终极关怀的维度分析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并从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层次来研判生态文明对于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社会发展导向和整体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4.
试论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社会应该包括三个重要特征,即全民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应从三方面入手,即加强生态知识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生态制度供给,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试论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社会应该包括三个重要特征,即全民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应从三方面入手,即加强生态知识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生态制度供给,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文明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只有科学地认识和研究生态文明的生成路径,才能有效实现从传统工业文明向新的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治理整顿经济中,北京工业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两条:资金紧张;市场疲软,产品销售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工业企业怎样才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根据我们对北京化学工业的调查分析,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把科技进步摆到企业工作的主要日程上来,把企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工程,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冯之浚 《前线》2009,(7):14-16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批判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和谐”是其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生态文明与企业利益是互利共生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思想成果,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形态.以往在理论研究中存在一种倾向,离开生态文明来研究人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生态环境既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前提.只有在生态文明中考察和思考人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真正实现人和社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人民的愿望,是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拓展深化,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相关研究显示,新疆目前面临着沙漠和绿洲扩大、水域草地及自然森林缩小、环境质量恶化等主要问题。为加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要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以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为突破,构建特色农产品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四位一体"模式,以促进新疆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4,(2)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想境界,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崭新阶段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生态文明理想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人类对资本统治社会的批判和超越,而这种批判和超越必须深入到资本的技术统治、政治统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统治的总体性层面。生态文明的建构,既需要资本催生科学技术的开发、创新与运用,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效能,也需要人类用制度、法律、均衡治理结构对资本的无限扩张加以规范与制衡,还需要人类对哲学、宗教和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念进行自反性批判和革命性转换,特别需要等待人类最终突破阶级、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性制度安排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自觉。生态文明的前景实质是后资本社会的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7.
廖少华 《当代贵州》2011,(16):40-41
推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发展,使黔东南找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保护绿水青山、既加速发展又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的发展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样国  黄平槐 《求实》2007,1(12):7-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统一,是生态规律(真)、生态伦理(善)和生态美(美)的统一。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领下,人们的思维品质、求"真"的能力和求"善"的自觉性进入新境界,从而使人在追求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成为社会生态人。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在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过程中进一步具体化或民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这一"结合"过程中推进了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历史领域获得了新的系统知识。其中主要有对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新思路、领导力量的新认识、历史阶段的科学判断、社会本质的新发现。这些"成果"之所以视为"收获",在于它们在理论层面"自洽",在实践层面被"证实"。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以下几位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他们的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