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态环境的现状。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人民。要求以加强污染治理、提高效益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以植树造林、提高绿化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以美观宜居、功能完善为要求建设生态城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要大力推进改革、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法制保护环境,坚持全民共享,全民动手的理念,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海涛 《当代贵州》2007,(22):28-2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一些地方对GDP的片面追求,中国也出现了环境危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呈现出日益紧张的趋势,这种状况使人们形成一个共识:现代化的目标不仅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上,还应体现在生态文明上。生态文明建设自然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工业文明过程极大地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是一个由目标方向、关键问题、总体思路、抓住重点、制度保障、思想观念、国际合作等七个方面构成的理论体系。目标方向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关键;总体思路是以系统的思维统筹谋划环境治理;重点是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为目标的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前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有一系列正确的观念;最根本的是制度建设,其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危机与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工业文明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盲目地改造与征服自然,带给人类丰富多彩又便捷的生活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空前的生态危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就、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于晓雷 《前线》2013,(8):48-49
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来说是一种追求生态良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突破,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在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期,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基本条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它是我们需要加以承续、挖掘的深厚土壤.中国生态危机与各种社会转型矛盾相纠结,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没有能够照搬的直接经验,只能从当下中国的问题中寻求突破口.立足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选择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意义十分重大。芩文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其他方针政策,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希望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制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创新,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是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遭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重重危机背景之下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不断凸显的时代背景之下,对这一命题进行深入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内涵以及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概括阐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读,总结分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一种全新的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一生态文明观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系统研究生态文明问题的《生态文明的兴起与观念变革》一书,纵横古今、跨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自然观、伦理观、价值观和科技观等多个视角详细论述了生态文明的理论源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重大的理论创新。确立生态文明理念,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视野,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内容,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体现了中乱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相应的战略方针,实施具体的战略措施,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处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哲学范式;"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哲学范式;"主体选择性"哲学范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哲学范式等。这些哲学范式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在改革艰难期和社会转型期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范式和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福建长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经验范本,试图通过对长汀实践经验的研究和逻辑的推衍,在宏观层面上来回应一个康德式的设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生态文明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因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实践逻辑和价值意蕴,对于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董一冰教授撰写的《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集学术性、史料性和创新性于一体,是我国起步较晚的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命题,它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统一的理论体系。科学地理解理论的创新,全面地把握创新的理论,对于我们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一种科学理论呢?很多人恐怕都能说出个A、B、C,但要说得很清楚、很深刻、很全面,那就不一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