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刑满释放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加之家庭排斥和社会歧视等,而在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过程中,又面临如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法律依据不足、普法宣传不到位、社区参与度不够等困境。为此,必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衔接规范;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加强普法宣传,扩大社区防控的参与度,唤醒刑满释放人员隐藏在内心的善良正义,使其真正回归社会,进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正思南县在全省率先推行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服务管理"六强六新"工作机制,有效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感谢县司法局的帮教,让我能改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的陈某某感激地说。陈某某刑满释放后,县司法局、邵家桥镇党委、渔溪沟村党支部对其进行合力帮教,发挥陈某某的特长,聘他为渔溪沟村建军建材公司总经理,一年来为公司创收170多万元。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如何实施服务管理和安置帮教?思南  相似文献   

3.
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积极引导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走向社会,对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乌鲁木齐市的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沈阳 《共产党人》2012,(Z1):70-71
宁夏监狱每年都有2000余名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回归社会。这部分人员大都文化程度低,综合竞争力弱,生存难,就业难,容易重新走上犯罪道路,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危险源"。如何促使服刑人员实现本质回归,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是新时期监狱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2012年2月份开始,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决定  相似文献   

5.
国家工商局最近明确规定,八种符合条件者可申办私营企业。  允许办私营企业的人员有:农村村民,城镇待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企业、事业单位辞、退职人员,国家法律、法规各政府允许多离、退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的停薪留职人员,国家法律允许的其他人员,如自费出国人员等。八种人可办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犯罪率的逐年上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研究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寻求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措施,是学校、家长、法律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Z2):95-97
<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依靠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国家规定期间(刑满释放5年内,解除劳动教养3年内)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做好对他们的安置帮教工作,减少、杜绝重新犯罪,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期我对全市刑释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全球未成年人犯罪与日剧增、居高不下的发展情形 ,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为了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法可依 ,走上依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轨道 ,1999年 6月 2 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并于 1999年 11月 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中国诞生了。它不仅具有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 ,而…  相似文献   

9.
居茜 《世纪桥》2011,(1):57-58
家庭是未成年犯罪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的必然归宿,安抚受伤心灵,巩固矫治成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是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监护人在教育上的缺陷,以及由于未成年犯犯罪而产生的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管教机构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成果,给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心理和思想上打上更深的不良印记,也极有可能促使孩子重蹈覆辙,再次走上犯罪道路。本文基于我国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现状,通过主客观因素的考察,分析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家庭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犯重新犯罪方面的特殊功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九年六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我国第二部关于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历来为国家高度重视,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我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除了数量上日益增长和犯罪性质日益严重之外,还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从未成年人的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日益暴力化的特点;从作案人员的情况看,存在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在校学生不断增加;从…  相似文献   

11.
犯罪附随后果在预防前科人员再犯罪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其性质定位不明、类型化程度低、消极特征明显等内在不足,使得其在效用发挥上左支右绌。尤其在要求恪守责任主义的刑事制裁背景下,犯罪附随后果在适用时极易脱逸比例原则、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以及个人责任原则的规制。为规范适用犯罪附随后果,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细化适用条件,构建多元化前科人员救济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5,(9):5
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意见提出,将积极推动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推动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同时提出,检察机关要围绕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等重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制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应共同肩负起保护的责任,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应对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犯罪问题作为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激化的集中表现,严重影响着生态移民地区良好社会秩序的有效构建。生态移民地区由于经济、社会、法制等原因侵犯财产类、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类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比较高发、频发。地方政府必须从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健全利益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司法资源配置,提高生态移民法律、文化、道德素养,发挥宗教人士调解作用等方面入手,努力化解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1997,(1)
刑满释放或劳改释放人员能否入党?晋城市读者刘建生问:刑满释放或劳改释放人员能否入党?省委组织部马评答:此类问题的对待一般应当慎重。应当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严格掌握。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性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正常成长及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运用道德教育和法律防范相结合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预防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许琳 《世纪桥》2014,(11):95-96
目前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反思。大学生犯罪事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重点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探索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对大学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暴力化和团伙化现象明显,未成年人"约架"型犯罪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现。基于当前严峻的犯罪态势与理论研究的相对不足,以120个未成年人约架案例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未成年人约架具有团伙化、持械率高、后果严重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控制理论和犯罪情境理论探讨其成因,进而从社会预防、情境预防两方面构建体系,减少和消除未成年人"约架"型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具体条件及犯罪机会。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多,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同时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功用,对于未成年犯罪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在进行法律监督和刑事诉讼过程中,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其职务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探索积极有效的预防策略,坚持标本兼治,在发挥检察机关的预防职能、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及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下工夫,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