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现实中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时期,“新富人阶层”出现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新意识形态伴随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文化有泛滥趋势,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有力批判,“绝不允许既得利益集团形成”。高举理想主义旗帜的知识分子,肩负着民族复兴与文化建设重任,应该坚定批判立场,坚持创新的精神,建设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无愧于新时代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占据了中国人生活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文化思潮下,所谓"消费"就不仅是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在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而且消费还参与了社会观念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从本质上看,消费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话语,它正在取得对思想、道德、知识等方面的意识形态宰制或文化支配权,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大众认可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很大程度上铸造了中国十几年来的文化面貌和文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小岗精神形成于大包干实践中,深刻体现出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民族精神在时代的践行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人民群众的"四个伟大"铸就和推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小岗精神作为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凝聚的思想成果是对民族精神的重要发展和推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重温小岗精神对践行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和时代的先锋。习近平英雄观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民族英雄观与人民英雄观,其生成传承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与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积淀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英雄实践。习近平英雄观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增强政治认同;有助于发挥英雄榜样作用,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有助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和增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精神动能。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人的消费方式正悄然遭受着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冲击。西方借助其强势的世界话语权,向中国兜售裹挟西方价值观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意识形态渗透来消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瓦解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因而,在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感召力,以物质成果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来抵御西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以及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的改变和传统文化价值的彰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语境和丰富的素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敏锐把握这些变化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探索和政策指导。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马克思主义与现阶段国情、当代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等结合上,在使马克思主义化为干部与群众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作出了创新和发展,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阶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守的根本立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理论基础,是对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人民观的历史继承与发展,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执政根基和实践需要,符合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实际要求,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熊光清 《学习论坛》2009,25(12):54-57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中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正>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重要论述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咀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已深深积淀在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因为它是几千年来被历代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整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他从科学界定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胸怀广大人民群众,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形成了习近平的群众观。习近平的群众观主要包括群众利益观、群众动力观、群众立场观和群众评判观等四个方面。习近平的群众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向阳 《唯实》2020,(2):45-4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由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国家建设的精神核心,是民族复兴的思想保障,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时代文化价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和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与本质,是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邹积铭 《求贤》2024,(2):46-4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新时代女排精神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是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凝聚力量,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榜样力量,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自信力量,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传播力量。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对于传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力量,具有深刻的价值意涵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不是一个抽象概念或文化价值观念的问题,而是一个富有意识形态以及时代性、实践性内涵的价值导向问题。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必然要在理论、历史与实践的三重逻辑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和基本理论进行理性认识和自觉建构。新时代的文化自信需要落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及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治国理政的优越感,来实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依靠各民族群众协同推进,而这离不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新时代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新要求,要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任务,依据新的实践有所侧重。概括起来:历史观教育要加快培养正确的历史认识方法、民族观教育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观教育要切实强化国家自信教育的效果、文化观教育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以此为新时代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向度。理论向度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坚持人民中心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与重要的实践指向;现实向度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速构建"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战略与现实之需;价值向度上,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