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近日透露,在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去世人数已高达12.6%,我国正面临着非遗传承人后继无人的问题。他认为,为防止"人走技失"的情况,应尽快组织力量用口述历史、原生态记录、制作全程影像的方式,进一步加大非遗传承人保护力度,促进职业传承。2015年暑假,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孙正国教授组织的调研团队,对山东、湖北地区的非遗传承人生存状况进行了社会调查,也发现了"非遗后继无人"的尴尬现实。这边儿,一些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却难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那边儿,不少非遗项目缺乏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6月,婺源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该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华龙徽雕、朱子艺苑、"非遗"展示馆,观看了徽剧老艺人恢复剧目排练、2012级徽剧班教学成果汇报,以及召开座谈会听取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负责人等进行了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非遗法》贯彻实施情况,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一、主要成效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非遗法》,在宣传学习、建章立制、"非遗"普查申报、传承队伍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保护传承基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至18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同步启动. 本届国际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主体活动包含"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非遗项目竞技展,并举办了国际论坛、非遗项目进社区等400多场活动.来自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国际友人参与本届国际非遗节交流和展览展示活动,国内各省市区代表、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和表演人员达2600余人.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以保护为主,中央财政也设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但更多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靠发展才能传承,希望国家设立一项非遗的发展专项资金。"3月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团小组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省级非遗"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的冲击和商品化的影响,使非遗技艺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如何让非遗技艺在现代化的大潮中继续发挥作用呢?许多非遗传承人在思考、在行动,而跨界传承就是一项大胆的尝试。金银错:青铜器到玉器的跨界传承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青铜器进入辉煌时代,礼乐器、车马器、兵器和杂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4,(15):8-8
为切实保存、保护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所掌握的精湛技艺,尽最大努力避免“人亡歌息”等情况的发生,日前,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启动了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针对西藏部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年事已高的实际情况,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决定对拉萨觉木隆藏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次旦多吉、日喀则仁布江嘎尔藏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次仁、藏族唐卡勉唐画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丹巴绕旦等几位传承人的绝技进行抢救性记录。  相似文献   

12.
非遗寻踪     
<正>精湛的蜀锦技艺、醇香的泸州老窖、奇妙的川剧变脸、柔美的分水油纸伞……8月2日至7日,全国50余家网络新闻媒体走近四川,他们惊叹于川酒、川剧、蜀绣等独特的文化魅力,对千年古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称赞有加。那么我省在立足"传承珍贵文脉、守护精神家园"的基础上,怎样构建非遗体系?在非遗传承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创新?如何开发利用非遗呢?  相似文献   

13.
张米  马乔 《新湘评论》2020,(3):26-27
前不久,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推荐的湖南雨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雨花非遗馆创办人郭存勇获评“2019非遗年度人物提名”,成为湖南唯一获奖者。这是对其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褒奖。自2015年郭存勇创办雨花非遗馆至今,359个非遗项目、200余名传承人在此聚集。近两年来,雨花非遗馆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搭建非遗人才孵化创新平台,以“非遗+旅游”等模式帮助传承人走向市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打造名副其实的非遗高地、文化胜地、人才福地、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4.
安通 《当代贵州》2020,(18):30-30
17岁学习竹编技艺,22岁创立公司,24岁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6岁获"中国竹编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27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3年来,杨昌芹用自己不懈的奋斗书写了别样精彩的"竹"梦青春。2007年,杨昌芹作为印江民族职业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师从赤水竹编非遗传承人陈文兰。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婺源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该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华龙徽雕、朱子艺苑、"非遗"展示馆,观看了徽剧老艺人恢复剧目排练、2012级徽剧班教学成果汇报,以及召开座谈会听取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负责人等进行了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非遗法》贯彻实施情况,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6.
正从江县通过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利用并举,赋予"非遗"产业化发展和品牌化魅力。"以前藏在‘深巷’里,后来躺在‘名录’中,现在通过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利用传承。"从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石朝玉告诉记者,从江县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推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71岁"歌师"传承民族文化"歌养心,饭养身,如果有一天  相似文献   

17.
正"一根小小的绣针,绣出的不仅是精美图案,更是我们增收致富的美好生活。"在雷山县一家刺绣工厂里,非遗传承人杨阿妮一边与绣娘交流,一边传授刺绣技艺。杨阿妮出生在雷山县郎德镇乌肖村的一户苗绣世家,从小热爱苗绣的她跟着母亲学习苗绣技艺,最终学有所成,并在家乡成立苗绣公司,解决了当地200多名绣娘稳定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8.
第五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于9月11日—20日在成都举行。65个国家(地区)应邀参加论坛、博览会以及演出活动,400多个非遗项目亮相博览会,使本届非遗节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非遗主题展览。在“传承文脉·创造未来”的主题下,本届非遗节以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为重点,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问题,探索“互联网+非遗”、“文化+双创”的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1日,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盛大开幕。本届非遗节时值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十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围绕"传承文脉、创造未来"这一主题,以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为重点,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一时代课题,探索"互联网+非遗""文化+双创"的融合发展路径。本届非遗博览会展览面积近5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国和世  相似文献   

20.
张恒  钱仕豪 《当代贵州》2024,(20):44-45
<正>4关注点非遗技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进位于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的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56岁的欧东花一身苗族服饰,戴着眼镜靠着木椅,沿布料上手绘的图案一针一线描绣。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欧东花擅长苗绣的各种技法。上世纪80年代,外国人来到苗族聚居地区收购苗族服装,欧东花成为懂行的中间商,干起了收购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