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免予起诉是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移送起诉、免予起诉的案件,及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被告人的行为虽已构成犯罪,但依照刑法的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而决定终止刑事诉讼的一项制度。当前,法学界及社会上对现行的免诉制度争议颇大,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取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检察机关所拥有的免予起诉权力争议较大,大致有两种观点:赞成者认为免予起诉有利于教育.挽救被告人和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有利于缩短诉讼时间,减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负荷。反对者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破坏了监督制约,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对检察机关的免诉权不能不加区别地一概肯定或否定,应全面,公正地来看待免予起诉制度。 (一) 免予起诉是一九五六年检察机关在处理反革命分子投案自首的工作中创造的,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运用于对在押日本战争罪犯的处理。一九七九年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被正式列入我国刑事诉讼法,我国刑诉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免予起诉”。由此可见,免予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而移交人民检查院起诉或免予起诉的案件以及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过审查,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所作出的由人民检察院宣告被告人有罪但不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免予起诉制度利大于弊周其华近期来,在我国学术界对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免予起诉制度弊多利少,主张废除。笔者认为,免予起诉制度利大于弊,不但不应废除,而且应在立法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免予起诉制度,是指...  相似文献   

4.
免予起诉制度理应保留董春江免予起诉制度在我国创立问世以来,经过近四十年同各种刑事犯罪作斗争的长期实践,发挥了其它诉讼制度所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充分证明是一项成功的制度。但是,近几年来不知为什么却刮起了一股“废除”风。“废除论者”除了以维护“诉讼民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免予起诉这个问题,争论颇大,观点不一.这也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关心的热门话题。免予起诉制度是好还是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究竟是去还是留?如何进行改革与完善,下面笔者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法学界的同行参考。一免予起诉制度是我国的首创,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建立和实行免予起诉制度。当然类似的做法也是有的。那么,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观众说纷坛,意见很多,争论较大,褒贬不一,但各有干秋。无论几种看法和意见,归纳起来,我认为不外乎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颇…  相似文献   

6.
免予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已构机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具有免除刑罚情节的罪犯所作出的决定。免予起诉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的创造,它起源于解放后处理日本战犯的需要。195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中规定:“对于次要的或者悔罪表现较好的日本战争犯罪分子可以从宽处理,免予起诉。”这是法律对免予起诉的首次规定。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以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工作试行规定(修改稿)》和《刑、民事案  相似文献   

7.
免予起诉是我国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但近年来,法学界一些同志提出免予起诉制度弊多利少,主张取消这种制度。笔者拟就我国免予起诉制度的改革谈点自己的看法。一我国检察机关的免予起诉制度,是在长期同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作斗争中逐步建立起来的。1956年4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中规定:“对于次要或者悔罪表现较好的日本战争分子,可以从宽处理,免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法学界对免予起诉的存废、改革和完善争论颇为激烈,尤其是贪污贿赂罪案免诉率过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据统计,1989年《两高通告》发布后,免诉率曾一度高达60%以上,其中免诉不当占10%左右,至今免诉率仍在30%以上,造成了轻纵罪犯和冤枉无辜等不良后果。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免予起诉立法上的缺陷,执法不严,其中关键是缺乏外部制约机制,使免予起诉权力的行使严重失衡。所以,要使免予起诉权力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多方位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9.
免予起诉的异议程序,其内容是免予起诉决定须经过一定时间才能生效,在其生效前,特定机关、个人提出异议的,检察机关应对案件提起公诉.增设异议程序的必要性在于:首先,这是贯彻司法机关相互制约原则的需要.刑事诉讼法第102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认为免予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述规定似乎体现了司法机关相互制约的原则.但是,由于免予起诉决定是作出后即告生效的,这一固有的局限性使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的制约变得软弱无力.而且,免予起诉的决定是否正确仍然由作出该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复议、审查,因此,在复议、审查的主体不变的前提下,所谓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必然会流于形式.同时,由于侦查机关的复议、复核申请不能改变免予起诉决定已经生效的事实,如果免予起诉的决定最终被确认为错误的,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放纵罪犯,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就检察机关内部侦查部门与刑事检察部门之间的制约而言,对于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由于免予起诉的决定需由检察委员会作出,当侦查部门认为免予起诉决定不当,提出异议的,仍由检察委员会最后审查免予起诉决定正确与否.但是,由于免予起诉决定是一种生效决定,改变这种决定相对较难,而且,由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免予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按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被告人所作出的一种决定。从免予起诉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免予起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这种犯罪按照刑法的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这里的“不需要判处刑罚”是指刑法第32条所规定的被  相似文献   

11.
论暂缓起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暂缓起诉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暂缓起诉在我国运行的现状,对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立法上的构建提出了较为完善的设想,以期对司法机关在具体适用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我国各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人民检察院的免予起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了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不相适应的弊端,同时也暴露出了这一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弊多利少。本文拟就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些分析及探讨,以求引起法学界、特别是立法部门的重视,从我国的法制建设角度考虑,通过立法程序将这一陈旧的免予起诉制度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13.
1999年5月27目的《法制日报》发表了焦洪昌写的《法治与财产权》一文(以下简称焦文)。编者说,这是“借法学学者专家之脑、之笔,以形象语言、通俗笔法,阐发法的理论与精神,为普及全民法律意识造势”。但笔者认为,焦文的发表并不能起到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相反地却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故笔者也拟对法治与财产权的有关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与焦洪昌同志商榷。一、法与财产权都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原始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法,也无所谓财产权。恩格斯说:“国家不是从来…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过程的几种心理障碍,如何赢得交际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的设定与实现程度构成对该项法律制度进行评价的准据。因此,刑事起诉制度的价值既可以指刑事起诉制度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又可以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种刑事起诉制度是否正当、合理的标准。文章从公正、效率两方面分析刑事起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免予刑事处罚制度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典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相当原则和适用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但是免予刑事处罚制度与这三大原则相悖。本文提出了废除免予刑事处罚制度的主张 ,并对废除该制度后的立法完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企业性质认定新论──兼与王朝勇同志商榷张继英企业性质认定问题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暂时存在的问题,在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得到解决。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性质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新的主张,对《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95...  相似文献   

18.
存疑不起诉是“疑罪从无”与“无罪推定”原则的体现 ;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逻辑上 ,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批捕而又最终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案件中的被不起诉人 ,都应当进行赔偿。  相似文献   

19.
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作不起诉处理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章强调必须认真掌握法定条件,要严格把握不起诉和撤销案件的关系和界限以及二者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身心的特殊性,要求对未成年人适用刑事诉讼程序时应给予特殊的保护和照顾.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经常出现,而新《刑事诉讼法》并未对此规定特别的起诉程序.因此,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立法化的背景下,有必要从法律规定的漏洞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分案起诉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评析司法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分案起诉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