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红兵 《瞭望》2020,(18):44-45
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中国生物在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上实现了领跑,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其背后秘密是什么?疫苗的临床研究时间通常需要一年以上,但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战时思维、战时状态的指导思想下,新冠灭活疫苗的临床研究也将大大提速。同时对不同种类动物开展有效性试验。我们每天工作都在16小时以上,相当于把一天当成两天、三天来用。  相似文献   

2.
马维坤  张文静 《瞭望》2021,(19):34-35
你接种的新冠灭活疫苗,其使用的动物血清很可能来自西北民族大学团队. “全国新冠灭活疫苗生产用的牛血清,70%由我校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教授马忠仁团队提供.”西北民族大学校长郭郁烈告诉《嘹望》新闻周刊. 郭郁烈介绍,马忠仁带领团队不仅攻克了疫苗产业共性核心技术,助力我国预防医学体系建设和疫苗产业高质量发展,还促使动物血清成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应急管理》2020,(3):34-34
防治疫病,是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在2020年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科技研发攻关"。3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前往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和诊疗救治工作,了解疫苗、抗体、药品、快检产品等研究和应用逬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扈永顺 《瞭望》2020,(7):20-21
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仍在紧急攻关中。2月13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公司已成功制备出用于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在目前尚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是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郑璐 《瞭望》2020,(18):14-15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1月27日,年逾七旬的张伯礼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赶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救治。2月12日,他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2月19日,由于过度劳累,张伯礼胆囊炎急性发作,在武汉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术后三天,张伯礼再度投入工作,摘胆不下火线。  相似文献   

6.
《民主》2020,(3):7-9
2020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5位民进会员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4个民进会员所属团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7.
贾秀东 《瞭望》2020,(13):12-12
近来,美国少数政客借新冠肺炎疫情污名化中国,不仅激起中国和全球华人的反对,也遭到国际社会以及大多数美国舆论的批评3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对媒体表示,不会再拿“中国病毒”做文章,但25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七国集团(G7)成员国外长会上再提“武汉病毒”。G7外长会未能形成联合声明,原因就是部分国家拒绝美国在联合声明中用“武汉病毒”来称呼新冠病毒。  相似文献   

8.
时事聚焦     
《瞭望》2008,(12)
中国(2008年3月15日-3月21日)我国科学家在禽流感病毒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我国科学家在对青海湖区域候鸟的禽流感状况进行连续三年的追踪后,在禽流感病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这一新发现有助于禽流感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民主》2020,(4)
正2020庚子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新春佳节蒙上密密阴云。病毒肆虐,疫情如火,在这场举全国之力与病毒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特殊战场上,总有英雄逆行而上,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投入到这场人民战疫的洪流之中。各位抗疫团队战友们,你们舍弃了与家人共同抵御疫情的相伴相守,克服了对病毒感染未知风险的恐惧之心,背负着家人的些许不解和深切担忧,毅然投入到这场抗疫阻击战中。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20,(3):26-27
王广发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曾随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前往武汉。1月10日,他曾就新冠病毒发展情况接受中国媒体访问,当时他认为按病人病情及扩散情况,整体疫情"可防可控"。随着疫情扩大,王广发所说的"可防可控"在网络上受到了质疑。特别是1月21日,有媒体披露王广发本人"中招",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对他的舆论质疑声浪迅速被推到最高点。  相似文献   

11.
自2019年年底暴发并延续至今的新冠疫情,并非偶发性的自然事件,而是内源于当代社会并造成重大全球性灾难的社会事件。时空压缩既是当代社会时空结构特征的凝练表达,也是新冠疫情发生的基本场域,准确把握新冠疫情的本质离不开时空压缩这一重要背景。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发生始终处于当代时空结构中,它在暴发、传播以及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特征,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属性与时空压缩社会特征遭遇和碰撞的产物;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社会特征不仅突显出时空压缩背景下当代社会的高风险性和脆弱性,而且打破了人们对资本逻辑支配下时空压缩破坏性后果盲目乐观的迷思。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的关键是准确界定当代时空压缩背景下新冠疫情的社会特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周声音     
应对新冠肺炎病毒需要一个全球化的战略。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4月12自在西班牙国家报网站发表文章表示。国抗击疫情成功秘诀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中最难以实现的,即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俄新社4月14日发表记者索菲娅·梅利尼丘克题为《免费治疗——中国抗疫成功的主要秘诀》的报道称。  相似文献   

13.
研发型团队创造力的开发是国家创新战略实施的基点。在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共享是研发人员创造力培育的平台。公平偏好是人的天性,研发人员存在着高度的公平敏感性。研发型团队组织学习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着交融性。文章基于长三角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组织公平下的组织学习对隐性知识共享促进效应的检验揭示了团队创造力的成长机理,为我国研发型团队的智力开发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赵大海  杨洁 《公共管理学报》2023,(1):10-19+169-170
面对新冠肺炎奥密克戎BA.2亚型的全球暴发,大部分国家于2022年2月底开始取消或放松疫情管控,而上海在同一个时间选择了“动态清零”策略。本文采用传染病的SEIRS模型和基于智能体建模的方法,基于上海市2022年3~5月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真实数据,对于不同防控策略下新冠肺炎奥密克戎BA.2亚型在上海市的传播进行了仿真。研究发现:若解除各类疫情管控措施,上海当时的第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持续的时间是近60天,死亡人数超过2.3万人,而在第40~50天期间,应纳入ICU的现存重症患者超过5万人,远超上海ICU床位总数的上限;若不坚持“动态清零”,即便采取措施将人口流动限制到常态化的1/3,重症患者的收治需求依然会使得上海ICU床位处于严重挤兑状态。文章论证出“动态清零”策略对于当时上海的新冠疫情防控而言是完全必要的,否则会出现数万人因新冠而死亡,远超过政府和公众对新冠造成死亡的承受范围。同时本文对于新冠不同重症率的多情境仿真尝试为当前或将来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下的防控与响应提供参考,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防控和政策动态化调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新冠全球大流行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短期内,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散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物流成本上升、供应链衔接不畅和线下交易受限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产品价格下跌、国外医疗防护设备紧缺和中国承担国际救援主体责任的机遇。与此同时,新冠全球大流行还将带来全球供应链重构、冷战思维抬头和不确定性大幅提高等三个方面的长期影响。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扩散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制订一揽子应对方案,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改进营商环境、完善产业布局、重构国际供应链等措施,积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和中国对外贸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有效应对突发重大疫情这一重要课题。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已经进入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公立医院在这次疫情防控救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是纵观整个世界,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长期准备,强化公立医院应急医疗能力、提高公立医院应急医疗救治水平,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现结合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前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做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20,(6)
正3月18日,韩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办公室收到一封挂号信。信封显示,它来自韩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医院——檀国大学医院,也是本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医院。医院院长金宰日教授苍劲有力的手写韩国书法,牵出来一段中韩友好、共同抗击新冠病毒的故事。信里表达了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王维月会长及同仁对檀国大学医院的关心支持。  相似文献   

18.
兼并重组是企业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首选方式,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近3年来,在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也呈加速之势,上海国资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重组企业也越来越多.而重组企业中的文化整合,也成为众多企业党政工领导和职工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重组企业中的文化整合,不仅是企业改制重组,...  相似文献   

19.
徐欧露 《瞭望》2020,(8):22-26
自人类袓先诞生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和病毒起码已经打了25万年的交道。在和病毒对抗中,人类曾打过胜仗。当世界第一个疫苗诞生,人类向病毒发起了反击。1977年,索马里记录了世界上最后一例天花。这个和人类缠斗了3500年的烈性病毒,被击败了。病毒的进化速度是人类的4000万倍。它们结构简单,基因组复制时缺少严格的校对机制,常出现差错,发生变异。某些病毒还可能发生重组,产生全新的病毒。这意味着,人类将不断面临新兴病毒,研究显示,新兴病毒约四分之三来自动物,而后传染给人类。病毒在与人类的斗争中不断变异。城镇化和越来越频繁的人口流动,则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新的温床。而每一场与病毒的战役,都促使人类不断更新手中的“武器”。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逢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必然伴随有网络舆情,有效治理网络舆情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重要内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网络舆情热度、烈度、扩散度、敏感度和破坏度也远超以往。在事件本身及利益相关者、政府、媒体、网民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病毒式传播、舆论场对冲激烈、次生谣言层出不穷等特点。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启示我们,必须要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纳入国家治理层面考虑,采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差异化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