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2016年4月1日,北京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在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北京厅,首都各界人士欢聚一堂,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100周年华诞。我也应邀参加了该活动。政治局委员刘奇葆率文化部和全国文联等领导不但出席还发表了长篇讲话,高度赞扬了袁老的戏德还特别评价袁派(花脸架子花)艺术表演特性角色,在演唱继承和发展架子花的唱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之在京剧舞台上不但站  相似文献   

2.
作为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标志是当时"成立宣言"的签署.但事实上,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可追溯至1996年,当时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了"上海五国",之后更名为"上海论坛".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后,"上海论坛"更名为现在的上海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回顾了"上海五国"机制形成的历史过程,着重探讨了该机制的7大特征,并对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上海五国"机制现阶段的合作重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筑艺术,尤其是其中的雕塑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的节奏和旋律,所以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卷"、"无声的诗篇"。——采访手记  相似文献   

5.
"上海五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在各自的首都举行了第一轮5次首脑会晤以后,准备今年在上海召开第二轮第一次即第六次首脑会晤,研究深化五国合作问题,成为当前倍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上海五国"机制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产物。冷战后,中、俄、哈、吉、塔五国从国家安全、地区稳定和国际秩序等需要出发,在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  相似文献   

6.
潘光 《国际观察》2001,(2):7-11
本文着重探讨了"上海五国"机制取得的丰硕成果,"上海五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及这一机制的未来发展前景,认为这一机制是对邓小平关于解决国际争端的思路和理论的一个发展.随着这一机制的完善,"上海五国"将在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之初,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中美关系历史与现状"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文是这次学术会议的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8.
认真地听了听张帆在三四十年代唱的一些爵士味很浓的歌曲,才突然明白,现在流行乐坛上的许多"创造"原来是早就有了的。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被称做"大上海"─-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是"冒险家的乐园",可也是中国电影和近代通俗歌舞的"乐园"。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电影在我国的电影史上有着极重要的一笔,据说我国的第一部电影就诞生在那里。而那时上海的歌舞也可以称之为近代通俗歌舞先驱,唱法上,什么西洋民族传统戏剧山歌民调哼唱说唱,繁荣得一塌糊涂。刚从封建的桎梏下走出来的国人们看着听着这半中半西的新鲜玩意儿,喜欢得如痴如醉。那时的…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14日,"伊斯兰文化视角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下称"上海国际所")西亚非洲研究室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研究所、上海伊斯兰教协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代表20多人参加了会议.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杨晓渡会见了与会代表,并在会上发表讲话.上海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白润生参加了研讨会.现将会议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冲破了斯大林时期文化政策的束缚,使知识分子得到思想解放和创作自由,苏联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然而,文化"解冻"并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文化体制、文化政策和工作方法,也给苏联文化艺术发展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艺术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芒.在尼罗河环境下孕育出的古埃及艺术,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古埃及艺术所体现出来的对称性、平衡性、神圣性、实用性、完美性、写实性、象征性等风格,都与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在尼罗河环境下形成的宗教思想、灵魂不灭观念,以及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和法老的权威深深地影响着古埃及艺术.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也滋养了古埃及艺术.从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视角审视古埃及艺术,是深化"尼罗河与埃及文明"这一课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和彼得堡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中俄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的10个方面40个指标进行了异同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在两城市居民认同率都较高的身份中,上海人比彼得堡人更重视家庭身份和自我综合评价,而彼得堡人比上海人更看重自我人口学身份;在认同率较低的身份中,宗教身份和民族身份对彼得堡人比上海人相对更重要,而职业身份对上海人比彼得堡人更重要。两城市居民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结构的异同点,一方面显示了社会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来自于福利结构的渗透,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自我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张大千是一个在艺术道路上永不满足的人。在祖国正处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他一方面为抗日事业奔走宣传,一方面舍弃舒适的生活环境,甘愿千里迢迢到荒凉的敦煌,忍受着常人所不能也不原忍受的困苦,不倦地探索艺术的奥秘。经过将近3年的边塞生活,张大千打开了艺术宝库的大门。张大千从虎口脱险后,先到了天津。他立即在天津租界永定饭店举办了个人画展。张大千的用意很明显:他没有上贼船,也没有死。这个画展很轰动。画展结束后,张大千坐海船经上海到达香港,见到了已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2007,(7)
《黄金时代》2007年第4期大上海,小女人"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其实没有恨,旧上海脱下了传奇的披挂,在一个叫王琦瑶的虚构形象中尴尬出行。作家使出了全部的劲儿,一针一线秘密缝制上海女人的命运,但命运本身因为  相似文献   

15.
中东铁路建成后,大批俄国人来华工作,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难民涌入中国的哈尔滨、新疆、上海等地.这些俄国侨民把俄罗斯文化引入哈尔滨.俄罗斯文化包含了生活、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并在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玮东 《新青年》2006,(1):38-39
M:你好! 写信就像播种,接到回信就是收获.我愿意这样想. 我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信的,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表姐去上海工作,来信问我们想要什么礼物,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上海的产品就是世界名牌.什么样的礼物我忘记了,只记得我把"啰嗦"写成了"哆嗦",让大人们取笑了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17.
罗西 《新青年》2006,(4):44-45
1、中国男人怕老婆后的阿Q式自嘲 在国内,特别是民间,怕老婆没有什么好名声,所以作家龙应台说上海男人怕老婆,才会一度引起上海男人的那么大反驳.什么"河东狮吼"、"妻管炎"、"床头柜"(床头跪)等,都不是什么好词好句.  相似文献   

18.
大世界     
《新青年》2014,(5):3
现代艺术展品"失踪"原是被当垃圾扔掉意大利城市巴瑞的一个现代艺术展开幕时竟有数件展品"失踪",结果发现这些艺术品是被清洁工当垃圾扔掉了。报道称,"失踪"的展品之一是由硬纸板、报纸和撒在地上的饼干组成的一件装置艺术品。展览场的清洁女工以为展出的这一作品是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9~1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在上海联合举办了"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中国与俄罗斯的应对与抉择"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中美关系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近期在上海举行,与会中美专家就<上海公报>的历史意义以及公报发表以来的中美关系的走势作了分析与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