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纸币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是我多年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不少学生经常提出:“纸币有价值”。他们认为生产纸币耗费了人类劳动,纸币又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或称交换)一切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纸币也是商品,有价值。我认为纸币是没有价值的。首先,必须弄清“价值”、“货币”、“纸币”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不是商品就没价值。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般等价…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特别提到由约翰?劳最早提出的“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斯密指出:“使用价值最大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那些在交换中具有最大价值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使用价值。”他举例道:“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能用它交换到的货物却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3.
当讲到《经济常识》“商品的价值”这一节内容时,常常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他们认为,劳动产品既然耗费了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就包含着没有质的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一种劳动产品,不论是否出售,是否用来交换,产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因而价值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还由此推导出,从市场上购买来的物品,也仍然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对立。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管它耗费了多少人类劳动 ,这些劳动若是无效的 ,不能形成价值 ,当然也就不是商品。而只有使用价值却没有价值的物品 ,同样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是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矛盾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第一册(上)第38页编写了这样一道讨论题:“为什么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容易提出的问题,又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常常看到,木少农民自己种得蔬菜之后,将一部分拿到市场去出卖,另一部分留下来自己食用或馈赠亲友。学生通过对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第一课的学习,对于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是商品,一般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对于为什么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而不用于…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商品虽然经过了市场,但是没有交换成功,即卖不出去,那么,它们还是商品吗?它们本身是否具有价值?生产它们的劳动是否属于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商品及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的含义。我们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而交换不成功(包括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被资本家毁掉)的商品,由于它们最初也是商品生产者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生产时都消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日前的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选择题:中央电视台加密卫星电视频道于1995年11月30日开始试播,电影、体育、文艺3个频道实行有偿收视。加密卫星电视节目属于:.A劳动产品,但没有直接交换IB、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实行有偿收视C、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D、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此题选项应该是D,但在讲解过程中,有部分同学认为加密卫星电视节目不是商品。理由有二:1.当我们购买某种商品时,只要按等价交换的原则付出了价值,就应该得到该商品的全部使用价值。以此类推,加密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我在班上宣布:“谁能辩倒我,期末政治总评成绩可以加分。”第一节试验课,课堂气氛迥然不同。我在讲授知识时,学生们都听得非常认真。我刚讲完书本上的内容,李睿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挑起“战火”:“请问老师,您刚才讲到,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没有经过劳动的物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那么人们在旷野中捡到天然钻石或金块有没有价值?如果没有价值,那么它们为什么能像商品一样参与交换?”这个问题我知道怎样回答,但为了调动大家以后参与辩论的积极性,我佯装不知,思考一会儿之后对李睿说:…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中,一直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这种观点,其实是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我们认为非直接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来看,马克思不仅讲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讲过:第一、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会创造价值。例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卜书中谈到服务劳动的时候就说过:“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  相似文献   

10.
商品生产是个历史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分工使各个生产者只从事某种使用价值的生产,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必须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如果不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者之间也就没有交换的必要。因此,社会分工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马克思《资本论》第①卷第389页)但是,仅仅存在社会分工,还不能出现商品生产。马克思认为:“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  相似文献   

11.
交换在价值决定中起什么作用?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有的同志虽然承认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参与价值决定,但又认为交换在价值决定中不起作用。特别是“单独决定论”者,更是矢口否认交换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 我认为,没有交换就没有价值,否定了它,也就是否定了价值本身。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绝大部分智力劳动成果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一切主要特征。智力产品同样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但是,与一般物质产品比较,智力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第一,智力产品大都是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这样,凝结在智力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就成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创造智力产品中必需付出的劳动。这就是说,智力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体上相当于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的个别价值也就是它的社会价值。第二,智力产品的价值包括必要物化劳动和必要活劳动两部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商品?《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中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就是说通过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定义中“用来交换”一语应指通过交换过程。然而有人却说这个定义除了含有通过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之意外,亦含有只要为了交换而生产,即使产品卖不出去也仍然是商品的意思,把“用来交换”一语仅仅看作生产者的动机、目的、愿望,不一定非要通过交换过程不可。商品的定义果真含有这种意思吗?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我国多年流行的劳动价值论仅仅承认劳动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因而是单一要素的价值论,那么,现在,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和资产等客体因素与社会需求这个主体因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建构“系统价值论”。一既要肯定劳动的作用,又要承认资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互相表现为交换价值,“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①所谓价值,就是各种商品之间的相对比价。这是完全正确的。它是我们分析商品价值的基础。然而,马克思断言:“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具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两岸统一前途,一些人喜用“水到渠成”以表示其所盼望的发展过程与结果,如果将此看为中国对台问题的解决是很有耐心的,也要以时间来消除双方隔阂障碍而一步步地走上统一之道,那是正确的。但是两岸的互动形势恰恰如水一般,如果坐待其成而不做主观能动的引导或强力规范,这股水流就流不向统一的渠道,甚至反会被一群别有用心的人误导到其它方向。很明显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台湾的“阳独”、“阴独”分子及其幕后支持者就在这样做,梦想着“台独”的成功也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和平统一中国”,和平只是统一的方式,不应该是目的;没有武力保障的能力、准备和决心,和平就是空言。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过去两年的两岸  相似文献   

16.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经济学史上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与价值或交换价值的双重属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文章在对该领域的研究简单回顾基础上提出了观念价值,作为没有发挥效用同时也没有被用于交换的物的价值属性的描述。文章阐述了观念价值与物的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系列相关范畴。文章结论是物务无论是否为人类劳动所创造,都存在其观念价值,人们对于用于交换的人类劳动结晶的商品的价值的认知的趋同过程即观念价值的趋同过程就是该商品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经典的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1875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前提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这一著作中一方面重申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一贯看法,即“在一个集体、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这样一个新的重要的观点,即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消费资料的分配中,“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一些劳动争议案中,确认双方事实劳动关系是适用相关法律的一个基本依据,因而,在这一类案件中,确认事实劳动关系就成了双方争议的焦点,但读者有没有想到,既有事实劳动关系,也就会有它相反的一面:“事实解除劳动关系”。这一类劳动争议案,我们平时介绍的虽然较少,但在实例中,却是不断地增多起来。  相似文献   

19.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好该课程,重点应放在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学习和把握上,为此对有关重点问题作如下解析。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其统一的方面表现在:作为商品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无论花费多大的劳动,也只能是无效劳动,不能形成价值,当然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反过来只有使用价值,但是没有耗费人…  相似文献   

20.
其实,“短期关系”是多数,而寻找“婚姻可能”的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有婚姻了吧,有婚姻的人,如果不到山穷水尽万不得已不会弄到家庭破裂。想在婚姻之外寻求一份刺激,一种不同以往的体验,就像没坐过过山车的小孩想坐一下过山车一样。坐过了,有的小孩会觉得这过山车也不过如此,很快就失去了兴致;有的小孩可能觉得这过山车蛮好玩的,可以再坐一次,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孩子对过山车始终保持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