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凸显,党和政府为寻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倡导农业生产的多样化经营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再到允许农民"就近进城",最后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实现劳动力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等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历史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伴随着现代性在中国历史演进的民族化过程。中国现代性建构既要重视人类现代性孕育与成长的一般性规律,也要关注中国现代性生成的民族特殊性。在中国道路的进程中,不能因为现代性危机而摒弃现代性建构,也不能走西方现代性生成之路,而应发挥后发优势、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从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现代性反思的成果中吸取智慧,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之七重内涵: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走"质量改进农业"之路;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继承发展和完善农业文明,走农村文化繁荣之路;六是创新农村治理体制,走农村善治之路;七是要做好反贫困斗争,走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可见乡村振兴战略包涵着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吹响振兴乡村的号角,要以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支撑,采取有力措施振兴乡村文化,助力龙江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突出表现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使中国农村逐步走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必然带来农村城市化,这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就中国现实的国情看,尽管大中城市对工业企业眼下有着较好的外部聚集效应,整体经济效益比较高,但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大中城市难以容纳不断增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反,乡镇企业、小城镇对吸收富余劳动力则有着独特的功能。由此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绝对不能照搬一般发达国家的做法,即发展大中城市,而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即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和建设小城镇,吸收、消化转移出来的农民,逐步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减少农村人口比重,加强农村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有计划地将一批县城或一定地域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4,(16)
<正>在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上,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总体设计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解决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推动具有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走上崭新的发展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伟大进程。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他关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决策,缅怀他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本质上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它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近20年来,山东农村劳动力90%以上在省内实现转移,其中70%在县域内实现转移,真正走出了一条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城镇化之路。总结山东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县域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规律,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并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接着指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限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银星 《新长征》2006,(8):52-53,64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古今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甚至已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规律,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既是“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国民经济存在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突出矛盾的深刻根源。党的十六大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我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特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方向转移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要求,指出:“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即使20年保持年转移七八百万人的速度,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仍不可能有根本缓解。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我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城镇化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真正困难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这一难题的解决,将意味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我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城镇化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真正困难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这一难题的解决,将意味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理论的深刻认识,也是适应社会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此,就应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建设生态农业文明,培育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共同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丁超 《世纪桥》2014,(7):47-48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中国梦的追梦之旅是在探索保家卫国的顽强奋斗之路中实现的;中国梦的织梦之旅是在实践富国强民的艰苦奋斗之路中实现的;中国梦的圆梦之旅将在坚持国强邦兴的不懈奋斗之路中实现。坚持走好这条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1,(Z1):107-108
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也是全会《决定》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强基固本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中国的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键。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上杭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上杭县农村劳动力的特征模式、经验做法,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意义以及制约因素,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6,(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史洗礼。认真研究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目的和归宿在于实现廉洁政治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廉洁政治的目标的实现必须走好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两者有效结合的根本在于党组织严格反腐,党员严格自律,人民群众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