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license," which governs the extent to which a corporation is constrained to meet societal expectations and avoid activities that societies (or influential elements within them) deem unacceptable, whether or not those expectations are embodied in law. It examines the social license empirically, as it relates to one social problem–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as it relates to one particular industry: pulp and paper manufacturing. It shows try the social license is important,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it may encourage companies to go "beyond compliance" with regulation, how its terms are monitored and enforced, and how it interacts with what we term the regulatory and economic licenses. Overall,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cannot be explained purely in terms of instrumental threats and moral obligations to comply with the law, and that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beyond compliance" corporate behavior can be better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social pressures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4.
5.
6.
论环境权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严重的环境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破坏生态平衡等行为的反思,政府和民众呼吁法律体系要适应新时代需求,提供必要的强制性手段来保护已饱受摧残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权主张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理论,环境权是公民应当获得在良好环境中生活的一切相关权利。行政法作为国家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部门,具有平衡行政权和公民权的功能,在环境权实现上承担着重要的法律使命。  相似文献   

7.
8.
9.
从欧盟竞争法看中国的反垄断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加入WTO后 ,面临着和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法律真空 ,即缺乏对竞争机制的全面有效保护。无论是从生存还是发展的角度出发 ,中国都急需制订一部竞争法。欧盟竞争法虽然来源于美国反垄断法的思想 ,但是它吸收了其内部成员国的国内法的合理内核 ,同时兼顾两大法系的协调问题 ,顺应竞争法的新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 ,欧盟竞争法对于中国的反垄断立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方法学》2022,(1):117-131
司法实践表明,平台企业间的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威胁着消费者的隐私安全,现有相关法律制度由于主体性缺位而没有提供有效的救济机制。相较于传统单一的私法或公法保护机制,竞争法的优势在于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能够掌握到消费者隐私权侵害事实,有助于降低消费者个人的维权成本以及监管机构的执法成本。但竞争法介入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理论争议和制度短板限制了其优势的发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将与竞争法保护形成有效衔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从竞争法角度而言,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立法补足介入隐私权保护的制度短板,健全竞争执法中的隐私权保护机制,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提升隐私权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的前身是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基础是1989年颁行的《环境保护法》。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虽然不是此次修法的直接文本,但其作为中国第一部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在奠定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基础的同时,也为后来留下了一些隐患,成为此次修法的争论的起因。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是此次修改的直接文本,这部法律的存废之争一直持续了20多年;在2011年年初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修法程序后,经历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修改草案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修正案"到"修订案",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几个"第一"。最终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建立最严格制度的要求,确立了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的地位,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机制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特殊标志的登记、使用和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大型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举办者使用的一些由文字或图形组成的名称、会徽或吉祥物,如现在我们常见的我国申奥标志、大运会的吉祥物等.这里所提到的标志,在我国法律上被称之为"特殊标志",与其他知识产权一样,我国对符合法律要求的特殊标志同样给予明确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兼评“公平竞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包括保护主体和保护客体.其保护主体为竞争者、消费者、其他市场参与者和公众;其保护客体为法益,即通过禁止性条款或一般条款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接或间接保护多种主体的法益,并不创设完全独占权.退而言之,即便创设"公平竞争权利",该权利也只是一种"不完全独占权"或"框架权",不能积极行使,只能消极防卫."公平竞争权"的设立使受保护主体单一化,会窒息公平竞争并导致知识产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15.
如果行为人所销售的产品模仿了其他企业的产品,而该产品已不再受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按照<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被模仿的产品仍然可以获得该法的保护.德国的一则案例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颇具启示.  相似文献   

16.
崔冬  胡敏 《行政与法》2010,(3):25-28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于环境政策,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并存是客观实际的需要。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是我国保护环境的两种有效手段,二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二者并不矛盾,应当协调配合,共同发挥环境保护的合力作用。本文分析了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在现阶段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应当并存,进而提出正确处理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协调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矿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凤珍  蒋北辰 《河北法学》2007,25(2):116-120
环境保护是矿区生态协调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现行的矿区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矿区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为此,应通过建立严格的矿区环境准入机制,严格的矿业权许可制度,建立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矿区环境立法及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强化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强行政引导和调控机制,重视闭矿后环境保护等相关制度来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马景顺  郑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3):97-100
近年来,商誉和商誉权法律保护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司法实践中商誉损害赔偿纠纷也越来越多,对商誉提 供全面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将损害商誉不正当竞争行为准 确、科学地加以类型化,同时适度扩大对商誉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20.
The European Union is one of the ‘big ideas’ of the twentieth and twenty-first centuries and has been built on the idea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which it supersedes. Seen in this light the emergent law of the European Union is becoming omnipresent in so many ways and yet it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as much semiotic study as it deserves. This paper takes a multilingual stance and explores emerging EC and EU law from a perspective of a lawyer-linguist practitioner in the field. The purpose is to describe a range of practitioner ‘realities’ and to explore how semiotics provides a tool for analysis and insight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EU law,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legislative, or law-making asp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