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扶贫要扶志     
据《人民日报》报道,从今年5月起,苏北建湖县的县、乡干部下村工作,需就餐的,由村委会出具派餐单,安排到农户家就餐。就餐人按照每人早餐5元、中晚餐均10元的标准向农户支付餐费,派餐单经村干部和农户签署后由就餐人回单位报支。这个做法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扬。干部下乡工作到群众家里吃派饭,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不知何时起,这种“吃派饭”的好传统渐渐地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公款招待的吃喝风,并且愈演愈烈。建湖县的做法,有效地遏制了公款招待的吃喝风。以往上面来了干部,哪怕只是一两个人,村里不是在食堂操办…  相似文献   

2.
通辽市奈曼旗平安镇大树营子村党支部、村委会从本村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吃派饭,群众满意了。今春以来,大树营子村党支部、村委会针对群众对村里设食堂反映强烈的实际,决定撤掉食堂,并规定上级干部下乡一律到群众家中吃派饭,村干部一律不得作陪。这项举措减轻了农民负担,深受群众欢迎。仅今年一季度,该项开支就节约近 1500 元。通过吃派饭,下乡干部多了一些与群众拉家常的机会,也能够更多地了解到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真正听到了群众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政府实行机关干部下乡挂职锻炼,驻村干部工作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一是当"攀客"。蹲在村干部或富裕人家里享富,不进急需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二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南阳市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吃喝风”、“走读风”、“浮夸风”问题,作为边查边改的重要内容来抓,收到明显效果。硬起手腕刹“吃喝”。针对基层“吃喝风”屡禁不止的现象,市委书记马万令在市、县、乡村干部会议上下达“禁酒令”,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13个县市、区普遍制定了“同城不招待,下乡工作餐,取消村级招待费”的硬措施,明确规定单位之间不允许用公款互相宴请,县市、区部门下乡工作一律到乡镇机关食堂就餐,不准喝酒;乡镇干部因公下村一律到乡镇农经站领取餐票,到群众家吃派饭…  相似文献   

5.
﹃联政分工责任制﹄刍议谢鉴泉一)在坚持和完善“三下乡”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把农村行政村村委会的职能加以分解,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农民请下乡干部负责,履行政府职能;属于村委会自治组织范围内的工作,由农民选举村干部负责,履行村委会自治组织职能。实行“...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在“影响、联系、体贴、保护、培养、激励”十二个字上下功夫。影响。树立廉政务实好形象来影响村干部。近年来,我们在树立自身形象上着力抓了两点:第一,清廉一。市级干部下乡检查工作,不事先通知、不进馆子就餐、不喝高档酒。全市23个乡镇办起了“廉政灶”,来客一律在机关食堂就餐。第二,务实。我们把求真务实视为工作的重要准则。市里建立了市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包财源建设项目责任制,乡(镇)干部包村负责制,并实行农民考核蹲点…  相似文献   

7.
信息广角     
延长县在乡(镇)村两级干部中推行两项制度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乡镇干部下乡走读现象,有效堵塞村级招待费的漏洞,延长县纪委、监察局在乡(镇)村两级干部中推行下乡吃饭签字制和勤政登记簿两项制度。规定在距乡镇政府5公里以内的村组悬挂免餐制牌。警示下乡人员:该村不设招待费,敬请回乡(镇)就餐。距乡镇5公里以外的村组,下乡干部吃饭一律实行签字制。此举有效控制了下乡干部的走读现象,同时还堵塞了村级招待费多打冒领的漏洞。规定乡(镇)村(组)干部人手一本勤政记事簿,要将自己每天为民所办的实事,解决的问题详细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8.
韩梦 《当代贵州》2013,(9):54-55
赫章县在"帮联驻"工作中,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认真梳理,把驻村干部的工作归类总结,并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探索出"八访八问"工作法,使驻村干部真正"访"出了干群真情,"问"出了民生大事。全省"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在春光中拉开帷幕,在赫章,513名驻村干部分布在27个乡镇465个村居的版图上。干部到基层了,工作开展怎么样?群众反映好不好?赫章县委干部驻村工作调研组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深入调研,走访了驻村干部和群众。"我们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认真梳  相似文献   

9.
时下,在一些地方发生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干部下乡的天数增多了,可是群众见到干部的次数却减少了。出现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干部下乡只不过是到乡镇的办公室、招待所里听听汇报,看看介绍材料,并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难怪有些群众颇有几分幽默地说:“这样的干部...  相似文献   

10.
山阴县通过"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新途径,不仅构建了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还打开了村干部政治上进步的通道,更激发出村级班子的内在活力。一是本着关心、关爱基层第一线干部的愿意,根据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结果表彰优秀村干部和优秀党支部,并且每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县乡事业单位人员,同时还积极推荐工作业绩突出、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做各级党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赵某在本村开了一家小饭馆,该村村委会因公务接待经常到赵某的饭馆就餐,但餐后基本没有使用现金即时结付。经结算,截至2017年7月15日,该村村委会尚欠赵某餐饮款6530元,由原任职村委会的主要成员签字确认。现该村村委会换届后,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支撑点,是要调动和激发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带动千万群众共同参与到这项伟大工程中来。村组干部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基层队伍,其能力和素质不仅关系到党的农村政策方针的有效执行和落实,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笔者围绕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村组干部的现状、存在问题,分别走访了黄集镇、岔河镇、老子山镇、西顺河镇、东双沟镇、朱坝镇、共和镇等7个乡镇49个村委会,走访谈话303名村干部、512名村小组干部,以期通过调研分析对洪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人才队伍工作提供思路,即通过提升村组干部能力素质进而达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最近下乡,不少群众反映,一些农家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兄弟之间发生矛盾,轻者互相出言不逊,重者打架斗殴。通常双方都会到村委会或是合作社(组)请求调解。可是一些村干部总  相似文献   

14.
资讯快递     
《廉政瞭望》2010,(10):66-67
面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公选12名乡镇领导干部 今年,该市将直接面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大学生村干部定向公选12名乡镇领导干部。同时,还放宽了优秀基层干部的年龄限制,儿近3年受到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主任,45周岁以下均可以报考;  相似文献   

15.
汗洒川河盖     
为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市开展了“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活动,从各个区县部门和乡镇机关抽调了近2万名党员干部驻村蹲点。这些干部在帮助农村党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服务农民群众的同时,也从中受到了教育,增强了先进性,为了展示这些下乡干部的风采,本期特别组约了以下这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驻村包组干部是否到岗?是否在贫困户家中吃住?开展工作怎么样?"在石阡县甘溪乡坪望村,督战队工作队员正通过明察暗访形式,进村入户详细了解驻村干部到岗履职情况。同时在督察期间向老百姓讲解扶贫政策,增强群众政策知晓率,积极参与监督政策落实。为确保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出列,切实让扶贫政策快落实、不走样、起作用,石阡县纪委监察委抽调57人分赴全县19个乡镇(街道)成立专门督战队,明确脱贫攻坚明查暗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盐池县从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全县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全面推行了村级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热情,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村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8.
正坚持培训先行,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不同阶段、不同层级干部、不同情况及时开展精准培训,不断提升干部精准扶贫能力,为扶贫脱贫助力。驻村干部培训,注重解决扶贫认识、方式方法"不到位"问题。2015年9月、10月,西宁市先后组织市级下乡驻村干部148人、省市县下乡驻村干部777名进行了培训。第一轮培训主要围绕精准扶贫的概念、重点措施等基础工作展开,增强干部对精准扶贫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07,(16):12-13
近年来,盐池县从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全县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全面推行了村级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热情,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村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原市在全市推行了村干部、农民党员双重承诺制。结合实际,科学定"诺"。村干部换届之前或每年年初,乡镇(街)党委组织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