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院量刑规范文本是由法院机关制定的"内部规则";是对刑事裁量权力配置结构进行调整,而不是对其权力总量进行限缩。量刑活动中法院和法官的刑事裁量权有其重要价值,其核心在于法官的司法能动性。但法院的量刑规范化存在对法官司法能动性过度限制的问题。立足现行刑法立法,对目前的法院量刑规范文本加以改进,适当缩小量刑空间,适度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解决量刑失衡问题的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2.
刑事裁判文书说理主要包括定性论证、量刑论证、总结性意见和对控辩双方不同意见的采纳说明以及引用法律条文等内容。评价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优劣可从正确性、针对性、平衡性等方面进行。法官后语、附案件裁判所依据的法律条文、结案报告书论文化、规范说理制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辅助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切入点;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可以提高裁判质量,维护司法权威;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可以提高法官的素养和自律力。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司法改革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步履艰难,但并没有停歇;改革路径的选择争议不断,各种思想和观点碰撞都属于正常现象,毕竟这场改革涉及面十分广泛,但归根结底,朝着法治的方向前进是大势所趋。本刊从众多来稿中挑选出十几篇文章,编成此专题,分两期刊发,本期5篇文章的内容分别包括:以国家赔偿案例为样本,探讨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生成路径;针对有学者关于司法民粹主义的观点,以商榷的语气进行了学术反驳;从法律、社会和政治效果的角度,探讨传媒审判与司法裁决之间的关系;辨析能动司法语境下刑事审判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以实证案例分析为基础,对刑事庭前会议运行的现状和问题作了学理分析。相信这些文章一定会对读者有所裨益,也是对中国法治之路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司法亲和力建设是基层政法机关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和司法为民宗旨,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力,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新期待的重要途径。乐山市市中区亲民司法实践有力证明:当前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党委、政法委对亲民司法工作的领导,提高亲民司法工作思想认识,实现基层政法资源前置,开展政法力量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提升司法公信力需要立法与司法的良性互动,这要求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提高立法的科学性,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奠定基础;二是努力降低立法滞后性给提升司法公信力带来的不良影响;三是努力应对法律变动给提升司法公信力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中央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量刑建议工作在经历试点及全面推行两个阶段后,在实践中均发现各种问题。文章从控、辩、审三方面,探索司法实践中量刑建议工作的不足,并从检察工作视角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法治建设、司法公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监督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通过透析当前媒体聚焦的热点案件,媒体监督对司法公信力提升积极、消极影响并存。媒体监督与司法公信力冲突本质上有正义法律观和朴素道德观的冲突等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二者关系,应从立法、司法、执法、公民参与等多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信力包含司法权运作和受众心理两个层面,其内容涵盖信仰、信心、信任三个方面。司法公信力的衡量标准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在构建司法公信力的过程中,司法权的运作主要是借助法官这一群体来实现的。法官品质的提升必须不断增强专业知识技能、致力于服务社会和自我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达到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求,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模式,尽管该模式在被告人认罪案件中具有可行性,但在不认罪案件中却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独立的量刑程序模式则可有效避免现有模式的弊端。独立的量刑程序更符合定罪与量刑之间的差异性要求,也更有利于实现程序价值和落实庭审实质化。此外,在案件繁简分流、认罪认罚从宽等新的司法改革背景下,不认罪案件中适用独立的量刑程序已经逐步具备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信力包含司法权运作和受众心理两个层面,其内容涵盖“信仰、信心、信任”三个方面.司法公信力的衡量标准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在构建司法公信力的过程中,司法权的运作主要是借助法官这一群体来实现的.法官品质的提升必须不断增强专业知识技能、致力于服务社会和自我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达到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求,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定罪与量刑是整个刑事诉讼的两个中心环节,两者紧密相连。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准确定罪是准确量刑的前奏,但是定罪的最终效果应落实在量刑上。量刑结论是对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裁量的结果,被告人人身自由的限制与量刑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司法为民,实现司法公正是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而公正量刑是民众对司法的关注点和司法公正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审委会作为中国本土化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司法制度完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尽管随着经济社会和法治观念的变化,审委会自身的程序运作方面出现了一些缺陷,但审委会的存在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到法官独立,从另一个视角上来分析,其正是中国本土法官独立之程的护航者.对于审委会改革来讲,应当将其置于中国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2001年Auld勋爵《对英格兰和威尔士刑事法院的评论》、2002年刑事司法白皮书《所有人的正义》以及英国法律委员会近年的相关报告的指引下,十年来英国相继颁行《2003年刑事审判法》、《2012年刑事诉讼规则》及其他相关刑事法规。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英国刑事证据制度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首先,重新平衡被告人和被害人证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向被害人和证人倾斜,允许在庭审中将针对被告人被控罪名的相关不良品格呈交陪审团;其次,更加依赖庭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及法官对陪审团的指示;再次,允许陪审团更多地接触证据,运用常理决定证据的价值;最后,注重保护证人尤其是被害人证人的作证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司法改革的现实思考与理论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 二十世纪末,中国司法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决策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被正式提出,由此,司法改革成为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又一个热点P对于我国司法制度变革的社会背景,有学者将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视同于八十年代末期展开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产生的背景:“尽管在时间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早于当前全面铺开的司法改革,司法改革发轫于审判方式改革。但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整体司法改革产生的背景和内发性动力是基本一致的。”(2)虽然我国司法领域中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与司法…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落实谁办案谁负责。主办侦查员制度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全会的决定中提出来,并与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并列作为刑事执法流程中的责任主体,这对侦查工作的法治化和侦查制度的建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97年刑法将罪刑法定原则立法化,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是刑事法治在刑法领域的直接体现和根本标志。然而,立法化的罪刑法定其价值有赖于在司法运作中得以实现。因此,关注司法环节,实现罪刑法定的司法化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谈论的是审判程序问题,以及美国视角的庭审控辩技巧。在现代诉讼理论和实践中,审判程序是全部诉讼活动的中心所在。审判程序的设计和运作,体现了一国诉讼制度的理念和基本特征,也最终承担着体现社会正义的使命。我国刑事诉讼法在1996年作了重大修改,其中有两个热点问题,即律师辩护制度和审判方式改革。审判方式改革构成了这次刑诉法修改的核心,它带动和影响了其它程序的改革。在研讨法庭控辩技巧的同时,应当对中国的审判程序有个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