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时代的文风,映射着这个时代整体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尚.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官员,他们的文风往往会成为社会导向,进而影响到公众的思想与精神取向,影响到执政党的党风.  相似文献   

2.
文风代表作风,文风反映党风.这次全国公文学术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整治不良文风,倡导优良文风,这是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紧贴党和国家要求的务实之举,也是推动中国公文写作健康发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滕毅 《法商研究》2005,22(5):145-152
法兰西、德意志两民族的精神特质是导致《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文风差异的根本原因。《法国民法典》简洁清晰、风趣优雅的文风是法国重社交、善言辞民族精神的体现,而德国人好独处、喜冥想的特质则极大地促进了《德国民法典》虽精确却晦涩文风的形成。当下,学界就我国制定民法典的诸多方面论战犹酣,独文风问题未见涉及。对法、德民法典文风的抉择,意味着大众法典与精英法典之间的抉择。意味着火热的人文关怀与冰冷的技术审视之间的抉择,我国民法典文风的确立应与我们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以及当下的国情民风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09,(5):48-48
中央党校党史部主任柳建辉说,不断改进文风,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需要。首先,文风背后是一个学风、党风问题,更是一个党性问题。文风问题体现出的是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党,在学风、党风、文风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好的传统。从现实来看,文风不正的问题已影响到了党的执政形象。改进文风首先要从自我做起,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机关要带头。要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文风会风折射党风政风,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不良的文风会风影响工作效率,影响社会活力。领导干部怎么讲话,上级机关怎么行文,党员干部和下级机关都会效仿;党政机关文风会风如何,也会向社会传导。不良文风会风任其发展,就会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败坏党风政风引起群众反感;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削弱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与之相反,精练、准确的文件,亲民、平实的话语,务实、高效的会议,会让群众看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坚持开短会、讲短话,腾出更多时间抓好工作,令人耳目一新。很多时候,群众对政府具体部门、干部的评价,都是直接  相似文献   

6.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也是安排部署工作的重要时机。此时,各地开会发文件在所难免,这就涉及到一个文风问题。文风问题是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作者(包括单位和个人)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文风也是党风政风的体现,反过来讲,文风也影响着党风政风。党风政风倘若求真务实,也一定会反映在文风上。无可讳言,当前,在有些地方,文风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文件和会议过多过滥、领导讲话过多过长且言而无物等,都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马列主义文风,这个问题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研究起来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文风的形成和发展,文风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阶级的风格和个人的风格,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等等。其中有些方面的问题在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就有争论。结合语文教学的改革,我们讲了一些有关马列主义文风的基本知识,但我们的研究还很差,这篇文章只能算是对马列文风的基本特征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雷锋精神"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张文化名片,一座不倒的精神丰碑,一个价值的坐标,"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以他自己短暂的生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时代,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什么是"雷锋精神"?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9.
百年追梦     
杜红霞 《中国监察》2008,(15):60-60
心怀梦想,是人类天性使然。从远古到现代,从蒸汽机时代到电气化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追寻梦想的历程。当科技的发展已实现了人类无数梦想时,有一种精神却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的辞赋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均进行了极为有益的探索.他的辞赋积极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同时又重视辞赋的抒情功能和娱乐功能,重新确立了辞赋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谮散体文风向各种文体浸透的背景下,他以简练传神、以散御骈的行文风格树立了适应时代的美文标准,确立了文赋的地位,突破了不同赋体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代的法律精神是这个时代一切社会制度的价值基础。法律的根本精神在于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法律精神的展示,法律引领社会公正追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法院的判决来体现的。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即便是在成文法国家,判决不仅仅是了结诉讼双方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判决告诉社会和民众,法律彰显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前言     
2008年,从中央到地方媒体,从电视到网络,从时尚杂志到行业媒体,都在从不同角度宣传改革开放30年影响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是因为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间,中国接受着突然涌入的新生事物,融入本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共同造就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反思的时代,物权法即是对社会和时代作出的系统反思,物权法如欲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重托与厚望,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物权法的制定,审视物权法草案中存在的思想性和技术性的错误和偏差,引入科学、和谐精神。使其与时代变革的脉搏跳动合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理学的时代转型与精神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法理学的使命在于为一个时代的法律生活建构一个深广的、一元化的理念世界,以之统摄、承载法律的有序运动。能够支撑一个时代法律生活的法理一定是与该时代的精神相契合的。三十年来逐渐形成的开放性的市场经济、理性的法治政治、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要求中国法理学要实现从革命到建设、从斗争到和谐、从政本到人本的精神转向。  相似文献   

15.
前言2008年,从中央到地方媒体,从电视到网络,从时尚杂志到行业媒体,都在从不同角度宣传改革开放30年影响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是因为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间,中国接受着突然涌入的新生事物,融入本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共同造就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观点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仅仅是组成部分;另一个层次也是组成部分,但是同时指导着这些理论观点的运用。因此,我们还要认识到贯穿于这个理论体系获得的部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这个理论体系的根本原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本质,贯穿于这个理论体系的精神动力是振兴中华、赶上时代的现代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风浅谈     
梁衡 《中国监察》2014,(10):60-60
正在中国历史上,凡社会变动都会伴随着文风的变化。这也好理解,文章、讲话、文艺作品都是表达思想的,形式要服从内容、表现内容。就如一个人在戏台上穿戏服,在球场上就穿运动服一样,服装随着动作内容而变化。文风从来不是一股单独的风。它的背后是党风、政风、官风、民风、商风及社会、时代之风。一个社会,经济在下政治在上,文化则浸润其间,溢于言表。凡一种新风,无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从中央到地方媒体,从电视到网络,从时尚杂志到行业媒本,都在从不同角度宣传改革开放30年影响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间,中国接受着突然涌入的新生事物,并融入本民族几千年的精神文化,共同造就了一个生机机勃勃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独自”就意味着拒绝“同化”,崇尚精神的自由与独立。知识分子,这个名词曾被时代话语描绘成各种理想中的形象。当个体融入到整个集权的话语中时,个体的生存状态也渐渐淫没在“历史的洪流”中。知识分子写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和老百姓一样,因为大家同样是有七情六欲的人。  相似文献   

20.
前言2008年,从中央到地方媒体,从电视到网络,从时尚杂志到行业媒体,都在从不同角度宣传改革开放30年影响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是因为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间,中国接受看突然涌入的新生事物,融入本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共同造就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