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民生路     
《党课》2012,(20):28-35
十年,对于历史只是弹指一挥问。对于百姓却是实实在在的3650天。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怖制改革.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差.广大群众反8央强烈的民生难题逐步解决:十年来,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愿望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新民生诉求日益增强,同时也面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医疗服务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必须把握民生关注热点,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保障、调节收入分配合理有序为着力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08,(3):40-41
“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自1993年起,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到1999年覆盖了全国城镇。2007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把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十大民心工程”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八大任务”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就业全面增长,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蔡孝恒  张亮 《探索》2008,(2):111-115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此发表过许多重要指示,对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举措及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文章对胡锦涛总书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解决民生问题的方针原则和工作重点,这些论述让广大人民群众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增强了追求幸福的决心和信心。这些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升华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查颖冬 《唯实》2023,(2):29-32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单独成章,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胡蕊 《奋斗》2008,(8):23-24
为全面适应大项目建设加快、经济总量持续跃升、社会发展不断进步、民生需求增加的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鹤岗市委全会提出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和全面进步升级的总体要求,鹤岗市政府在2008年年初确定了惠及民生的75件大事、实事,即对全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起支撑和保障作用的大事、实事。其中,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事、实事17件,城市建设大事、实事15件,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民生”、“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符号唱响在政治天空中,不仅昭示党执政理念的更加纯熟和进一步升华,更是一次对社会主义固有民主的回归,即不仅从实践上践行着民生理念,更从理论上确立了民生理念的内涵、现代意义、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民生视角下政府职能转变规律与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田甜 《唯实》2014,(8):64-67
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的最终目的,也是党和政府在今后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政府管理和发展而言,需要满足改善民生的多样化需求,必须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而政府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当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候,各行各业都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有针对性地出台新举措,解决新问题。然而,作为地方党报怎么办?笔者认为,地方党报要为民办报,办报为民,关注民生,执笔为民。何谓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的生计。古人云:“民怨可释不可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说的是民生之“本”。民生,离不开最低的经济利益的诉求,“穿衣吃饭”大致就可以涵盖。然而,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已开始迈向现代化的大时代,这与传统的农耕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民生之“本”应拥有更广泛、更实质的内涵,推进民主化进程,才是民生之“本”之根本。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4,(10):20-20
富锦市便民服务大厅党支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保障民生、服务为民”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简化办事程序、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运行,以作风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一、搭建交流平台,敞开大门纳谏,深查实改突出问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征求意见,听取群众真声音,找准自身真问题。一是拓宽渠道广征集。采取设置意见簿、现场征求群众意见、发放评议卡、电话回访等传统方式,同时利用微博、QQ群、百度贴吧等新兴媒介,广泛征求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解决民生问题,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中国社会才能真正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对民生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始终把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作为己任,对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更加重视民生问题,通过一系列民生建设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民生状况,充分坚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民生取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民生价值取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考量,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11,(3):1-1
民生工程是惠民工程、和谐工程、发展工程,实施民生工程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兴皖富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住房、医疗、教育已成为当前最突出的三大民生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但不是任何制度都有助于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安排必须具有广泛覆盖性和相应济弱性。  相似文献   

17.
李长友 《前线》2014,(4):77-78
当前,大兴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面临着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等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既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群众更好生活愿望的迫切要求。即将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夯实执政根基的重大部署,也是顺应群众期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工程,更是大兴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水利工程具有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与环境等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2022年,省水利厅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供水安全,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标。更好地为各旋人民谋福祉。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工作。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改善民生为执政理念,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