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韩京京从北京万里迢迢前来闽西。每年一度走在这条路上,他的心都禁不住颤栗。他知道祖籍湖北黄陂的父亲、原北京军区副司令韩伟中将,所以要将自己的骨灰安放在这遥远的土地,是因为他要和当年红军长征路上血染湘江的5000多闽西子弟的英魂永远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0,(8)
正湘江战役时,红三十四师担负后卫任务,在成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该师被敌截断、包围、打散,6000名闽西子弟血染战场,师长陈树湘重伤不幸被捕,宁死不降,断肠明志。今天,让我们走近红三十四师,走近陈树湘,去体会红三十四师全体将士的英雄壮举,去感受陈树湘对党的绝对忠诚,去看一看陈树湘等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正1992年4月8日,开国中将韩伟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遵照其临终遗嘱,同年8月,他的儿子韩京京专程将他的骨灰从北京送到福建省闽西革命公墓安放。这位湖北籍的中将为何选择魂归闽西?这还得从"湘江血战"说起。湘江血战,是指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广西兴安县、全州县之间渡湘江时同30万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浴血战斗。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4.
正"绝命后卫"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灭,数千闽西子弟血洒湘江,悲情感天动地。可您是否知道,另有一支加入了许多闽西子弟的后卫师,最终也几乎全军覆灭,同样悲壮!我说的是红十三师,一支在泰宁新桥成立的"坚师"。红十三师与红三十四师同属红五军团,都是红军长征时的"铁流后卫"。1934年11月28日,在湖南道县,两个师最后一次并肩战斗,因为一个命令:红三十四师接替红六师防务—从此永别。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长征,中国革命史上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诗,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离死别的故事。在福建古田,总书记讲到血战湘江,"长征出发时,红军队伍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战几乎全师牺牲"。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  相似文献   

6.
赖晨 《党史文苑》2014,(12):21-2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建立过五支红九军。闽西红九军: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为统一对闽西红军的领导.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于3月底在龙岩组建了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全军共编6个团,3000多人,2000多支枪。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闽西苏维埃政府军委将红九军改称为红十二军。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是红军中的“第三个三十四师”,诞生于闽西,后成长为一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被誉为红军中的“钢铁之师”。本文对红三十四师的历史沿革、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场上参加的主要战斗、长征途中浴血湘江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讴歌和缅怀这支英雄部队。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古田会议旧址时,深情讲述了 "闽西六千子弟喋血湘江"的故事。在那场惊心动魄的血战中,担负掩护任务的红34师同十几倍于己的强敌英勇斗争,鏖战四天五夜,几乎全军覆没,最终为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绝命后卫的英雄壮歌。第100团团长韩伟就是那场战斗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他成功突围后陷入困境,几经辗转,终于回到革命队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关心药材合作社 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从江西出发入闽,在官庄击溃赣军金汉鼎部后,毛泽东指示红4军所部在闽西分兵开展发动群众工作,他随后带领随行人员到才溪搞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中共红4军七大结束后,毛泽东提出离开红4军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协助指导地方工作的意见,得到了前委的同意。为了踏踏实实地帮助地方政权做些实事,毛泽东约见了中共闽西特委负责人邓子恢、张鼎丞及武装力量负责人傅柏翠等同志。他对特委负责人邓子恢说:“闽西局面已经大定。特委对各地工作要有个纲领才好。”  相似文献   

11.
林国义没有料到,自己在家祭奠刚去世的父亲燃烧大量的香烛和纸钱,不仅导致妻子和亲友中毒,还"熏死"了隔壁租房的两名房客.当他还未从丧父的哀伤中解脱出来,就被同样悲痛的死者家属推上了法庭,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8,(10):34-38
保卫中央苏区:罗元发指挥一个团接替两个师的阵地 1910年11月15日,罗元发出生在福建龙岩。1929年5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从井冈山转移到闽西。5月22日,红军打下了龙岩。放牛娃罗元发在红军扩红中参了军,当了红四军的一名战上。不久,罗元发被选送到闽西苏维埃政府创办的红军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伟人的后代,他平静安详地走完了自己朴实无华的一生,去追随他的父亲、他的母亲和他的哥哥,归于永恒。他与妻子邵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仍回荡在人们的耳畔:“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漫步湘江峭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的清明节,已是80岁高龄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专程从上海来到南京,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祭奠父亲吕惠生烈士。  相似文献   

15.
毛岸青  邵华 《新湘评论》2009,(12):58-59
我们敬爱的父亲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回到了老家湖南。我们含泪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正是杜鹃花开遍三湘的季节,乡亲们怀着深厚情意,连同韶山的泥土,送给我们一棵盛开的红杜鹃。  相似文献   

16.
正龙岩市的西城西安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龙岩地方组织的重要活动地,村里设有红色交通站。地下交通员中,就有黄椿梅这样一位无名英雄,他作为长征中湘江战役红34师少数幸存者之一,为闽西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奉献了青春,为社会主义建设默默耕耘,无怨无悔,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近日,笔者在黄椿梅外甥吴远平家,与其子黄金泉、黄金杰等座谈交流,通过他们的回忆,我着实感受到了"五老"人员黄椿梅的风采,感悟了老一辈干革命、打天下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建立过五支红九军。闽西红九军: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为统一对闽西红军的领导,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于3月底在龙岩组建了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全军共编6个团,3000多人,2000多支枪。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闽西苏维埃政府军委将红九军改称为红十二军。唐山红九军:1930年3月,在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和兵委负责人薄一波领导下,派谷雄一、李志敏到驻唐山的晋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一四团,准备发动兵变。队伍的番号上级决定叫北方红军第九路军,3月4日,正要举事,  相似文献   

18.
闽西红军学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闽西苏区创办的培养军队基层干部的学校。先后曾称“福建红军学校”、“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也称‘中央军事政治红校第一分校’、‘龙岩红校’)”、“彭杨军事政治第三分校”。这所学校,为红军、赤卫队输送了几百名基层干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史资料与研究》一九八  相似文献   

19.
刘蓓 《党史纵览》2018,(6):13-16
正我的父亲、开国中将刘忠一生与四川雅安这座美丽的城市有过三次缘,其中有两次是在他的生前,还有一次是在他去世之后。父亲是福建闽西客家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从小受尽了地主恶霸的欺压。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经我们老家福建省上杭县,父亲参加了农民协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从他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  相似文献   

20.
<正>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仅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中,就有近3万闽西子弟兵,他们几乎遍布红军各部。长征途中,有2万多闽西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到达陕北后仅幸存2000多人,长征路上平均每一华里就有一位闽西子弟兵倒下。闽西儿女为长征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回望这段悲壮的历史,使我们更加缅怀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在湘江之畔的闽西英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