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钧科 《前线》2009,(6):61-62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北京地域文化是指北京地区所孕育的、独有的各种历史文化现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800多年的建都史,尽管都城文化、皇家文化、长城文化、漕运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现象并非北京地区所独有,但由于其在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生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所以,也应视为北京地域文化。概括起来,北京地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靳宝 《前线》2017,(4):98-100
北京作为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发展脉络丰富且曲折.本文试图从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这两个维度对北京历史文化脉络进行初步梳理,希望能为北京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3.
苏峰 《北京党史》2008,(2):21-24
北京,这个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古都,从1949年新中国定都北京开始,掀开了她最为壮丽的首都发展建设史。从1950年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至今的50多年中,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对北京城市规划组织的正式编制就有七个方案,分别为1953年、1958年6月、1958年9月、1973年、1982年、1992年和2004年七次城市总体规划。这七个版本的城市规划方案,很好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首都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洋 《前线》2017,(8):70-72
<正>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风范的展示,是城市风韵的表达,是城市风貌的象征。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北京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都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  相似文献   

5.
董斌 《北京党史》2014,(4):45-47
正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经过60多年的建设,北京成为一座保有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这期间也经历过几次大的冲击和破坏。一、和平解放使北平古城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地面、地下文物古迹浩若烟海,历史遗存举目皆是。尤其是旧城格局对称严谨,古建筑群气势磅礴,被称之为"举世无匹的杰作"。  相似文献   

6.
《前线》2014,(1):127-127
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为北京留下了太多的历史遗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若想去了解和探究,从画家们的笔下风貌去慢慢感受也不失为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青海.浓缩大美而有形——精美热贡。热贡.这是一片神奇、神秘、神圣.令人神往的文化宝地。距今5000多年前,这里已有灿烂的马家窑文化,此后的2000多年间.西羌诸部从这里雄起.西进的辽东鲜卑族在这里上演了吐谷浑王朝的辉煌历史。从公元七世纪起.吐蕃人开始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公元十世纪中被朗达玛湮灭的佛佗香火从这里重新燃起.唐时为金成公主汤沐邑.长期以来多民族文化在这里沉淀.在这里交融.在这里流淌……  相似文献   

8.
李丽娜  郭媛媛 《前线》2011,(11):33-34
为深化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清史室主办。前线杂志社协办的2011“人文北京与文化创新”主题论坛于近日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人文北京与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主题,对北京城市人文的变迁、当下与未来北京社会的文化建设、文化及文化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前线》2017,(4)
正北京作为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发展脉络丰富且曲折。本文试图从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这两个维度对北京历史文化脉络进行初步梳理,希望能为北京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启迪。先秦时期:战略据点缘于特殊的地域环境,燕蓟地区早在史前时期的传说中就成为部落争战的要地,并孕育着某种战略特征。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召公于北  相似文献   

10.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800多年的建都历史。其间,历史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这在全世界各大都市中,如同鹤立鸡群,是罕有共匹的。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9,(1):42-42
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文化底蕴深厚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不断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脚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2.
张弛 《前线》2013,(4):92-92
说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已连续擞年发布关于北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了。前不久他们又推出了第八本大型年度报告——《2011-2012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刘川生、史秋秋、王祥武等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合作完成j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以往每年度发布此《报告》,始终坚持研究北京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也关注北京文化发展的实践状况,形成了理论研究关注现实的突出特点。最新发布的《报告》仍然体现了这一特点,对北京文化建设诸多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力图为北京文化提供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不失为一部值得阅读的好《报告》。  相似文献   

13.
郭培筠 《实践》2010,(8):51-52
草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它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从历史资源来说,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西宁古城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地域民族文化史。从西汉“河开西郡”开始到元明清时期西宁多元民族格局,形成了西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古城台也成为西宁历史文化传播与变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王香平 《前线》2011,(10):57-57
近来读到一本好书,中央文献出版社推出的《治国,与读史——领袖人物谈历史文化》。该书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我们党的领袖读史、鉴史的认识和论述,集大成地汇聚了领袖人物读史、鉴史的感受、体会。在灯下静静地翻阅这本书,细细品味领袖人物的所言所论,不禁为其精彩之处拍手叫绝,也得到了深刻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6.
杨杰  张昆鹏 《前线》2021,(1):94-96
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智慧支持、意志激励和精神滋养。拥有70万年人类史、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余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多元化格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秉承守正创新理念,繁荣发展首都文化成为了历史和时代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7.
郗志群  高希 《前线》2012,(5):60-61
据悉,始建于1905年,已有110多年历史的大栅栏劝业场今年年底将修缮完毕。届时,这座命途多变、曾云集众多老字号的商业建筑,不仅是大栅栏的另个好去处,还成为展示北京深厚历史文化的又一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北京史研究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北平和平解放与古都文化传承"这一话题进行了座谈。现将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为其再次走向辉煌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无疑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一是要从历史大纵深的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多维透析,准确把握其极端复杂的多重面相及其形式背后的精神风骨;二是要从国际宽视域来深刻透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从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是要从时代新高度正确看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升级;四是要从交互主体性中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两种极端倾向的出现,实现中西文化的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为其再次走向辉煌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无疑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一是要从历史大纵深的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多维透析,准确把握其极端复杂的多重面相及其形式背后的精神风骨;二是要从国际宽视域来深刻透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从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是要从时代新高度正确看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升级;四是要从交互主体性中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两种极端倾向的出现,实现中西文化的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