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认为 ,“道”是世界的本体 ;“道”指规律性 ;“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 ,成与败 ,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 ,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田兆明 《新视野》2003,(5):71-72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从道法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政善治”的国家管理模式,系统地阐述了“为无为而无不治”的辩证管理原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无为而治”不是消极保守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精简政事,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人为干预。当今世界流行的“善治”理论与其似有某些呼应与回归,对于我们今天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加强社会自治等,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虹 《学习月刊》2012,(18):24-26
“道”毋庸置疑是道家哲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最早提出道论的是老子,老子哲学是围绕“道”来展开,庄子以老子哲学思想为基础,对“道”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性人物,学术界多数将老庄并称,将老庄思想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但是由于两者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对“道”的阐述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对老子与庄子的“道”进行比较,以求埘老庄的道论有更加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无为而治”与现代政府职能程宗璋“无为而治”是道家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它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兴盛于西汉,主张“清静无为,循法而治”,以“无为”为手段,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其对我国整个封建时代都具有较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这种思想的实施,不仅对...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无为”思想,主要是针对统治者的巧取豪夺、政治繁苛提出的,目的是要统治阶级顺应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顺民安民,使国家臻于大治。因此,老子“无为”主张的本身包含着积极“有为”的思想;“无为而治”,“无为”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而“治”既是“有为”。老子的“有为”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为邦本、节俭治国、依法用刑以及权术谋国等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管理哲学中,“无为而治”虽是道家首先提出的管理思想,在道家管理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并不专属于道家。中国古代道家讲“无为而治”,儒家、法家和黄老学派也都讲“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虽是道、儒、法和黄老学派四家共同追求的管理模式,但是各自对它的内涵和外延的表达则是不同的。因此需从管理哲学角度,对“无为而治”的哲学智慧进行现代解读。  相似文献   

7.
刘强 《当代党员》2009,(5):66-67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经典,通篇闪烁着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经典中富含和谐思想的代表作。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道德经》蕴涵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姚希 《湘潮》2013,(8):45-46
在以宣扬"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为精髓的老子哲学体系中,老子认为社会混乱、百姓困苦的根源在于世俗的教化违背了"大道"。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广道家学说,他提出了"人性复归论"等教育理念,主张"成人受教于儿童"、"复归于朴"等。这些观点对研究当下教育领域出现的矛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现代社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对老子提出的"管理四境界"说作出了现代诠释,论证了"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构建现代管理思想体系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为而治”是道家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它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兴盛于西汉,主张“清静无为,循法而治”,以“无为”为手段,而达到“无不为” 的目的,其对我国整个封建时代都具有较深刻的影响。这一思想历来被指斥为消极颓废而受到否定和批判,对这一传统观念似应重新认识。笔者认为,“无为而治” 并非消极颓废,而是有其内在的积极因素与合理成份的。这种思想的实施,不仅对我国古代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近现代如何  相似文献   

11.
“无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最早提出来的。就老子、庄子把“无为”作为一种工具价值和目标价值相统一的人生价值取向而言,“无为”思想对现代人如何对待自然、社会和人,如何处置现代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非文明非理性的方面;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外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现象;以及在  相似文献   

12.
道家文化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融会贯通了多层次的和谐思想。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蕴涵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无为而治的思想,阐发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柔弱不争的思想,概括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虚静为善的思想,洞察了人与自身的和谐;谦下反战的思想,指明了国际关系的和谐。道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提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熹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的现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而治”是儒、道两家共同追求的理想管理模式。朱熹讲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懒汉哲学,而是以“有为”求“无为”,即在“有为”的基础上达到“无为”的理想境界,这是儒家“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真谛。儒家的“任官得其人”与“任贤故逸”的思想,同现代企业管理的“控制跨度”、“分级管理”和“黑箱艺术”是相通的,但它还不等于现代企业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天兴 《学习论坛》2002,(11):13-14
作者从实践的观点,分析论述老子“道”的来源,“道”的作用是什么,进而分析论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是积极向上的,“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要违背”“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毛艳明 《唯实》2007,(11):33-36
政治伦理是道家伦理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儒家讲礼治、法家讲法治不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治"为核心,道家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否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使整个社会及其生活体系走向和谐发展。道家政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子散论     
一、老子生于河南鹿邑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说,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生地在河南鹿邑。一是古文献上有明确记载。《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后汉书·桓帝纪》载,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郦道元《水经注》载:“谷水又东迳赖乡城南……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庙前有二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庞世伟 《理论学刊》2002,(1):111-11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所著<道德经>一书,凡五千言,文约义丰,除包含了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政治观之外,还涉及到伦理、军事等许多领域,亦不乏精辟之言.书中提出为官者应当具有"上善若水"、"少私寡欲"、"上德若谷"之品德,这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针对现代社会的弊端和危机做了深刻的批判,表现出强烈的反思和反省。但后现代主义也有不足和疏漏,这可以用道家老子的智慧去弥补和校正。老子在寻求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同时并不放弃对绝对真理和终极本质的追求,是“自身之外别无目标”的后现代主义应当警醒和汲取的。  相似文献   

19.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20.
先秦道家包含有许多积极进取因素的治国思想,诸如无为而治、修身养性、崇俭戒奢、返朴归真、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等。其最大特色是顺从自然的文化价值取向,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则是先秦道家诸子构建和论证其治国方略的哲学基础。先秦道家的治国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