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犯罪过程是犯罪人连续不断地选择行为的过程。犯罪中行为人无论是对犯罪时间、地点、目标的选择,还是对犯罪工具类型、犯罪行为方式等的选择,都是犯罪人个体的有意识活动。犯罪人在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高低决定了其行为的具体性。从犯罪选择行为生成的结果,逆推或回溯选择行为的水平,去感知犯罪人的水平以揭示其犯意,进行犯罪人特征描述。因此,分析研判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可以服务于案侦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明确任务、分析案情、提出假设、收集情报、查证核实等基本步骤上,根据犯罪现场的构成要件、形成规律及变化特点,对案件发生的规律特点逐步搜索、扩展和确定。在案件性质,作案时间、地点、工具、动机,犯罪人数和犯罪人特点等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推理。西方推理探案综合案情侦查、线索收集与推理运作,在宏观上拓宽思路,微观上捕捉特征,使因果性、假说、实验观察与推理方法得到清晰的解释,在支离破碎的细节中发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心理的实质及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基本途径:犯罪心理痕迹——犯罪行为活动——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犯罪人的主体状况及现场情境——犯罪人基本情况及基本案情。根据犯罪心理痕迹研究利用的这一思路和模式,可探索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理画像是根据案件现场痕迹及其他能反映犯罪人心理痕迹的各种信息,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刻画出犯罪人的形象特征及行为特征。心理画像在刑事侦查中具有缩小侦查范围、有效制定审讯策略等价值。在刑事侦查实践中应注意其适用的案件类型和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旭华 《公安研究》2011,(10):28-33,36
系列强奸杀人案件中,通过研究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方式和被害对象、作案地点、作案工具的选择等犯罪指向,以及行为人在作案时间上的风格转变、案件中尸体摆放的形态和方式等,可以对犯罪行为人的居住范围和身份特征、性格和性活动特征、年龄范围和既往犯罪、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家庭特点及交通工具甚至着装风格等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特征进...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作为宽容刑罚观的产物,其犯罪学依据主要在于人们对犯罪、犯罪人以及犯罪人如何重返社会的认识步步推进:首先,人类对犯罪本质、犯罪是否正常现象、犯罪与环境的关系认识趋于客观,为科学的刑罚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回答了“犯罪人应不应矫正”的问题;其次,随着人类对犯罪人是否正常人、犯罪人“到底能不能改变”等认识逐步丰富,更坚定树立了“犯罪人能够矫正”的基本信念;最后,随着重犯累犯现象增多,人类对犯罪人如何重返社会的思考更趋理性,认为如果让犯罪人在社区中接受矫正而非禁闭于监狱与世隔绝,有利于其顺利再社会化和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犯罪是犯罪人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实施的危害行为。犯罪人对犯罪地点的选择并不是杂乱、毫无规律的;犯罪地点在空间分布上的信息隐含了犯罪人的住处或落脚点等信息。生态学领域的觅食理论是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系列案件犯罪人在其犯罪生涯中会形成包括选择犯罪地点、选择被害人等在内的相对稳定的犯罪模式。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在开展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时,首先要全面收集相关案件的情报信息,其次要对犯罪时间、犯罪地点、被害人等进行特征比较分析,并结合其他情报信息就犯罪人落脚点的空间位置、继续犯罪可能的地点等作出判断,为犯罪案件侦查、犯罪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尉凯 《警察技术》2002,(6):27-28
近年来,全国部分大、中城市陆续出现了一种新的街头犯罪活动——多人配合拍车拎包行窃。由于犯罪人作案时间短,隐蔽性强,给案件侦破工作增加了难度,打击成效一直不甚理想。本文通过对该类案件的现场勘察,对犯罪分子的作案规律与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现场指纹提取进行了经验性的总结,意在能够对打击此类犯罪活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9,(16)
<正>1972年,美国学者科恩、马奇和奥尔森发表了论文《组织选择的垃圾桶模式》,正式提出了"垃圾桶"决策模型。虽然用了"垃圾桶"这个很生活化的比喻,但其本身却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理论模型。理性决策理论认为,政策过程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按步骤进行的活动,决策是依据"问题界定—方案研制—方案优选"这样的步骤来进行的。但这种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10.
犯罪学对犯罪人的假设是“理性犯罪人”,理性犯罪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是一种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理性犯罪人在动机冲突过程中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犯罪收益,二是犯罪成本,犯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犯罪动机的产生并转化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同犯罪收益成正比,同犯罪成本成反比。  相似文献   

11.
杨林霞 《前沿》2011,(5):14-18
学界原有对宗教研究新范式的质疑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新范式中"理性"概念的内涵、"单一供方模式"的分析框架及理论的普适性。但对其进一步反思和解读发现,原有质疑(1)对新范式"理性"概念的理解多有"误读",新范式的"理性"概念是一种"厚的""主观理性",不涉及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个体理性/集体理性等具体内涵;(2)忽视"供方模式"的发展现状,"单一供方模式"的存在的问题已被正视且正在进行修补;(3)对理论的"普适性"期望不切实际,且忽略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调整和修正理论这一更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英美法系刑事理论中的刑事责任是一个辩护事由,即免责事由。那么,如果对一个犯罪人判刑,使其接受惩罚,对于犯罪人的归责与可谴责性的判断就是一个关键的前提。在英美刑法中,关于刑事归责的理论较多,主要分为主观论和客观论,其中主观论分为选择理论和性格理论,而且在英美法系国家,这些理论的争论一直在进行。本文就对这些理论进行个绍,并且对其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假设在公共领域的适用性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经济人假设所产生的诸多争论,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这一理论假设的错误理解。本文认为,经济人假设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建构的前提和基础,是关于人的动机模式的假设,它反映了人的社会选择和社会行动最原初的动力来自于人对自我利益的理性计算和理性追求。经济人假设既可以适用于人的经济行为取向的分析,同时与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关于人的动机模式的看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也可以扩展到经济领域之外,适用于对人的政治行为取向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系列杀人案件的作案时间、作案地点有规律性 ,作案手段习惯化、定型化 ,侵害对象有明显的特定性 ,犯罪人心理具有异常性。认真勘查案件现场 ,积极并案 ,多种侦查措施并举 ,充分调动群众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 ,是侦破系列杀人案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犯罪处理的司法模式 ,具有恢复性、个人参与性、社会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恢复性司法模式与传统报应性司法模式有很多不同特点 ,它把犯罪人的悔恨、忏悔和被害人的宽恕作为重要因素。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有社区恢复委员会、量刑小组、赔偿、社区服务、被害后果陈述、被害人犯罪人调解 ,家庭小组会议等七种类型。恢复性司法活动在司法实践中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评估多元模式的困境及其解决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政策评估模式发展的历史考察,文章分析了政策评估模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的逻辑以及多元评估模式的困境。并以南水北调移民政策评估为例,解读了当今多元理性下的政策评估仍然存在的多元利益界定不准确、评估模式结构固化等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多元理性下政策评估模式的问题,必须实现政策评估哲学思维的进一步转变,而这一转变应遵循批判性政策分析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的主体是可以行使自治权的村民个人,其在村级协商民主活动中产生了平等协商型、自我主导型以及理性顺从型三种互动模式,并表现出了理性态度下的主体性理念、独立的公共责任意识、多元之上的包容性与妥协性以及较强的民主能力与话语能力四大政治特征。  相似文献   

18.
确立合理的量刑根据是研究量刑过程的起点。量刑应当以报应的需要为基础,兼顾个别预防需要,即量刑应当以犯罪的严重性为基础,兼顾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报应的需要是量刑的主要根据,个别预防的需要是量刑的次要根据,量刑根据的层次性为分阶段量刑提供了理论基础。量刑根据的确立量刑是法官根据一定的事由和标准对犯罪人决定刑罚的活动。这种事由或标准即刑法理论上所说的量刑根据或者量刑基准、量刑基础。量刑根  相似文献   

19.
经典理性选择理论(芝加哥学派、经典博弈论)具有远大抱负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修正的理性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演进博弈)则对其完善,并探讨了其理论特征。正确理解理性在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中寻求合作均衡解的效度和限度,才是我们对待理性选择理论的正确态度。理性运用既有其必要性和效度,又有其限度,因而,要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寻求演进稳定均衡状态,人们在理性所不及的地方,应心存敬畏,遵从自然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吴小燕 《传承》2011,(17):42-43
思想自由,通常也称为思想自由权,它是一种内心活动的自由,是一种理性的解放,具有独立的地位。它的性质体现为一项基本人权,它有着独立性、绝对性、理性和可侵犯性等特点。在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尊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并不必然导致取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思想进步的追求、思想选择的需要,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新的支点和生长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