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警民关系是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与公民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警民关系和谐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党群关系,而且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警民关系建设。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构建和谐警民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路径问题.湖州公安机关在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设了“警务广场”,制定了“警务广场”行动计划,开展了广场警务活动。“警务广场”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构建民意导向警务模式、推进警务民主化、营造警务共同体等方面。公民社会的快速成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繁重任务,警民关系的深刻变化,这些都是实施“警务广场”行动的时代背景。推进“警务广场”行动,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民意导向警务新理念;二要拓宽和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搭建警民沟通大平台;三要强化民意研判和回应,开展惠民警务大行动;四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夯实公安工作大基础;五要营造警务共同体。促进社会大和谐。  相似文献   

3.
调查发现,不同警龄、不同岗位民警和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交往频率群众对警民关系和谐状况评价存在较大分歧,对影响警民关系主要因素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结论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主要维度的确定、重点内容的把握、对象侧重的筛选和路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谢平 《公安教育》2010,(9):36-39
<正>西方有这样一句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应以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此经典法谚蕴涵了深刻的程序正义价值。"人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人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安机关廉洁公正执法是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基础。笔者以为,当前在创新社会管理伟业中创制公民见证公安机关执法,是公安机关公正廉洁执法与和谐警民关系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从根本上说,警民关系就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当前,我国警民关系建设形成不了"积聚"效应,主要源于以实现权力与权利平衡,以平等、尊重、合作为观念基础,构建和谐、合作警民关系的目标设计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特有路径的缺失.基于政治学的视角,着眼于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现实情形,建构当下我国警民关系建设的特有路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警民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关系。警民关系文化以和谐警民关系为价值追求,以警察公共关系为连接纽带,以增进警民互信为行为方式,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任务,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渗透于公安机关的制度、管理、行为及民警的精神之中,既是公安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公安硬实力的转化载体,对于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提升人民警察素质和形象、增进警民和谐起到重要作用。应在打牢群众根基、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典型示范、增进警民互信、加强环境保障上不断推进警民关系文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王诺 《传承》2010,(3):142-143
群体性事件频发凸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合理合法参政的意识;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善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将成为构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赵锐  马尚云 《前沿》2013,(22):21-22
公民文化也叫公民政治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现阶段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其基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传统和现代的两个层面上.我国政治文化中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存在差异,导致我国的政治文化也存在差异性.在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呈现了向现代公民政治文化过度的特征.本文根据我国公民文化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和特点,并且提出了我国公民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频发凸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合理合法参政的意识;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善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将成为构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相契合源自于二者的本质内涵和社会功能,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奠定了二者契合的历史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提出了二者契合的现实要求。即其价值维度表现为价值导向、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价值选择的契合,内容维度表现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的契合,路径维度表现在理念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人格层面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吕亚娟 《前沿》2007,(8):79-8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之间的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共同探究和谐社会的建设途径,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视角解读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求,指出政府作为一国政治的核心,要应对改革面临的压力,实现由"控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以此来体现公民本位、推进多元治理、促进公平正义、引导民主政治,从而保障社会其他层面的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公民"由三个层面构成:个体层面关注个体的自由与权利,更多体现利益需求;社会层面关注群体生活的自愿性、多元性和共容性,体现认同需求;政治层面关注公权力与私权利间的平衡和基于这种平衡之上的权威维护,更多体现秩序需求。"公共"传统的相对缺乏、精英政治统治的政治文化、共和国建构过程的历史轨迹所造就的路径依赖、相关制度环境供给的滞后、全球化开放时代形成的复合风险社会,使得我国公民相对缺位。因此,公民的塑造理应成为国家建构的重点,形成国家—社会—个人的合力。其中,国家需承担制度的有效供给者和公民教化者的职责,社会承担社会网络建构者和公共道德底线维护者的职责,个人承担规则遵守者和公共道德实践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法律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关重要。要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文化,不仅要立足本土,还要放眼世界,更需防止工具主义的错误倾向。此外,还应具备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法律健全、实施有力,机构合理、设施完备等基本要素。在具体的路径选择方面,可从强化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规范有权机关的执法行为、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前沿》2011,(19):160-164
我国农业生态安全形势堪忧,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民性与生态安全的内在契合,使得培育农民的公民性成为破解农业生态安全问题的战略选择。我们应当从经济、政治、文化、法治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努力探索培育农民公民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警民关系是警察与人民之间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有公仆与主人、管理与被管理和存在与需要三种关系。密切警民关系是当今世界警务改革的大趋势。要搞好警民关系,就必须澄清观念。丢弃特权思想,公正执法。新时期改善警民关系的思路应该是:加强教育,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改进工作,拓宽警民关系新路子;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民警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宣传力度,弘扬警德风貌和社会正气。  相似文献   

16.
周正 《公安研究》2013,(5):28-35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面临重大挑战。成熟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当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回应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需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当以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和实践为引导,选择好发展路径:在宏观层面,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战略开展;在中观层面,应建立完善多层次和高效能的运作机制;在微观层面,应突出基层基础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公民警校系上海市民政局颁证、上海市公安局主管的社团组织,也是全国公安系统中成立的首家以人民群众为办学对象的办学机构。上海公民警校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公安工作和警民关系建设的现实需要,学习发展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搭建起警民沟通的桥梁,通过几年的规模办学,在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创  相似文献   

18.
警民关系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以公共治理为理论基础研究警民关系,把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还权于民、公民导向、绩效评估、服务导向等新的管理理念或管理工具运用到警民关系建设中,可以为公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推进警民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问题。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制度问题。要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能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还必须在政治层面加强全球合作、经济层面超越资本的逻辑、社会层面摒弃发展主义政策、文化层面批判消费主义观念、科技层面关注技术的人道化使用,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走一条生态环境问题的多维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的发展呈现出“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两种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精英主义”日趋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主导价值.“精英主义”导向的教育政策价值导致我国教育政策出现镜像政治、策略空间以及精英结盟等现实困境.精英主义导向下教育政策成为政府获得合法性以及精英集团谋取更大利益的工具,进而使得“异地高考”新政沦为一项象征性政策.深化公共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育政策过程的公共性以及教育问责制的构建是“异地高考”新政公共性价值回归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