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余年来,社会各方面对中国法治的应有形态及理想图景认识出现了一定分歧。形成这种分歧的实质原因是,在"什么是法治"的问题上,人们更多地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法治理论的影响。自由主义法治理论所建构的法治模式以及所描绘的法治的某些特征,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人们对于法治的深刻记忆,并成为认知和评判我国法治现实的依据。为此,应当在充分揭示和深刻认知自由主义法治理论乖谬的基础上,加强我国法治意识形态的自主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在此过程中,应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学传统理论及知识谱系的对接,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或体现为具体的法律思想、法学理论、法律原理、法律文化、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思维,藉以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我国法治的"元理论"和"元知识"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国方略,因此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定位,必须坚持法治这一最高原则,在社会转型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应该进入法治时代。法治时代是一个讲法律理性和逻辑方法的时代。法治时代的法治理念承载不了太多的内容,我们应该在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的原则下,熟练掌握法律思维、法律方法、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成为法治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3.
论六十年法治软环境之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之软当属意识层面,法治软实力构建应为法治软环境治理之必备;法治之硬体现为制度与机制,六十年历史可分两段,1949—1978与1979—2009;以经济为参照,前一段为计划经济,后一段是市场经济;以法为标准,乃法制与法治之分野。建国以来,立法成绩辉煌,法律制度日渐完备,但是国民的法治理念与法治意识并没有到位,本文从法治意识、宪政理念、以人为本法治观三方面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国民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识、法律精神之缺失是为法治建设之瓶颈。  相似文献   

4.
法治理念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法治理念视野中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首先梳理了法治理念的的内涵,追述法律至上是法治理念的根基,并描绘了我国法治理念的现状。最后论证了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两者的价值关联,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正享有最高权威是民主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正在全国展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因此,树立权威的法律观念是社会主义注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法治价值论     
尹力 《河北法学》2004,22(4):6-8
法治这个概念所蕴含的理念应该是具有一般性的,即排除人治的专断、维护个人自由权利、政府依法行事而且其本身受到法律规范以及守法作为一种道德承担。由此,法治的实体价值就是由法治所决定的法律在目的和后果上应遵循的社会原则,包括正义原则、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法治的形式价值则是指向法律本身,是从法律的内部规定的具体原则和标准,包括法律至上原则、法律的普遍性原则、法律的可操作性原则、法律的程序正义原则等。法治的两种价值在取向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两者不能相互取代,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去把握法治的内涵,但是两者在法治这个统一体中又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法治应是实体与形式的统一,是人类法律、社会实践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7.
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统一是法律统一性和法律统一化的内外结合 ,具有显著的理念性、专业性和动态性。法律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然而 ,在当今中国 ,法律不统一构成了法治社会建构的巨型瓶颈。本文分析了中国法律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了法律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上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大学生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路径是:加强法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教(校);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本文指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助于形成对社会主义法的精神价值的明确而理性的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领悟和承认才能使法律生活具有它真正的尊严和完备性。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经过长期而痛苦的过程才取得的珍责成果。  相似文献   

10.
言论广角     
正李林:用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个国家的法治和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有法治精神、法治思想、法治理念甚至是法治灵魂,这些从哪里来?我认为重要的来源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可以在很多方面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和法治文化提供价值观和精神食粮,使它沿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和要求的目标去发展和建设。用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个  相似文献   

11.
法制教育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培养模式。随着我国法治理念的演变以及法治建设步伐的迈进,高校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大学生法治教育在内涵、目的和教育方式上均有别于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顺应时代变迁所发展的趋势。法治教育主导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与维护,有利于培育社会良好法治氛围,提升国民整体法律意识,进而为我国法治国家的构建奠定法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用于指导法治制度、法治活动的价值观和理论,是社会主义法治活动的经验总结和客观规律的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执法活动的灵魂,直接决定着法治的行为和效果。同时,理念必须与外在的具体制度和运作环境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应把握工作着力点,强化与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治理念,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3.
阎玮  董亚娟  霍科 《法制与社会》2013,(21):173-175
法治思维就是在法治理念支配下,在法律规范指引下的一种法治逻辑思维方式。其核心要素为法治理念、法律规范及法治逻辑。研究法治思维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思维包括法律支配权力的法治思维,权责一致的法治思维,"权利"制约"权力"的法治思维,程序正义的法律思维。而这些法治思维的形成路径主要包括培育领导干部的常态化法治思维;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学习制度;培育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实践;必须摈弃"官本位"思想;必须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外部法治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刘芳 《法制与社会》2012,(34):236-237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要求。经过多年的法治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文化素质有了明显增强,知法、守法正逐渐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不少领导干部的法治文化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增强。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文化素质,必须把握三大要素,也就是把法律信仰、法治理念和法治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上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大学生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不仅对于我国的司法行政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我院作为司法部直属的唯一的普通高等警察院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现实路径应是:加强法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教(校);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全面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全面迈向法治中国的重要步骤.我们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社会主义宪法权威、强化社会主义法律执行和调控社会主义法治舆情等几个着力点,努力促使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输入法治“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周洁 《法制与社会》2011,(35):294-294
法治理念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理念,其最为基本的含义就是以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基本方式,法律为根本和最高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法治的实现需要法律语言的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语言影响与控制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兴起了一股法治修辞的热潮,这是形成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话语的前奏.虽然法治必须由体制、制度、规范和程序等硬件构造,但硬件要想发挥作用,还须辅之以对法治理念、价值和原则的普遍认同.无论在运用法治进行组词、造句,还是根据法治的要求进行谋篇布局、决策行为都需要真诚地对待法治.法治是由法律使用所塑造的秩序.只有在真诚对待法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仅需要制度改革的推进,也需要话语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法治理念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并且会产生相互的作用。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决定了不同的法律理念。中西方的法律规范的不同以及法治理念的不同主要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理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中西法治理念的比较可以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借鉴和启迪,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构建和谐的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依法办事、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坚持党的领导.本文从法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剖析了我国在完成法律监督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在法治的理念下,存在的一系列不足,提出只有推进法治理念,改进这些不足,法律监督体系才能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