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月英 《今日民族》2007,(12):30-34
百越即古代越族,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群,因支系众多,战国末年又称为百越。百越民族各支系虽在文化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但总的说  相似文献   

2.
百越巫文化圈因民族成分众多,成为傩文化遗存最多和最富特色的地区,百越地区经过世代的民族融合,汉、土家、苗、瑶、壮、侗、仡佬、彝等诸民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家庭,当地各民族在空间上相互交错,在文化上浑成一体。百越各民族傩文化的交融互嵌,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脉络,体现了百越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亲情血脉,成为百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3.
史载的"饭稻羹鱼",是古代百越民族主要的生计方式,这种生计方式在今天贵州都柳江流域的百越民族后裔中不但得到了良好的传承,而且文化上还有所发展,人们将种稻与养鱼巧妙安排在同一季节同一生产场域内进行,不仅传承了百越民族"饭稻羹鱼"的生计方式,也赋予了山区梯田稻作农业在生态维护与农耕生产方面的新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一、古“百越”民族后裔与大和民族关于万物形成的原始文化 具有多元一体格局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古代的神话传说包含有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及其邻国诸民族的原始文化渊源。为此,在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过程中。须得从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与古“百越”民族及其后裔壮侗族和日本大和民族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5.
彭惠 《创造》2001,(8):33-34
少数民族服饰被称为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和艺术,也是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独有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服饰绚丽多姿,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需要把对民族服饰的感性观赏上升到理性的学术性的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开展对每个民族及每个民族的每个支系全面完整的学术理论研究。通过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第一,找出本民族、本支系中的突出特色,挖掘出与国内、国际各民族相比有突出特征的亮点。这是建设服饰文化的前提基础。第二,摄取最独特、最美妙、最闪…  相似文献   

6.
世代生活于南方的“越人”是稻作文化的创造者,现今依然穿着蜡染服饰的“百越”民族后裔,世代耕种水稻。从稻作文化投射于蜡染艺术中的深层内含,可窥视古代农业社会发展轨迹、农耕文化心态及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旅游中,民族服饰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必须深层次挖掘服饰文化来服务于旅游业,让游客从服饰文化中去了解少数民族同胞的生存方式、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8.
姚同发 《黄埔》2009,(1):52-54
民俗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异的历史流动载体,它含有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丰沛的积淀物,也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由这历史决定的民族心理特征、文化特质。我们了解一地的民俗文化,便不难窥知其民族历史文化之来龙与去脉。本文正是通过台湾原住民和汉移民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生育文化、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节庆年俗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考证,使我们发现了两岸源远流长的俗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服饰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化石”资料与“文字史书”。本文从侗族服饰的分类、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侗族服饰文化,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彤彤 《传承》2008,(9):44-45
温州人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全世界的商界闯出了一片天,拼来了一个"东方犹太人"的称号。而温州话跟随着温州人走南闯北,同样引起人们的极大的关注和好奇。秦汉以前,温州是瓯越地,属于百越民族的一支,百越人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汉书·地理志》臣瓒注:"自交阯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主体民族为百越人,说的是古越语。据考证,古越语属于侗台语,是今日侗语、水语、壮语、傣语、黎语、泰  相似文献   

11.
“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研究。”这是法国巴黎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馆长对我国有关民族文化研究专家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服饰是一定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不同的民族服饰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又要注重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浅谈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张俊生饮食文化与级饰文化都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从一个恻面反映了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我国的饮食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广泛,技艺精湛高超,为世界所公认。我国古籍对饮食文化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如说:“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  相似文献   

14.
百越族系稻作神话初探--以壮族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贤 《思想战线》2003,29(1):67-71
近年来考古发掘实证资料证实 ,我国南方已有上万年的稻作栽培史。剖析、比较以壮族为代表的百越系诸民族活形态的稻作神话与相关民俗 ,并结合古越人的文化特征进行综合审视 ,可以初步确认百越系诸民族及其先民古越人的稻作神话 ,当属东亚、东南亚最古老的稻作神话。  相似文献   

15.
从云南考古材料看氐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民族史学界一般认为,先秦及两汉时期,在今天的云南省居住着百越、氐羌和百濮三大民族集团。云南民族史诸专家对于这些族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相比之下,云南考古学界对这些族群的考古文化特征还研究得很不深入。近年来,笔者与云南考古界同仁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如对百越族群的考古文化特征,曾有《云南考古材  相似文献   

16.
西江苗族先民历史上经历了长期迁徙,其服饰随着生境的变化而改变。之后,千百年其先民在西江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同时,在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周围民族的服饰文化符号,不断扬弃和发展其服饰文化,呈现出突出的兼具传统性与兼容性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这座具有历史悠久的边睡古城,古时称为色州,亦因越族分枝繁多,又称"百越".自古以来,壮族与汉民族就于此共处,家以和为贵,邻以睦为贵,"和睦"已经积淀为壮汉民族间深厚的文化,这种文化也浸染熏陶看百越壮都的残疾人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六洞九洞"侗寨的世界文化价值在于:它们不仅展示出原真的民族建筑艺术,代表着侗族文化区的特色文化,是已经消逝的亚洲古百越民族文化特殊的见证,更对人类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应该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佳、最具可持续性的选择有着发人深思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傣族是以稻米饮食为主的民族,这一选择是傣族作为百越民族的历史定位,长久迁徙之后的生存需要。以稻米为主食也是傣族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智慧行为,这样的行为透露出他们敬畏自然、顺从自然规律的生态理念。而围绕稻米饮食与稻谷生产形成的各种文化事项则突出反映了傣族人的民族特征,使其深深烙上了稻作民族的文化标记。  相似文献   

20.
据古代文献记载,百越民族分布在会稽(绍兴)到交趾(在越南境内)的地段上.百越民族后来不断向中国西南、东南亚以及印度迁移,其活动线路形成百越古道或百越走廊.百越走廊是人类迁移线路喜马拉雅山南路的主要段落.滇桂道、步头道、银生道、博南古道是百越走廊的主要段落或支线,研究这些古道对解释亚洲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有重要意义.随着茶马古道的兴起,百越走廊的几条主要古道得以激活复兴.尤其是滇桂古道上买马活动的兴起,形成了以横山寨为集散重地,以右江古道网络和左江古道网络为主干道的买马古道网络,使得整个百越走廊进入繁荣期,为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道的开发和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