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底,在日军占领南京与历时40余日烧杀淫掠的几乎同时,日本当局也把罪恶的毒品带到了南京,南京几成烟土世界.身处铁蹄下的南京各高校师生及广大人民群众,不甘心当亡国奴,采取各种办法与敌伪统治者作斗争.终于在1943-1944年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清毒运动".事出有因,这场运动除了日本实施毒化政策外,还有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日伪及汪伪内部的矛盾和当时国际形势等因素所决定的.这场运动沉重打击了日本在中国的毒化活动,振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2.
胡达古拉 《实践》2009,(5):16-17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四五”运动是伟大的人民运动。第一,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真理。首先,广大人民显示了要作历史主人的坚强信念。200万人次自发参加了这场公开的政治大搏斗。其次,推动了历史前进。第二,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反  相似文献   

4.
1946年"六二三"上海人民和平请愿运动是在中共中央南京局主导下进行的。从请愿设想的提出到请愿的准备,再从请愿的开展到善后慰问,南京局始终坚持了统战工作的主线。在南京局领导下,上海工委和上海地方党组织相互配合,引导成立"上海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和"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在此基础上组建请愿代表团并部署游行活动,关注请愿动态并及时慰问被殴打的请愿代表。这一过程中,南京局坚持统战工作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注重与第三方面保持良好关系,坚持公开与秘密统战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团结了以第三方面和学生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南京局统战工作顺应了民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民心基础。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端.这场以大学生等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并为新思想、新文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从此,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的主流,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别是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  相似文献   

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三个代表",归根到底,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无产阶级政党从不讳言自己的政治立场,公开宣称共产党就是要代表和反映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服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宣告,与过去一切运动不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并且,在其"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的这一本质属性,就注定了党的历史使命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切身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去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就失去意义。从阶级性看是这样,从先进性看亦是如此。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日军侵占了福建的厦门、福州等地,在占领区,日本推行毒化政策,“以毒养战”。文章通过对日本在福建施行毒化政策情况的疏理,指出其在福建实施毒化政策的特点。毒化政策极大地破坏了福建的社会经济,使福建人民的身心健康遭到摧残。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为了肃清根据地内的毒品犯罪,粉碎日军的毒化阴谋,保卫边区人民的身心健康,维护边区政府的声誉,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禁毒机构,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查禁烟毒的法规法令,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边区境内开展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基本遏制了毒品在边区境内的蔓延,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禁毒的模范区。陕甘宁边区卓有成效的禁毒斗争,留下了可供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群众的主流意识在其切身利益的要求和规定下,经过两个大的阶段,发生了两次大变化.即前期,由"文革"初对运动的消极观望,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后期,又由对运动的紧跟、热衷,转变为厌恶、抵制.民众主流意识的形成与转变,决定了人民群众在"文革"中的态度、作用和地位,也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历史进程.研究"文革"时期民众主流意识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文革"的历史.同时,也会从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1919年全国人民声援"闽案"的斗争,是五四运动的延续."闽案"消息传到湖北,各界群众,愤懑万状,一致抗议日本对中国新的侵略.尤其是青年学生,继承五四革命传统,在这场斗争中,再次起了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主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唤醒了沉睡多年的旧中国,而且也引进了新思想和新文化。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就是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8,(11)
最近一段时间,"问责风暴"正持续发力,激荡中国政坛,其问责范围之广、所涉官员级别之高,都堪称前所未有。这场"问责风暴",确实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央从严治吏的决心,也给了官员  相似文献   

14.
尚伟 《党建》2021,(12):41-42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6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60多个昼夜,在参战兵力、武器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败了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在这场堪称奇迹的伟大胜利背后,有一种深厚且广泛的决定性力量,这就是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对于这场人民投入热情高、参与力度大的支前运动,陈毅同志曾给予高度评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于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一本质要求,精辟地作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本观。一、为人民谋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历史的主体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劳动群众,其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利益最为紧要。我们党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  相似文献   

16.
正背景介绍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三十日《红色中华》第三一三期第二版。该版刊发《反对日本强盗》《白区群众抗日运动》《抗日运动高涨》等系列报道,报道"上海日本纱厂同盟罢工形势日愈扩大到全国范围""募捐慰劳绥远将士组织绥远后援会""反对南京政府实施高压政策逮捕爱国领袖"等消息。报道指出:"这些事实充分地证明全国的广大人民抗日情绪的增长,一致地为着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海陆丰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建立起了海陆丰工农苏维埃政权。革命期间,中共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创造性地把握住了政治与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利用音乐艺术作为载体,创作和引入一系列颇具革命性质的音乐作品,从而得以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海陆丰的广大人民群众,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进而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强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南方十多个省份,这场历史罕见的雪凝灾害给各行各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距今95年前,五卅运动的烈焰成为义和团运动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这场由上海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开创、全国人民积极响应的斗争,也包括两次北方工人阶级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其中之一是青岛日本纱厂工人的大罢工,另一件就是大连人民为李吉祥被害案进行的抗争。  相似文献   

20.
刘乃新 《世纪桥》2000,(2):22-2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14年的残酷统治和压迫,然而,广大的东北人民从没有屈服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14年的艰苦抗争,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是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爱国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最前列,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接着9月22日,又作出了《关于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