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节译自戴维.赫尔德与安格斯.赫维等主编的《气候变化的治理:科学、经济学、政治学与伦理学》(英国政体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中的第五章,该书中译本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挑战中,民主体制能够胜任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广度和深度。2018年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之后,《巴黎协定》进入细则实施阶段,而近年来全球气候政治的新变化,也给新时代中国气候外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既要直面英欧变局、美国"退群"与中美关系负效应、自主行动与履约等现实难题,又要应对低碳发展、国家间气候政治和群体间气候政治博弈等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新时代中国气候外交,需要在战略上应对全球气候治理"3.0时代"的挑战,并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家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具综合性和全球性的议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既是巨大的挑战,又是重大的机遇,需要从长远、全局和战略层面着眼,制定对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国际政治研究》杂志编辑部于2009年9月17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了“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河北师范大学的张骥教授在2003年出版<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之后,2005年又推出新著<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该书可以说是国际政治学领域的创新之作,体现在:其一,该书尝试创立一个新学科.在该书第一章,作者提出了"国际政治文化学"的概念,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和影响的一般规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球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在2007年逐渐加热,成为许多重要国际多边会议上讨论的热点议题。如在世界经济论坛、欧盟苜脑会议、八目集团峰会、亚欧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尤其是2007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3次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在这次会议上美国与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显分歧,更是将气候变化议题推到国际政治的主要议程。2008年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在为期5天的会议上,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与会者再次呼吁各国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首先祝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系的成立!这将是中国政治学学科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复兴比较政治学的根本之道:比较历史分析》,①其中特别强调理论自觉与学科重建问题。下面我谈几点看法,供同行批判。中国政治学的学科状况与其国际地位严重不对称,比较政治研究的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气候变化引发了代际正义问题。气候变化将侵犯未来世代的利益和权利,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当代人负有追溯性的代际义务(侧重于矫正正义)和前瞻性的代际义务(侧重于分配正义),前者主要要求"适应"气候变化,后者主要要求"减缓"气候变化。为了公平分配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可以采取一种将"温和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解决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联合国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分别以《公约》及《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决定的形式通过会议成果文件,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标志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应把握机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比较政治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对把"外国政治"作为比较政治学基本范畴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分别提出了"方法论""比较性议题"及"综合论"的观点,从而使关于比较政治学学科范畴的界定出现了"方法论""本体论"尤其是研究议题之间的争论。产生这一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特质与传统上认定的学科内涵之间既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又有着内涵上的较大差异。因此,要以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特质为核心,阐明其学科界定中的内在矛盾,并按照学科划分规律尤其是以研究领域为单位对比较政治学的学科内涵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此为转折,气候变化的国际争论逐步转向地缘政治大国(或集团)的博弈。①此后,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继续保持激进的姿态。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之前,欧盟提出了在2020年前其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年减少20%的目标。同时,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中国学术界的日本政治研究论著较少,但也出现了利用政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的优秀作品,诸如多元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态分析等;日本学术界将政治学作为了解政治组织形式、对其进行解释的一门独立学科。以本国政治为对象进行批判性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历了批判政治学、风土政治学、市民政治学、多元主义政治、计量分析方法等战后各个阶段。通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阐明东亚地区各个国家处在不同的政治发展阶段,然后利用特定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对具体政治体制或政治现象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分析,是今后为提高日本政治研究水准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冰川融化、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中国的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政治安全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海平面上升使中国的部分陆地面临被淹没的现实威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威胁中国军队人员、装备和设施安全,制约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和提高;气候变化危及中国的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中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性与合法性,等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是广泛的,未来的影响将继续增大。因此,中国不仅应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应该将其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统筹规划。在现有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机制体制基础上,中国应该牢固树立气候变化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观念,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看待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强军民间协作,形成军民一体的应对气候变化格局;高度重视中国军队新军事变革中的绿色低碳因素,着力打造一支绿色低碳军队;加快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尽快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际政治学中的新现实主义思潮出现于70年代末,它是对现实主义的“修正和补充”,是现实主义传统理论的延伸和发展。它不仅强调政治的作用,而且注重经济的作用以及政治与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此,它提出了相互依存、复合相互依存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美)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美)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美)J·E斯贝茹的《国际经济关系学》、(美)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英)苏珊·斯特兰奇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等等。 综观新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我认为,它具有两重性,即:一定的客观性和霸权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瑞士苏黎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西蒙.伯恩斯切尔于2011年2月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国际政治学协会和欧洲政治研究财团联席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作者在文中认为,回应性政党制度的出现是民主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它对政  相似文献   

15.
石晨霞 《国际展望》2014,(3):126-143,158
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程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逐渐使气候变化问题从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演变为全球瞩目的政治问题,从治理进程的起步到基本治理框架的确立、再到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与调整,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与实效。但联合国作为主要的协调中心与治理主体却在治理进程中面临着治理结构混杂而松散、综合治理能力明显不足、地位逐渐被边缘化的困境。因此,联合国需要在新的国际背景、新的形势下努力推动治理模式的转型,通过改革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理念、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等手段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逐步建构综合性的治理框架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走出困境,实现全面有效治理,同时在全球治理领域确立真正的引领者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八年三月三十日下午,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召开成立大会,宣告了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的成立。校党委书记王学珍等领导同志、政治学界知名人士严家其、李正文、赵宝煦等同志应邀出席了大会。会上,王学珍、赵宝煦等同志就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成立的意义、中国政治学发展的艰难历程及其发展前景问题发表了演说。北大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政治学深入发展的结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逐步恢复,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党的十三大的召开,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方针政策的制定,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的成立,既表明了政府对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关注与重视,也表明了中国政治生活与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已提  相似文献   

17.
以下是美国政治学协会刊物《政治科学与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2011年第4期的"政治学的文化理论"(ACultural Theory of Politics)专栏收录的其他8篇论文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张骥教授在近几年内相继推出《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等著作,2009年12月又领衔撰写和出版学术力作《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作为作者在以前几本著作的学术基础之上的登高之作,该著展现出作者在该学科领域的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力和难得的学术高度。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亦称世界政治),遵循类似自然科学重复实验的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兼用纵向(时间)和横向(地域)比较的方法检验"所有的政治因果假设"。灌输有关"正义"道理的"政治哲学"和"宪法学"曾几乎囊括了政治学的全部。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地理区隔迅速消解、民智大开,学者们  相似文献   

20.
艾略 《南风窗》2010,(1):89-91
此次峰会谈判让人惊奇地看到非洲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崛起,这些最穷的、应对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国家第一次派出他们的谈判小组,甚至在谈判中愤然离席。虽然最终西方世界主导了议程,但非洲让世界知道,它在全球新的气候变化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