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中国当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张启华“以史为鉴”,这条中华民族的千年古训,说明了认识历史和理解现实的关系,史学亦由此被称为治国之学。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著作《雾月十八日》时称赞说,这部著作“是多么忠实地反映了实际”,而马克思所以能对活生生的时事...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潮之后,影响日趋式微。他们背离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关系的经典话语,陷入了主题危机、话语危机、组织危机和信仰危机。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解读为一位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一种文化现象,把马克思的著作变成了可以在各种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自由阅读的哲学文本。建设性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对待经济学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学界,有的论者一谈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时就论及《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马克思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经过理论研究制定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理论驿站。这个理论驿站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有重要的关系。这里,主要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是怎样产生的。理论驿站是要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的内在关系上研究其发展。这需要对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手稿》、1843年《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内在关系作深入的剖析。不研究这三部经典著作,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以后的发展就没有了根基。理论驿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我在一本新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史论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版)中提出来的。在这部著作中,理论驿站是针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说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平面结构,是由一种理论运用、推广出来的。理论驿站不同,是一个历史的、逻辑的方法。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论。在这部著作中主要是对“三个组成部分”展开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演进缺乏深入研究。现在研究这个问题,刚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矛盾:版本的问题。以上说的这三部经...  相似文献   

4.
正《掌握"看家本领"》是吉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读物。作者孙正聿教授早在20世纪末就以《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哲学通论》闻名我国哲学界,进入21世纪以后又出版了《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人生哲学读本》《人的精神家园》《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有教养的中国人》《马克思与我们》等著作。《掌握"看家本领"》这本书是作者基于上述著作的学养与底蕴,根据习近平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的著名论断,倾心写成的一本专门探索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理论新作。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消灭分工"这一说法.弄清这一说法的真实含义,既涉及到能否正确理解分工的科学内涵,更关系到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义.对此,我们千万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或进行猜测或加以妄评.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道,共同缔造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曾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21卷第72页)然而,西方一些学者却无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崇高地位,对恩格斯进行了大肆攻击,炮制所谓“恩格斯与马克思对立论”。这一论调在西方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介绍和评析,以揭露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组成部分,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堪称历史唯物主义的代表篇目。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较为全面、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基本经过和主要结论。在所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它的内容最权威,表述也最明确,因此,梳理和回顾这部著作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8年是马克思诞辰180周年和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周年。为纪念这个具有非常意义的主题,出版界形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出版的热潮。我们欣喜地看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书在众多的出版物中颇为醒目,是一部比较系统阐述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9.
怎样看待我国社会中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剥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中的私营企业主,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先富起来的有产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们致富的主要途径是靠劳动,还是剥削,这却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给我们提供了答案,那就是:这些财产都是私营企业主无偿地剥削了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但是,问题似乎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怎样看待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剥削,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个问题,马克思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也没有碰到过,不可能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同时,我们现在是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引进和介绍了不少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及其分析框架,这无疑对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应看到,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否定之风,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过时,要“淡化马克思主义”、“削弱主流意识形态”。例如:在某些全国经济理论类核心期刊中,近几年来几乎连一篇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文章都未刊载过;甚至在某些经济学家们所撰写的有关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著作及文章中,居然没有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席之地。这些不得不使我们感到疑惑…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的劳动发展史论与美学研究的锁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给我们留下系统的、专门的美学著作,但是在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特别是在哲学思想体系中,无疑暗含着许多关于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论述和思考。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把以马克思和他本人为代表的哲学家称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这一提法高度概括地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点,同时也向我们表明:作为社会历史性学科之一的美学研究,必然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发展史理论有着某种深刻的内在联系。居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就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对美学研究的启示,作一点尚不成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在170年前针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一书写作并发表的论战性著作。这部著作一直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解读思路。从写作逻辑上看,马克思首先从现实的经济现象切入站在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立场上对蒲鲁东的经济学观点进行了彻底地批判。而对于马克思来说,他的经济学理论水平和哲学历史观的成熟程度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因此,在解读这一文本时,我们要透过文本本身所凸显出的描述逻辑寻找到其深层的本质逻辑,揭示出马克思思路本身所蕴含的历史发生学思路,只有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这部经济学著作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新资本时代定位的事实依据 我们关于新资本时代及其相应的社会形态的探索,不是对马克思学说“照着说”,而是对马克思学说“接着说”,即对马克思关于资本时代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具体应用和发挥。它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的偾本论》和其他理论著作,根本的方法论是马克思发现并加以成功应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而其事实依据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直到今天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 由郝陕君等同志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西500年比较》一书,前不久在武汉市举行首发式。这部著作,是对中西文明进行综合性比较研究的一项积极成果,它的出版,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为此,本刊记者征求郝孚逸同志意见,请他发表点看法。一开始,郝孚逸同志引用了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论犹太人问题》中说的一句话:“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他说,按  相似文献   

15.
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努力将其运用于中国革命 通常人们都认为,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实早在十月革命20余年前,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旅欧期间便在大英博物馆中读到过马克思的著作,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他还曾直接与恩格斯创立的第二国际发生过接触。这一切对他制定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每一次巨大的飞跃都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以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体系为其理论基础的。早在150年前马克思就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从我们时代的基本特点出发,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几十年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又吸收了当代世界哲学发展中的优秀成果而形成的哲学新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伟大发展。它博大精深又通俗易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辩证唯物论在我国,由于长期处在…  相似文献   

17.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句话,被国内不少研究价值问题的文章和专著当做马克思的观点广泛加以引用。《光明日报》1月5日发表郝晓光《对所谓普遍价值定义的否证》一文,对此提出异议,指出这句话表达的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马克思所反对的瓦格纳的观点。2月2日,《光明日报》又发表李连科、刘奔《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的理解问题》一文,不同意《否证》的意见,认为不能把这句话当成瓦格纳的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这一关于价值概念之争,涉及到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这句话是不是马克思的观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它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在商品价值之外,还存在不存在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等。讨论清楚这些问题,对于价值理论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都将起到推动作用。本刊在此发表两篇文章:《从价值理论的探讨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角度,论证商品价值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并由此谈到如何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问题;《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的扬弃——论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从对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的具体剖析中,多层次地论述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并且认为;商品价值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就此继续发表意见,踊跃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是当代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也是引起当代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重大因素。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极为重视,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观点。这一观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经明确地把科学技术归于生产力的范畴。马克思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严谨的,但绝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它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养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索。马庆泉博士以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勇气和智慧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了理论创新和探索,并完成了他的经典之作——《新资本论纲要》,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史上的一部力作。在这部著作中,他以一种有趣的政治经济学对话的形式,虚拟了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对话,以精练的语言和简单的文字构思出了一部引人入胜的“话剧”,把他对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其他一些政治经济学原…  相似文献   

20.
王晓升 《湖湘论坛》2014,(1):92-99,106
系谱学方法曾经被人们用来思考历史现。这种思考可以使人们发现一些传统的历史学方法所忽视的东西。当我们用系谱学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历史上,马克思的思想曾经受到排斥,这种排斥使人们很容易辨认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而后来马克思主义普遍发展了,甚至被神化了。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思想形式化了,真假马克思主义无法辨认了。哲学基本问题在马克思那里曾经是一个边缘性的问题,而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却转化为中心问题,而这种转变使马克思思想中的中心问题即无产阶级解放的问题受到排斥。抽象的人的解放曾经是马克思批判的对象,但是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人的解放成为马克思思想的目的,而实际上,这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道主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