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九师一六二团农一连党员蔡大刚,自1994年被职工选为连队职代会职工代表,1998年被选为师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委员、团职代会职工代表以来,真诚为民,维护职工群众利益,及时把职工意见反映给上级领导,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蔡大刚,今年33岁,从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依靠科技,严格管理,承包土地一直都没有亏过。年收入高时达4万元,低时也在1.5万元以上,多次被评为团丰产攻关能手、青年科技致富状元、优秀党员等。他每年带头承包土地,带头把产品交公,带头推广新的种植方法,在职工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他有一  相似文献   

2.
陈朝文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七连的一名普通青年职工。一六三团举办"绿色证书"培训以来,他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年年带头靠科技勤劳致富。2007年,他冬麦单产530公斤,打瓜单产80公斤,玉米单产达1吨,年纯收入达10万元左右,成为一六三团种植业致富的佼佼者。陈朝文思想开放,勤奋上进,始终把科技作为自己发展的动  相似文献   

3.
她是一位平平凡凡的女职工,但她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可从她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那处处闪光的亮点;她是一个平常的女性,而她在工作与生活中,所做的一件件事,已成为团场人们交口称赞的话题。自1995年以来,她多次被农九师、一六三团授予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巾帼致富标兵、庭院致富能手等光荣称号。在人生道路上,她用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展现了她的无悔人生追求。她, 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蒋新凤。  相似文献   

4.
<正>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姚新林夫妇依靠科学,不仅种植大田,还承包蔬菜大棚,成为团场田园并举增收的佼佼者。2006年,踌躇满志的姚新林种植了35亩打瓜,刚上岗的妻子马玉霞承包了一座暖棚,夫妻二人准备并肩作战,早日致富。  相似文献   

5.
见到陈胜利时,他正在果树下剪枝,个子不高,黝黑的脸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灵气和精明。刚来农九师一六三团五连时,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当年他承包的20亩甜菜亏损2000元。  相似文献   

6.
李荣生,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总农艺师,被农九师一六二团干部职工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土专家、活地图。”1966年7月15日,初中毕业、不到18周岁的李荣生,与同学们一起从大上海坐上西去的列车,来到农九师一六二团,成为边疆农场建设的一员。分到一六二团的有39名上海知青。李荣生被分配到农一连,并担任班长。1968年连队提拔他担任统计兼会计,他安排布置农业生产、记考勤、写生产计划,从早忙到晚,但人们常常发现他在利用业余时间看农业科技书籍。由于他对农业技术情有独钟,业余时间钻研农业技术,成为连队业余农业技术员,这一干就是8年。也许,正是这…  相似文献   

7.
38岁的李修华是农九师一六四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身为党员的他,凭着一股吃苦耐劳、勤学上进、爱心助人的行动深得连队职工赞誉,连续多年被团里评为"科技标兵"、"致富能手"、"和谐小康家庭"等称号;被师评为"诚实守信好职工""、先进生产者"称号;2009年被师评为"劳动模范"。扎根兵团、守边戍边牢记心中李修华2000年从河南来到地处边境一线,土地与边防巡逻路相邻的一六四团农七连,成为一名军垦职工。这一刻他心  相似文献   

8.
<正>15年,她精心伺候身患脑瘫的婆婆和患脑溢血的公公;15年,她不仅照顾好家里每个人,还把孩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15年,她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用孝心铸就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林管站职工周荣兰。  相似文献   

9.
农九师一六三团农五连女职工黄春花,自通过"绿色证书"培训以来,用所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精心管理,在承包土地和大棚种植上都喜获丰收,2007年,她种植的20亩红小片打瓜,单产在120公斤,纯收入14000元,20亩饲料玉米  相似文献   

10.
农九师一六三团南区居民谢小勇,科学养猪,勤劳致富,2007年纯收入17万余元。谢小勇是2004年从部队转业后,投亲到团场帮助亲戚养羊的。2006年初,当他了解到团场养猪的职工不多,满足不了广大群众消费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以来,农九师一六三团南区三连工会多管齐下狠抓职工素质工程,为职工致富增收搭建平台。一是通过广播、职工大会、电教、黑板报、职工书屋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二是采取选送职工参加团科技之冬和各类培训班加强学习;三是连自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并根据不同季节,组织职工学习;四是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的春节对于79岁的农九师一六三团一连退休老职工、老军垦丁忠圣来说非同寻常,老人置办了很多年货,他说:"今年的春节要好好过,要好好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在农九师一六三团南区五连有这样一个地方,一年四季,带书而进、拿书而出的职工络绎不绝。这就是连队职工文化书屋。别看这个地方不起眼,却有农作物栽培技术、家禽养殖、精准播种、滴灌等各类书籍1000余册,连队职工一有时  相似文献   

14.
<正>"连队美,院落净,红花绿树展美景,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锅里头,烧饭用上煤气灶,农副产品网上销。"这是农九师一六三团五连职工自编的顺口溜,也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过去,一六三团五连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连队。每年冬春季节,七八级以上的大风一刮就是20多天,风掀掉了房上的水泥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让95岁的杨佰年老人高兴的事一件接一件:一是2009年自己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二是作为老"五七"战士,2010年7月享受上了职工待遇。可最让老人开心的是,今年开春,连队领导亲自把"师级和谐小康家庭"红牌牌挂到门上。的确,这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杨友文家庭的真实写照。在杨佰年老人的记忆里,他1964年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进疆投奔大儿子杨长安,46年来,儿媳从没有向他抱怨过,无论再  相似文献   

16.
<正>去年以来,农九师一六三团七连工会把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加强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农九师一六三团把扶贫解困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实现送温暖工程化,帮扶活动社会化,领导走访困难户经常化,对贫困户生产上帮扶,生活上照顾,扶贫帮困工作收到实效。 近几年,一六三团经济稳步发展,大部分职工生活有了保障,但个别职工家庭生活贫困,生活水平还很低。该团现有贫困职工149人,其中特困职工38人。为确保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老谭其人     
谭祖芬是农九师一六三团七连一位老职工,兵团级劳动模范。老谭今年58岁,精神饱满,待人和善,从不以劳模自居。在连队职工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有人告诉我,老谭实际年龄已60岁了。"为什么不退休?"我很感惊讶。后在一次偶尔的闲谈中,我向老谭询问此事的真伪,老谭笑着说:"来疆时想报名参加工作,可年龄又超了两岁,因此按招工界限报了年龄。"我说:"像你这样的劳动模范,到上面讲明原  相似文献   

19.
农九师一六三团工会以贯彻落实《团场章程》为重点,努力推进团场民主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是按程序、按时、规范召开职代会,坚持和落实了票决制、质量评估、职工代表  相似文献   

20.
<正>汪再秀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南区农六连的一名普通职工,中共党员,1981年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团场的号召,来到连队种地,成为团场一名青年农业职工。27年来,她沿着父辈们的足迹,以兵团女性淳朴坚韧的性格,继承和发扬屯垦戍边、吃苦耐劳的精神,依靠师、团富民政策和自己的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