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绍飞 《党政论坛》2014,(16):19-19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己悄然转变。传统“集体所有,农户自营”的土地经营形式,正在向集体所有,农户白营、合作社经营、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等多元模式演进,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尽管尚未得到法律法规的正式确认,但土地流转已呈快速上升态势。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己过3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以土地集中经营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流转中,不少地方遭遇到来自转出土地农户的种种阻力。这些阻力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灰色预期有很大关系。这些灰色预期表现为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总体前景不看好、土地流转后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丧失、土地流转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土地流转会给自身造成"不经济"的后果及基层政府会采取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等。只有正确认识这些灰色预期产生的现实根源,才能寻找出应对其消极影响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乡发展要求要素的充分流动,对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而言,农村土地既是束缚,也是保障。造成这种两难困局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和土地的城市化进程不相匹配以及不同土地流转方式的收益不对等,城乡"二元"结构下摆脱困局有三大制度障碍:土地产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需要从全局视角的利益分配着眼,基于政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土地收益分配一体化、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农村流动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张梦丽  欧阳枫一 《学理论》2013,(19):107-108
为了破解多年来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嘉兴市进行"两分两换"土地流转制度的探索。嘉兴实施的"两分两换"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这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帕累托改进,但由于这个改进过程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效率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1)
山区存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殊性,与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因自然地理条件、农户传统思想观念、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推行比较缓慢,面临着土地流转效率不高、规模经营程度低、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困难、引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建议采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等措施有序推进山区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外出农民工承包土地流转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川省外出农民工承包土地流转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①明确指导思想 ,对土地流转正确进行导向 ;②确保农户和业主双赢 ,调动土地流转中的两个积极性 ;③明晰土地产权 ,保护农民工在土地流转中的基本权益 ;④实施优惠政策 ,杜绝土地抛荒 ;⑤健全法律法规 ,强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心在于改革当前农村土地制度,而土地流转是其改革的主要方向。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低层次,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流转收益低、流转过程不规范和土地流转期限短等问题。为此,要平稳、有序地推广土地流转,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绝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任何力图改变这一现实,并企图以大规模土地流转来代替之的激进主张,无视了土地流转与其嵌入的社会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风险和不良后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稳健、谨持、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政策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唐静  李后建 《学理论》2009,(12):107-108
本文从博弈角度分析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中的利得与损失,发现农户在既得利益集团和地方基层组织干预下处在承受最大损失方;而在自然状态下,农户作为土地流转者仍然是长期的利益损失者。针对此类问题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和大力发展农村科普,用现代农业理念来提升土地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背景下,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全面推开,新型经营主体纷纷进入。投资农业领域经营的工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拖欠土地流转租金,甚至违反土地流转合同而"跑路"、"毁约弃耕"等失约现象常有发生,这与工商资本"逐利心切"、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基层政府"行为失范"、法律法规"供应不足"等存在较大关联。土地流转失约使农户无法获得流转租金甚至要承担复耕成本,严重挫伤了农户放活经营权的积极性。为保障农户土地流转利益,提高土地流转履约率,防止"毁约弃耕"失约风险发生,政府应强化土地流转合约约束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和服务,敦促工商资本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土地流转履约保险机制,创设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也暴露出许多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要在彻底放活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和政策措施,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方土地信托制度在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土地流转方面贡献突出。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视角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在制度层面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流转不规范等现实问题,从根本上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权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各地程度不同地普遍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叫好不卖座"的现象,其中看好土地收益功能、期望土地增值功能、依赖土地保障功能的农民恋地情结是阻碍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之一.破解农民的恋地情结,需要进行土地的产权分割、实行流转与安置结合、建立社会保障、加强教育与完善服务、加大政策扶持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内地农村土地流转何去何从?——重庆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靖祥  陆铭 《公共管理学报》2011,8(4):85-95,126,127
基于对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调研,本文认为,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化)、农民的非农就业和农业规模经营要求是土地流转的动力。在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产权仍不够明晰、农民惧怕风险和社会保障不健全是土地流转的主要阻碍因素。在利益分配方面,政府对土地流转的过度介入对农户的权益保护不利,急需完善市场和健全法制。同时,重庆的实践说明,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靠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因此,建设用地指标的跨地区流转和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是未来可试验的方向,但应实现土地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联动,这是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新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实践主要有农村土地互换、农村土地出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村土地入股、农村土地转包五种情况。这些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改变耕地用途、侵害农户利益、难以控制不确定性风险、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创新,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流转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分析4省10县36村的调查问卷发现,在农户做出农地流转决策行为中,乡镇基层政府的引导成为重要变量之一,且政府信任越高,农户流转出土地的可能性越大。其影响机制主要来自于三大矛盾,即政府土地流转动力高与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弱之间的矛盾;流转后征地赔偿争议中因经营者获得赔偿造成农户的心理落差与其渴望无争议获得全部土地赔偿的矛盾;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等服务不足造成流入方与流出方目标农地差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土地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的土地流转实践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的土地流转仍不够成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发展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发展问题是当前最为关键的土地问题。我们的结论和思考是:(1)基层党组织在土地流转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提高土地流转中农户家庭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3)完善土地流转的配套保障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及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与加快农村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引发了土地流转纠纷,解决土地流转纠纷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土地抛荒的状况屡见不鲜,只要留心,尤其是丘陵地区耕作条件较差的冷僵田、高岸田、偏远田等易涝易旱、地力低下的田地抛荒比重就更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激活土地和生产劳力两大要素? 江西省宜春市从1997年开始进行了有益探索。至目前,全市流转土地面积44.63万亩,涉及农户8.8万户。其中农户之间自发流转面积33万亩,占74%之多。对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民增收均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制定《农业企业法》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曾指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不断的"试错"中,可以发现土地股份制是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据报道,2006年重庆涪陵区江东街道云盘村的48户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仅两年时间收入就翻了10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在当前,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但却没有就以家庭承包方式获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