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毛泽东思想在革命精神上的最初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南  肖居孝 《求实》2007,(7):76-78
艰苦的斗争岁月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作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井冈山精神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的今天,学习、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践》2021,(6)
正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源头,是党领导人民在井冈山斗争中创造的优秀革命文化,也是激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井冈山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民族之魂,具有跨时代的稳定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4.
<正>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朱德语)、"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语)著称于世。历史造就了井冈山精神。2009年1月24日至25日,胡锦涛总书记二上井冈山,同井冈山的干部群众共度春节,随后着意强调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80多年前,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5.
陈吉雨 《理论导报》2012,(10):46-46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道路中培养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其主要内涵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是鼓励全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井冈山精神是一面光辉的精神旗帜,指引着当代大学生在时代的潮流中稳步前行。当代大学生要切实践行井冈山精神,须着力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求是》1997,(19)
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70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培育了光荣的井冈山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如: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及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等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革命先驱们用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勇闯新路的革命斗志,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新形势下,应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时期我党培育革命自觉性的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实践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培育革命自觉性的方法及其当代价值是研究井冈山革命的一个新视角.井冈山革命培育自觉性的方法包括根本性方法、保障性方法、全员性方法、宗旨教育法、约束性方法和具体操作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培育和谐自觉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最终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建党、建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红军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些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同时所产生的。它既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又启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它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勇于探索,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追求真理、坚定信仰"。"八一精神"虽然产生在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但这一革命精神至今历久弥坚,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精神,不但是一种革命精神,而且是一种民族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也同时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执政,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结晶,是当代社会民主政治的最高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执政是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熊红燕  刘永东 《求实》2007,(12):93-95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并且两者皆兼具时代性和先进性。因而,学习和弘扬"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对于进一步增进人们的爱党爱国情怀,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干事热情,继而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必将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建清 《党史文苑》2007,2(10):49-51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结晶,作为我们党培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精神动力和支柱.我们应当弘扬井冈山精神,吸取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颢 《理论导报》2007,(9):12-14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政理念、民主平等的和谐政治理念、诚信友爱的和谐道德理念、有效化解不和谐因素的实践经验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中国革命精神,它不仅激励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激励着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激励着"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共同创立和践行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极艰难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和涵养的伟大精神,是充盈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开篇。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依托农村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对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井冈山革命斗争孕育出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这是继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赋予的时代精神。本文从三个部分着手,从追溯井冈山精神到传承井冈山精神,进而切入传承井冈山精神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始终要牢牢不忘井冈山精神,不但要内化于心更要以井冈山精神为行动标尺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外化于行,真正凝聚起理想信仰坚定、爱国意识饱满、奋斗意识充沛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前,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里,用奋斗、热血、牺牲培育了井冈山精神,为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伴随着中国人民的光辉历程,井冈山精神不断得到继承与弘扬,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根本保证。井冈山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并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取向。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