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精神: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执行力是保证政令畅通的首要条件,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关键因素在于公共精神的缺失.公共精神的缺失从根本上弱化了政府的执行力.公共精神对于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有效提升政府执行力,必须从内生机制与外生机制两个方面培育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公民的公共精神正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公民精神的乏弱,具体表现为公民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等,这就要求发展公共领域、提高公民素质,鼓励和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以此来培植和促进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3.
公共精神:我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关心公共利益的精神,针对理论上的需求与现实的不足,将公共精神作为我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价值取向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通过公务员“一心为民”和“公正公平”等意识的培养,以及法的力量、社会团体与公民的力量、社会舆论的力量的制约,即由内生机制与外生机制的相互作用,必将使公共精神作为指引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公民公共精神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芸 《理论探索》2008,(1):115-117
在一个追求高度民主的国家,较强的公民公共精神对该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公民公共精神还较弱,如公民的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这种状况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应大力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如发展公共领域、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素质,以此来培植和增强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意识,从而不断累积民主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5.
NG0问责失效的根源在于公共精神的缺失.因此,NGO问责机制的建构必须根植于公共精神的培育.而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要培育公共精神,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政府体制,大力发展公民社会,建构立足于传统文化精华并结合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化,强化公共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善治:中国的思考——以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研究范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人类发展理念与全球化进程的整合产生了社会对“善治”的诉求,但是,社会资本与善治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赖的关系。随着我国不断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善治也终将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的基本取向。目前,我国现代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制约了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必须发展公民社会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必须发展公民社会的公共精神,提高公民社会的认同、信任、合作和互助水平;必须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形成现代社会资本的组织网络。社会资本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善治”型公共管理模式形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是为公民提供高效服务的政府.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构成了服务型政府基本理念,实践这一理念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多中心体制供给公共产品,以广泛的公众参与运作公共权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弘扬公共精神,以社会本位为基础助推公共领域,构成了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行为方式.民主秩序、法定程序、公民意志的有机结合,通过政策网络治理模式的有效运作,形成了建构服务型政府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反思——基于公民性的变迁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希腊的"原始公民性"开始,从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两个维度考察,公民性经历了以臣民意识为特征的公民性缺失、捍卫公民权利的消极公民、具有责任和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积极公民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与公共管理由"统治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嬗变相互交织,是公共管理嬗变的社会基础和内在动力。现代"服务型"公共管理的发展伴随着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共和主义复归与重塑,并有赖于从社区开始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沟通与协商机制、合作与共治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兼评新公共服务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采用企业化政府的理念,新公共管理提高了效率,但也导致了公共性、公平、责任、价值诉求等公共管理价值的缺失.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原则和内容的介绍,说明新公共服务在理论基础、价值选择、政府责任、公民精神方面不仅可以弥补和纠正新公共管理的偏颇,并可以替代新公共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公共精神缺失目前是中国乡村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乡村社会道德的衰落;乡村人际关系出现的信任危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萎缩;村庄公共事务参与力的下降。当前中国乡村公共精神的缺失,既有传统的原因也有现代的原因。乡村公共精神的建设路径有赖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非政府合作组织的培育及乡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